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医生建议做“龈下刮治”,很疼吗,有必要做吗?

图片
在牙椅上躺了半小时,终于熬过了洗牙的酸爽,可医生竟郑重其事地告知:你的牙周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进一步的龈下刮治。
一头雾水的你,是不是有点犯嘀咕——为什么别人洗完牙就结束了,而自己却还要做龈下刮治?那让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一下龈下刮治。
本文概要
1、为啥要刮治?洗牙针对的是「牙龈以上」的结石菌斑,而「牙龈以下」的则要交给龈下刮治疗;
2、刮治啥感觉?龈下刮治的体验感和洗牙很像,也是维护牙周的常用治疗手段,但更强调定期复查;
3、会上麻药吗?会的,别怕~
01. “牙周情况不容乐观”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牙周就是包裹着牙齿的组织,如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而导致牙周情况恶化的,又是我们的“老朋友”——牙菌斑,它是牙周疾病的始动因素,
牙周疾病的进展:健康牙龈、牙龈炎、牙周炎(从左至右)
牙周情况的恶化,也是从“口腔卫生清洁不到位”开始的。残留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食物软垢,如果24小时内都未被清理掉,那么软垢会慢慢钙化,最终形成牙结石,单纯刷牙就无法清除了。
在细菌、软垢及牙结石的共同刺激下,牙龈就会发炎,出现红肿出血。此时若得不到控制,感染将进一步深入:
累及牙槽骨,引起牙槽骨吸收;
让牙龈和牙体间形成深袋,即牙周袋,导致牙龈萎缩。
图片
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都是不容乐观的症状
平时我们照镜子,不一定能观察到以上两种变化,但应能感受到牙龈溢脓、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
不过,除了上述的口内局部刺激因素之外,未经控制的糖尿病、吸烟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
02. 洗牙还不够吗,一定要做龈下刮治?
真不够。
其实洗牙又称“龈上洁治术”,清理的是牙龈以上的结石软垢。
它能做到:有效防止单纯的牙龈炎快速进展到无法逆转的牙周炎;
不能做到:但当结石较多,累及龈下,或牙周炎症已引起牙槽骨的丧失时,单纯洗牙无法做到彻底清除感染。
对于累及龈下的感染,则需要交给龈下刮治术(又称“根面平整术”,如下图)。
图片
牙周治疗的范围
一般来说,洗牙后1~2周往往是开展龈下刮治的良好时机,因为此时已清理完龈上结石菌斑,牙龈红肿情况较前有所消退,且龈下结石暴露。
该治疗的朋友千万别拖,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炎症恶化后就得面对拔牙或掉牙的结果。
03.龈下刮治是怎么如何操作的?
操作过程会痛么?
龈下刮治术通过用手工或超声刮治器械,精细地刮除位于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菌斑,同时清除被细菌毒素、牙结石附着的病变牙体组织。我们来看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先探查炎症严重程度
在治疗开始前,医生会用特定的探针,探查口内每颗牙的牙周炎症严重程度,记录下各项炎症指标数据。之后结合影像学结果,拟定整体的牙周治疗方案和计划。
图片
牙周炎症的探查
治疗前先麻醉
治疗常常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不适及疼痛感。
治疗感受和洗牙相似
刮治的体验感与洗牙相似,治疗过程中会联合使用超声及手用器械,只是操作更深入精细,因而通常需要分2~4次完成。
最新研究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器械或者实施模式,龈下刮治都能有效缓解牙周炎症[1]。
图片
龈下结石在X线片上的表现
(红色箭头:龈下结石;白线:牙槽骨吸收情况)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先说复诊。
首先,复诊要看治疗效果。通常牙周刮治初次治疗1-3个月后,患者需进行复诊,医生要对牙周情况进行再评估:
若患牙仍有较重的炎症: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若反复治疗仍未见好转:可能得拔除。
如果你是因为准备进行正畸、修复才洗了牙,并查出牙周问题,那得等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后续治疗。
其次,往后的定期复诊,目的则是:
评估牙周整体水平;
检验日常的口腔卫生维护情况。
通常在初次序列治疗(可简单理解为“一轮治疗”)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牙周疾病严重程度,制订不同的复查周期。
牙周状况较佳的患者只需进行简单的维护治疗,而对于炎症复发的患者,需要开展新一轮牙周治疗了。
再说日常口腔卫生。
为避免炎症复发,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口腔卫生维护:
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
日常控制血糖、吸烟等高危因素;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洗牙。
你能做到吗?来,我们做两道测试题:
答题顺利吗?若是对于问题有疑问,或对牙周治疗有疑问,我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