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纵横导览|黄派:工笔画的“祖师爷”

黄派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
图片
《雪竹文禽图》 ,五代 黄筌,绢本浅设色,纵23.6厘米,横45.7厘米
代表画家
黄筌是技法高超的宫廷画家,他画得比较多的是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有“黄家富贵”之称。主要作品有《雪竹文禽图》《写生珍禽图》。
黄筌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独标高格,是深得当时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黄居寀、黄居宝继承了他的画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
北宋时期直接师承黄筌并有卓越成就者要数黄居寀。他的花鸟画先以极工细坚挺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敷以重彩层层晕染,使之物态形象极为逼真,色彩富贵华丽,与黄氏体制风格类同。
图片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53.6厘米
此后的赵昌、崔白、吴元瑜、赵佶等花鸟画家,在黄筌父子画法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赵昌、吴元瑜极重写生,所绘花鸟形象更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气。崔白不但重视写生,而且用笔勾线更为轻盈,更生气勃发。
用笔工整 设色堂皇
工笔花鸟亦称勾勒花鸟。画法则为勾勒着色法,是指在白描的基础上加以色彩渲染而成。从用笔分,又可分为单钩与双钩,风格显得巧密而精细。
黄筌是中国花鸟画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画家。黄筌画花鸟,先用墨笔作精细的勾勒描绘,再敷以色彩。如果墨线被色彩掩盖,则再以色彩复勾;显得浓丽精工,旨趣浓艳,极为富丽。故其技法称之为“勾勒填彩”。画风则显得旨趣浓艳,颇有“富贵”之趣。这些,从他流传的《写生珍禽图》中均可一睹其风采。
图片
《写生珍禽图》卷(局部),五代,黄筌作,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70.8厘米
《写生珍禽图》表现飞鸟的翎毛和小昆虫等自然物态的精确性以及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趣味性,已达到逼真写实、形神兼备的地步。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亦指出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所谓“钩填法”。后人评为“钩勒填彩,旨趣浓艳”。
后世影响
黄派绘画风格是在唐代绘画传统上继承并发展的,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入宋后,当时凡画花鸟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黄派绘画成为北宋画院的“标准”,受到赵宋皇家和士大夫的认同,统治北宋前期近百年之久,并对宋后元明清花鸟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