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可爱的《唐宫夜宴》 唐代妆容时尚意外走红

本文作者黄强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意外走红,那些胖嘟嘟的宫女,穿着宽大的裙子,脸部化着斜红妆,夸张的表演,憨态可爱。没想到唐代的宫女这样有意思。有意思是因为舞蹈创作者把唐代服饰、妆容与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融入了带有现代元素的舞蹈中,表现了严谨的唐代宫女,轻松、活泼、诙谐的另一面。
图片
【图1,《唐宫夜宴》剧照】
《唐宫夜宴》借鉴了唐代绘画、陶俑中宫女的形象,展现唐代宫廷舞蹈之雅,唐代女性服饰之美,女子妆容之媚。
《唐宫夜宴》中的女子化着斜红妆。斜红妆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名为斜红,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到了唐代,此妆盛行,成为一种颇受女性喜欢的妆饰。
图片
【图2,唐代斜红妆木俑】
斜红,以胭脂描绘而成。所施部位在鬓眉之间,两边各一,形如满月;有作繁杂状似伤痕;也有作卷曲花纹者。
唐代的妆容很丰富,不仅仅是斜红妆,还有桃花妆(桃红妆)、酒晕妆(晕红妆、晕妆)、芙蓉妆、血晕妆、时世妆、宫样妆、北苑妆、泪妆、胡妆等。桃花妆、酒晕妆、飞霞妆都属于红妆。时世妆属于胡妆。唐代女性妆容偏好浓妆,“一抹浓红傍脸斜”。
图片
【图3,唐代女性花钿斜红妆】
酒晕妆,又称晕红妆、晕妆。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晕。
飞霞妆,唐宋时期少妇面饰。先施浅朱,然后以白粉盖上,呈现浅红色。唐人宇文氏《妆台记》记载:“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图片
【图4,唐代女性桃花妆】
芙蓉妆,年轻女子妆容。唐代鲍溶《水淀采菱歌》:“美人荷裙芙蓉妆。”
唐代天宝年间流行时世妆,梳椎发髻、画八字眉、不施朱粉,以乌膏点唇。白居易《时世妆》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称尽似含悲啼。圆寰无鬓椎发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图片
【图5,唐代女性酒晕妆】
宫样妆,宫廷妇女的服装式样及妆饰。唐代殷尧藩《宫人入道》云:“卸却宫妆锦绣衣,黄冠素服制相宜。”
北苑状,流行于中唐至五代。缕金于面,略实施浅朱,以北苑茶花饼粘贴与鬓上。
胡妆是唐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妆饰。唐代元稹的《法曲》;“女为胡妇学胡妆,乐伎胡音务胡乐。”
图片
【图6,《唐宫夜宴》剧照】
《唐宫夜宴》的服饰依据唐代乐俑着装进行了创新改造,服饰糅合了襦裙与间色裙,襦裙低胸领,间色裙以两种以上的颜色布料间隔缝织而成,条纹可以互相交织,形成多种色彩,唐初兴盛于年轻妇女之中。
图片
【图7,唐代低胸坐姿女俑】
唐代女裙的种类很多,有襦裙、笼裙、间色裙、石榴裙、荷裙(芙蓉裙)、茜裙、月色裙、碧色裙、蝴蝶裙、六幅罗裙等,色彩则有红、黄、绿、绛、白等多色。我在拙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中专门论及。
图片
【图8,黄强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商务印书馆出版】
裙子在唐时穿戴范围很广,普及率甚高,不仅皇室成员穿戴,民间妇女也穿裙子。我们从《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绘画以及历史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出裙子在唐代服饰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图9,《虢国夫人游春图》】
其中以石榴花染成的石榴红裙最受欢迎。万楚《五日观妓》有云:“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图片
【图10,唐代女性间色裙】
文化讲究传承,服饰与妆容亦然,今天T台服饰走秀,发式与妆容都是借鉴传统妆容的。唐人脸上涂胭脂的方法类似今日女性涂腮红的化妆法。社会上对于汉服的喜欢,尽管汉服概念尚有偏差,总体上也是对于传统服饰文化的推动。
图片
【图11,《唐宫夜宴》】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走红,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新编舞蹈,向社会展示了传统服饰之美,说明传统文化、服饰的魅力原本存在,但是需要新思维诠释,新技术融合,新媒体传播,才能为当下人重新认识其价值,并展现其魅力。
说明:本文系企鹅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绣罗衣裳照暮春》《黄沙百战穿金甲》《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