三年前买的基金如今都亏了一半多,应该继续坚持还是忍痛割肉呢?

投资基金是近两年比较时髦的投资理财方式,有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的年终奖人们的投资意愿增强,有56.8%的”打工人“选择用年终奖来投资国债、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有50.3%的人选择直接投资股票,或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理财产品。
那么,如果三年前买的基金如今都亏了一半多,到底是应该继续坚持还是忍痛割肉呢?当然是坚决的忍痛割爱。
首先,近两年在基金大势非常好的前提下,你的基金仍然亏损了一半多,可见你购买的基金成长性是非常不好的
基金是近两年的火爆投资产品,主要是因为这两年股市指数的增长,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表现略差的上证综指和中证500涨幅分别达到22.30%、26.38%,创业板指、深证成指的涨幅都超过了40%,涨幅为43.79%、44.08%。
在股市指数涨幅的刺激下,2019年,公募基金中权益类产品最为耀眼,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平均回报达39.8%、35.04%,为近四年最佳,且跑赢沪深300指数涨幅,7只权益类产品年度收益超过60%。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7.46%, 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4.29%。
2020年,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收益率都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A股创业板指暴涨60%,沪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13.87%和38.73%;根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主动偏股型基金共有84只主动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超100%,若加上5只翻倍的被动指数型产品,合计有89只,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标准股票型基金收益率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59.57%,长期纯债债券型基金收益率2.69%,普通债券型基金(可投转债)收益率4.02%,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2.02%。
在如此大好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你购买的基金竟然亏损一半以上,说明这样的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不值得继续信任的,赎回及时止损才是上策。
其次,不要被公募基金整体收益迷惑,经常会遇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难题
炒股不如买基金虽然是很多基金销售的宣传,但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数据基础和业绩基础。2019年和2020年,公募偏股基金产品已经连续呈现两年的“牛”市行情,公募基金的收益率确实值得投资人骄傲,也确实论证出了“炒股不如炒基金”的命题。
在基金高收益的背后实际上基金投资者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收益,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98.2%的基金实现盈利,但基金投资者的整体收益与基金相比差距明显,该平台用户去年权益类持仓的平均收益率仅19.19%,远不及权益类基金42.15%的平均回报。
购买基金毕竟是一种风险投资,可能获得非常高的投资收益率,比如2020年有的基金投资收益超过100%,但也有的基金亏损了30%,炒股不如炒基金实际上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必然性。同时,也要做好基金投资亏损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对基金损失也要设定止损线,出现亏损时及时止损,不要想着继续翻本。
其三,基金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基金投资是风险投资的本质,从而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2020年的爆款基金频出和“日光基”的大量诞生虽然展现出基金的受欢迎程度,问题是2020年发行的大量新基金2021年是否仍然能够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的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基金投资最基本的风险投资特性,虽然2019年和2020年基金都赚钱了,但2021年以及未来基金投资还会有如此的高回报率吗?
是否要投资基金,一定不要受到现在基金投资收益率的诱惑,更不要以为基金投资就是傻子投资的心态,要明确基金投资的三大因素:
第一点是基金的往期业绩并不代表以后的业绩,2019年和2020年的基金投资业绩并不代表2021年的基金投资收益,虽然目前看我国股市整体处于牛市通道之下,但要说基金投资收益一定会好还为时尚早。
第二点是2020年一些行业投资收益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样重要的是,2021年投资收益的结构性仍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偶然性的特征,2020年基金的高收益分红在2021年能否对未来的基金投资收益提供支持仍然需要观察。
第三点是即使基金整体投资收益较好,但仍然会有一些基金的投资收益不尽理想,每年无论基金投资收益整体表现如何,都会有一些基金出现亏损,因此,购买基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不可能是稳赚不赔的投资,购买基金可能获得非常高的投资收益率,也可能会出现亏损甚至亏本的状况,这一点一定要明确。(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