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武侯壮志吞咸京,徒留诸葛寨悠悠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诗中有岁月流转、历史沧桑,也有风景如画、真情常在。每一首诗都寄托着诗人的情,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图片
这首诗是诗圣杜甫所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浣花溪畔。次年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全诗沉郁顿挫,蕴藉深厚,寄托遥深,使人读之,如感时空倒置,恍然看到了蜀汉三国争雄的兵戈铁马,看到了诸葛孔明雄才大略的一生,也看到了他病逝五丈原的英雄落幕。
图片
诸葛寨
图片
为光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曾组织五次北伐,在川蜀大地上留下了诸多流传千古的印记。在四川省南江县的米仓古道上,便有一座诸葛寨。只看寨名,便可知其与诸葛亮颇有渊源。
《南江县志》(清道光七年版)载:“诸葛寨在县北八十五里,山势斜立,自巴山发源,左有大河之水,右有广元黑潭之水。地势紧要,相传诸葛亮屯兵处也。”
图片
传说,当年诸葛亮北伐之时,途经此地,见其地势险要,四周峭壁耸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且其顶上有泉,四时不竭,便于此屯兵建寨,动员士兵开荒种地,备足粮食,为北伐中原做准备。直至今日,诸葛寨的四周还有着上营、将营等沿用至今的地名。
而今,那段兵戈铁马的岁月早已远去,三国的狼烟也只存于人们的想象。远望诸葛寨,其所在之地宛若一块从大地上突起的碧色磐石,满目苍翠,不见人烟。登上诸葛寨,也已不见当年的军容列列,不见孔明的羽扇纶巾。时光太久,当年的诸葛寨已成遗迹,现只有东、南、西、北四门以及部分寨墙还在顽强地屹立着。
图片
踏在石阶上,如同千年之前的诸葛孔明带领着蜀国英勇的将士一般,脚踩青石发出阵阵的响声。只是千年之前,石阶崭新,千年之后,青苔遍布。跨过寨门,登临山顶,只见青翠浓茂的林木代替了千年之前将要北伐曹魏的将士,化作了新的卫士,在这里默默地守护着诸葛寨,守护着川蜀大地的山山水水。
图片
三国虽然远去,但人们却永远记住了诸葛孔明的羽扇纶巾,也记住了这座诸葛寨。直至今日,在其北门门柱之上还可见一幅咸丰四年的阴刻正楷对联:上联“同力合作别开西蜀新气象”,下联“大众齐心重振南阳旧规模”,横批“威镇北门”。或许就是后人来此,见诸葛遗迹有感而发。
山上的诸葛寨虽然只剩下断壁残垣,但山下新的诸葛寨却在焕发着新的活力。屋舍俨然有序,公路通畅便利,农田生机勃勃,老人谈笑于林荫,孩童嬉戏于屋角。诸葛寨早已散去战争的狼烟,化作了一幅静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图片
来源:远近文化
作者:无 生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