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票房反超《唐探3》:喜剧“女神”贾玲终成春节档“女王”

从预售票房来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好,李焕英》每天几乎均保持着单日票冠的走势,甚至有望问鼎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宝座。

文 | Mia

2月16日,《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超过18亿,贾玲打破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的记录,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2021年春节档这场奔向70亿、80亿的豪赌,骰盅终于揭开。截至发稿前,春节档累计票房破60亿,累计人数破1.22亿。第一二三梯队阵形也已经分明,但第一梯队最大的两颗骰子仍在空中旋转,并已交换了身位:大年初三,《你好,李焕英》凭借着猫眼9.5分,淘票票9.3分,豆瓣8.3分的今年春节档最高口碑,势能发酵,票房环比初二上涨15%,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并在大年初四正式开始上演华丽逆袭秀。

2月15日,《你好,李焕英》(以下简称“《李焕英》”)票房反超档期内口碑垫底的《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问鼎当日票房冠军,排片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6%,虽仍然低于《唐探3》,但51.7%的上座率,领先了《唐探3》15个点,意味着排片率和票房总体量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从预售票房来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好,李焕英》每天几乎均保持着单日票冠的走势,甚至有望问鼎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宝座。日前,猫眼专业版已经将《唐探3》的预测总票房从60亿+下调至45.82亿,将《你好,李焕英》的预测总票房从25亿左右上调至52.18亿。

在影迷群体和大众群体并不一致,口碑与票房时常倒挂的时代,口碑还重要吗?当入场四天狂揽30亿的《唐探3》,从豆瓣开分之初的6.8分下降至今日的5.8分,成为系列电影最低分,《你好,李焕英》从豆瓣开分之初的8.1分上涨至8.3分,累计票房达15亿。两者上映前预售票房相差3倍,上映后前者票房走势从一骑绝尘到略显乏力,后者从厚积薄发到反击逆袭,说明口碑仍然意味着一部影片爆发长尾效应的“后劲”能有多大。《你好,李焕英》会有冲击50亿的潜力么?

喜剧女王贾玲,逆袭中国最具票房潜力女导演?

一部影片能否票房大爆,几乎近似玄学,涉及因素有运气、舆论环境、档期因素、甚至演员个人影响等等,同样的路径也很难复制,但回顾每一部爆款,基本上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加持。

之于《你好,李焕英》,交出导演处女作,并身兼主演的贾玲,其国民好感度显然是“人和”加分项之一。这个胖胖的姑娘多年来在《百变大咖秀》《欢乐喜剧人》《王牌对王牌》等综艺中担任常驻嘉宾,并出现在多届春晚舞台上,不遗余力地自嘲自黑,观众认可她的幽默、可爱、真诚,其个人知名度为影片积累了前期影响力、路人基本盘。映前从贾玲《王牌对王牌》分享与母亲的故事,到剧组做客《快乐大本营》,综艺也是本片最重要的宣发阵地,加持了影片热度。

而后续爆发力取决于影片本身。从历年春季档头部影片来看,“合家欢”的喜剧类型依然是一统春节档的主流。区别于《唐探3》的“喜剧+推理”,《李焕英》走的是“喜剧+亲情”的温情类型。前者“群殴护士”等段落引发了女性观众质疑,唐探宇宙扩大后,试图在里面加入太多元素而导致的推理弱化、笑料低俗化也并非所有人都买帐。后者可能踩中的雷区则是网上风评不佳的陈赫,其对应的做法是减少陈赫戏份、在宣发上尽量弱化陈赫,而强调沈腾和贾玲的首次合作。

作为贾玲追忆自己逝世母亲的作品,它改编自一段20多分钟的小品,出自2016年的《欢乐喜剧人》,原作其实已经构建了一个有起承转合,有笑点和泪点,基本完整的故事雏形。电影基本思路是“100分钟的喜剧+28分钟的催泪”,这一多次被院线验证过行之有效的内容公式,进一步丰满了故事细节,也保留了原小品中的张小斐、陈赫,并浓缩了贾玲的喜剧圈人脉,提高了票房号召力,比如好友沈腾、客串的恩师冯巩。

它还原了80年代国营工厂生活的集体记忆,例如公园划船、排球场、《庐山恋》等时代符号均唤起观众共情,以符合春节档家庭团聚气氛的母女关系作为核心主题,意想不到的结尾更提升了好评率,实现催泪效果,不少观众在看后给出了“哭湿口罩”“适合带妈妈来看”一类的评价。相比已经流水线工业化的唐探系列,以及其他穿越类影片,观众在看时会投射贾玲和母亲之间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便是它最大的力量。

