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脱贫攻坚甘孜故事”——脱贫路上饮水思源

康巴传媒(本网记者

在甘孜州脱贫攻坚实践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

砥砺奋进、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他们用苦干实干

演绎了一场场战天斗地的攻坚历程

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奋斗之歌

书写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日前

由州委、州政府主办

州委宣传部、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的“奋斗的幸福·幸福的奋斗

——脱贫攻坚甘孜故事”专场讲述

在康定举行

脱贫攻坚是一首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奋斗诗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本次故事会精心从脱贫攻坚各条战线遴选11名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作为讲述人。他们中有长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的乡(镇)党委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有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援藏干部,有倾情付出、攻坚克难的行业扶贫代表,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不忘感党恩的脱贫户代表,有用笔触镜头记录脱贫蜕变的媒体记者。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真情讲述,生动呈现了甘孜州精准扶贫的艰辛历程,充分展示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集中体现了康巴儿女同步奔康的幸福追求,真情传递了党对涉藏地区群众的特殊关怀。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惧前行

12日起

州内各平台

对这些故事进行展播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那些让人泪目的

“脱贫攻坚甘孜故事”

脱贫路上饮水思源

讲述人:王择飞

在石渠的挺进三村,48岁的卓玛挺着肚子站在两间帐篷间,她焦虑自己的未来,不知自己是否成为家族中第4个不幸的人。过去的时光中,噩运不停降临在这个大家庭里。最近,伴随腹部疼痛和肿胀,去医院检查,她才知道得了包虫病,她回想亲人去世时的症状,断定他们也是因为包虫病。最早离开的是哥哥,他去世时只有40多岁。就在前一年,34岁的妹妹也因肝包虫病而死亡。还有一个表姐,才38岁,数月之前,刚刚去世。

石渠县蒙宜乡的一名“村官”曲初,在她32岁这一年,体检出身患包虫病,她惊恐万分地站在石渠县疾控中心,向医生打探包虫病的具体情况。她没想到自己也会染上这种病,作为一名村官,她一直误认为,只有吃生牛肉,才会得病。她不知道,原来饮用水也会导致传染。

包虫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虫卵,寄生在动物身上,尤其是野兔和狗。通过与人接触,或由被污染的食物、饮用水,进入身体。因其极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好些人称它为“虫癌“。

饮水安全在石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自2015年以来,石渠县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打响了消灭包虫病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水利投资建造了平均深度为30——50米的深水井,共计625个,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农区入户饮水管道也全部完成。

一次,我出差到石渠县虾扎镇塔须村,闲转的时候,遇到村民曲多匆匆忙忙出门,我问他:“出什么事了?需要帮忙吗?”他边走边说:“我去看看村里新修的深水井。” 我好奇地问他:“看什么呢?”他担心的回答我:“ 去看我们的命根子。 那些管子不能被弄坏了,要是坏了,我们就又要过以前吃不上干净水的日子呀。”对于90后的我来说,石渠过去的生活有所耳闻,但我没想到村民们如此惧怕以往的时光。直到我也亲身经历了“用水难”的生活后,我才真正懂了。

2018年7月,我主动申请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来到了德格县更庆镇西布村。我住的房子里没有水,每天都要去楼下水桩取水,来回六层楼,加上我这小胳膊小腿,和高原反应,取水就成了我每天最头疼的事。最闹心的是洗头发,那对我来说简直是件“大工程”,洗一次头,下楼提水得跑两趟,洗完头,还得将脏水提下去。我越来越抗拒洗头,更不要说洗澡了。因此,我把我长头发毫不留情地剪短了,一个阿姐看见我问:“呀!梅朵措,你咋个把头发剪得像个男人?好丑哦。”我苦笑着回答:“丑就丑吧,总比洗头提水轻松。”一年后,水管牵进了家家户户,西布村不仅保障了安全饮水,生活用水更是越来越方便。我的头发又留长了。

得荣,被人们称为“太阳谷”,也被称为“西南干旱中心”。县城境内一江四河,全县山高谷窄,属于峡谷深切地带,历年平均年总降水量为347.1毫米,而历年平均年总蒸发量为2368.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8倍,日照时数2097小时/年。“山下水白流,山上土冒烟”成为得荣的真实写照。

水利设施薄弱,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瓶颈,更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坎。

一次,我与瓦卡镇子实村村民忠勇次仁交谈,聊到他们以前的生活。我问:“你家里有多少人多少地?”他说:“十口人4亩薄地,每年靠天吃饭,下点雨,就能得点青稞、玉米、洋芋。但年年都干,收来的还不够一家人吃,收入更是少的可怜。”听到这里,我才明白他们村子为什么不得不整体搬迁。 好在这些事如今已全部解决了!得荣实施了光伏水源工程,也就是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工程。不仅饮水得到解决,还因阳光充足的条件,推广葡萄种植,共建成酿酒葡萄基地5260亩,年产值900多万元,带动得荣县产业经济效益达9000多万元。此外,还大力发展藜麦、汉麻、草药等产业。百姓生活富了,一个县的发展也开始提速。忠勇次仁在我俩聊天要结束时高兴地说:“过去,只能在山上望着河水流,现在,河水被引上山,去年,我们家4亩地全种了葡萄,收成好,收入也高了很多,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子实村的变迁,也仅仅只是水利扶贫助力脱贫奔小康的缩影。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民富。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州18个县(市)1384个村31万多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9万多人包虫病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彻底告别了“背水姑娘”旧时代,水利扶贫如期啃下了最后的“硬骨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制度的优越给百姓带来实惠,幸福之水流进百姓的心田。

一滴水中见太阳,一滴水中更能见到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