贾玲本人总是作为“女神”反面的“女汉子”形象而出现,但这种形象塑造是扁平化的,刻板的。从相声、小品、综艺到电影,表演维度的增加,表演形式的转变带来了塑造人物更立体,挖掘人性中更丰富深刻一面的可能性。当然它也不是缺点全无,例如依然有刻意、套路等小品痕迹存在。

就“穿越到过去改变命运”这一题材类型而言,从《乘风破浪》《夏洛特烦恼》《超时空同居》到《李焕英》,这也是容易产生黑马的讨巧类型。从开心麻花的舞台剧改编喜剧向小品改编喜剧交棒,或许接下来将涌现更多的小品改编电影。

从天时地利来看,从预售开始,七部影片即已拉开了身位,《唐探3》一家独大领跑预售票房和春节前三天,破2亿的预售票房宣告着《李焕英》的逆袭潜力,余下五部影片无论是受众覆盖面还是类型吸引力都很难与之相争。积压一年的《唐探3》抬高了观众期望值,过快地释放消耗势能,口碑失利直接导致了“一超多强”格局向“双强争霸”格局的变化。同名网剧、前两部影片形成的“唐探宇宙”,长期积累的粉丝基础和IP效应,使得作为一部合格工业产品,先发优势明显的《唐探3》仍然有冲击45亿-50亿的实力,此后谁能夺得票冠宝座将是接下来的最大看点。

“最贵春节档”的隐忧:网络春节档崛起,马太效应加剧

“平均百元+的票价是真实的吗?今年真的看不起电影了。”今年由于多地倡导就地过年,跨省旅游受限,不少央企规定禁止出京,多年来春节档观影习惯已经培养成熟,影院成了不多的娱乐选择之一,这也造就了“最强春节档”的诞生,从初一到现在场场爆满,首日17亿破历史纪录。然而平均上涨20%-25%的高昂票价正在阻挡着许多人进影院的热情。甚至当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多张票根时,许多留言感叹的不是对方有时间观影,而是太有钱了。

“最贵春节档”的诞生是多方因素导致的:去年春节档消失,院线普遍亏损,今年疫情仍然没有完全过去,春节期间北京规定全市各影院观影上座率不超过50%。加之票补消失,IMAX、杜比影厅增加,首日平均票价达到史上最高的50.2元,同比2019年上涨近5元,一线城市黄金场次、IMAX厅甚至直逼150元。

而“最贵春节档”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很多人由于电影预算有限,大概率只会选择一两部社交媒体呼声最高的电影即《唐探3》《李焕英》,往年“在影院过年连看N部”“春节档全家桶”的情况很难发生,观影决策、排片率进一步向头部影片倾斜,中腰部影片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收窄。

以往二八效应也颇为显著,例如2019年3部影片产出近80%的票房,但今年马太效应在高票价的推动下更严重了,两部40亿+影片之后,直接无过渡断裂式下降到7亿体量的《刺杀小说家》《熊出没·狂野大陆》,昨日情人节和今日,两大头部产出了超过80%的票房。

如果说《熊出没·狂野大陆》作为唯一的低幼动画,已经形成了IP和固定受众,票房体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本身口碑尚可但不足以破圈的《侍神令》《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吒重生》三部影片,除了宣发,自身类型受众受限之外,也不能不说是马太效应的受害者。而投资高达4亿+的《刺杀小说家》目前也可能很难收回成本。

令人担忧的是高票价之下,非票收入是否会因此而下降,后续几天在情人节过去、以及假期社交需求下降后,春节档前几日的上座率、爆发力在初五之后还能否继续维持,大盘是否能够稳健增长。一位知名制片人在朋友圈写道:“电影逆袭的前提是盘子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都足够大,这便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春节档的好。可以容纳百川,但是如果由于高物价而导致一个春节档只有1-2部片子可以出来的话,外源动力丧失只剩下内生动力,整体的大盘量会缩,这个是宏观经济学初级的结论。”

另一方面的隐忧是“就地过年”政策下,加之高票价作用,作为春节档主要票仓的下沉市场是否会受到影响。将时间倒回到同样票价上涨的2019年,当年票房小幅上涨1.2%,但观影人次却下滑了8.7%。

与此同时,“网络春节档”正在崛起。2月5日,在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下,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主办,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协办的2021网络电影春节档正式开启,三大平台已经官宣了40余部网络电影新片以及限免院线大片。由此,一部分观众可能向网络电影、游戏、密室逃脱剧本杀、近郊旅游等其他娱乐选择流失。

流媒体是电影行业最终的敌人吗?或许,自己永远是自己的最大的敌人。需要思考的是,在娱乐越来越多元,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是什么样的内容让观众愿意持续付出交通+观影平均3.5小时+的时间成本,更高的金钱成本,在黑暗中与陌生人共度远离手机的两个小时,并且认为它无可替代,以及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