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
图片
首先,我们来认识两个名词。
1、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包括商、西周、东周,时间上约从公元前1600开始,止于公元前256年。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273年定都于殷(今中国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殷。
图片
殷商王朝
商朝晚期,中国的历史从半信半疑的时代过渡到信史时代。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帝国。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图片
周朝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国家,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2、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图片
甲骨文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考古资料证明,商代、周代、春秋时期都有甲骨文,但以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发现最多,其意义也最重要。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墟最重要的遗物之一。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百年来,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文约 15 万片,其中属于正规考古发掘所获约 3.5万片。
图片
殷墟
1928 年以前,殷墟刻辞甲骨是由村民私自无序挖掘出土的,地点集中在小屯村一带。
1928 年后,在殷墟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刻辞甲骨的地点不断增多。除小屯以外,还有侯家庄南地、花园庄东地与南地、四盘磨、后冈、苗圃北地、薛家庄南地、大司空村、白家坟东地、家庄北地等 10 处。
小屯、花园庄东地、侯家庄南地所出的刻辞甲骨数量多,绝大多数属于辞,其他 8 个地点所出的刻辞甲骨数量少,内容多为习刻。
从 1928 年至今,在上述地点的发掘中,发现甲骨文的有 20 多次,其中包括三次重大发现。
(一)1936年小屯村北H127
H127是殷墟宗庙宫殿区乙十二基址的一个旁窖上层灰土。坑内的甲骨排列不太整齐,彼此叠压,互相枕藉。在甲骨堆中发现1具蜷曲的人骨架,紧靠坑的北壁,人架的下半部被龟甲叠压。
H127坑共出刻辞甲骨17096片,包括字甲17088片,字骨8片,其中完整龟甲达300多版。这是殷墟历次发掘以来出土刻辞甲骨最多的一次。
图片
《安阳小屯》
该坑是个有意存放甲骨的坑,其出土甲骨内容十分丰富,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在甲骨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这坑甲骨有如下特点:
第一,此坑刻辞甲骨时代较早。坑内所出的宾组、师组、午组、子组和一些字体特殊暂不能分类的卜辞,属于武丁时期。
第二,发现了用墨或朱写成的简单文辞,知道殷代已有书写用的颜料和毛笔。
第三,发现了契刻龟甲卜兆的现象。
第四,有不少涂朱或涂墨的刻辞。
第五,发现了一些经过改制的背甲,即将背甲改制成有孔的椭圆形,知道殷人可能将甲骨穿成简册。
第六,发现了一些特大的龟甲,据鉴定其中有的产于马来半岛,可知殷代卜用龟甲有些来自南方。
第七,记龟甲来源的刻辞很多。
第八,全坑出土的几乎全部都是龟甲,再结合其他一些出土情况们可以推断殷代占卜用的龟甲是分开堆放的。
(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
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现刻辞甲骨5335片,包括卜甲75片、卜骨5248片、牛肋条骨4片、未加工的骨料8片。这是建国年以来,发现甲骨数量最多的一次。
图片
《小屯南地甲骨考释》
小屯南地甲骨除内容丰富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第一,基本上完整的大版刻辞甲骨达100多版,这是自1928年以来历次发掘所未见的。
第二,骨多甲少,这又一次证明了甲与骨是异地而藏的。
第三,这批甲骨大部分属于被学者称为历组的卜辞,其年代争论很大;学者或认为这批甲骨绝大多数是康丁、武乙、文丁卜辞,只有少量的武丁和帝乙、帝辛卜辞。或认为乃武丁时期。
第四,甲骨出土时大多有可靠的地层关系。并常与陶器共存,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与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小屯南地甲骨,不但出土数量多,而且刻辞内容也相当丰富,包括祭祝、田猎、征伐、农业、天象、旬夕、王事等。其中有关军旅编制、天文、百工等方面的内容,是过去不见或少见的,还发现—些新的人名、地名、方国名,一些新的字和词等,为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新颖的资料。
(三)1991年花园庄东地H3
H3位于花园庄村东、殷墟博物苑南。坑内共出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1558片,上有刻辞的684片;卜骨25片,上有刻辞的5片,共计可此甲骨689片。
卜辞的发现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首先,对于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学术界在对一些不见贞人的小片卜辞进行断代之时,通常才有董作宾先生所制作的《干支字体五期演变表》中的字体进行对照,如四出锋的“癸”,一直被作为第五期的典型字体,而这种字体和一些所谓的“晚期”字体在花东卜辞中常有见到。
而花东卜辞的时代属武丁早期。这充分说明甲骨文的断代要从多方面考虑,特别要注意考古学的坑位和地层。
其次,为非王卜辞和商代家族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西周甲骨
西周时代的甲骨,在山西省洪洞县、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陕西丰镐遗址、周原遗址、房山琉璃河都有出土。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和最近在周公庙发现的数量最多、最为重要。
(一)扶风凤雏甲骨
1977年秋,在发掘陕西岐山凤雏村的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西周时期的甲骨。
共获得有字甲骨近300片,字数约在千字左右。这是西周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开创了西周甲骨文的研究。
图片
岐山
周原甲骨用料主要是龟腹甲,部分用牛肩胛骨,一般为方凿,字体纤小,其时代属商末周初,周原甲骨文的发现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为研究商代末年商周关系以及商周之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周原甲骨文中字数较多的几片庙祭卜甲,内容涉及商王宗庙的名称,商代祖先名称,还有周方伯,对研究商代末年商周关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献记载武王即位后开始伐商,周原甲骨文的“大出于河”与《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孟津”时“武王渡河”可相印证。
其次,为研究西周早期历史增添了新史料。“箕子来降”可与《史记·周本纪》相印证。
西周初年的两件大事——周公东征与营建洛邑在周原甲骨文中都有所涉及,周原甲骨文还有不少国族名、人名、官名、地名对研究西周的方国、官职、人物、地理等也有很高的价值。
最后,周原甲骨文的发现丰富了甲骨学研究的内容。
(二)新出周公庙甲骨
2003-2004年在岐山周公庙的调查中发现西周卜甲700多块,其中刻辞卜甲83片,自述最多的有38字。这批卜甲中,有数例与周公有关,这是西周甲骨文首见。
还有一片刻辞有“哉死霸”月相用语,是研究周代历法的宝贵资料。刻辞有不少地名,以“周”和“新邑”最为常见,对研究西周早期的历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片
周公庙
2008 年新发现的甲骨时代为西周早期。卜甲的刻辞内容,分人物、地理与方国、祭祀、战争、数字卦、纪日与月相、占梦、卜辞常用语及甲骨修治现象等九个方面。
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王季”在古文字资料中第一次出现。
“毛叔郑”参与武王伐纣,可作为这批卜辞较早的证据。
周初王朝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周公、召公、毕公的屡次出现,说明占卜主体的等级很高,性质重要。
字体多样,说明卜辞性质复杂,背后的贞人集团很大。
年代为西周初年,甚至可以早到武王克商之时。
纪日、月相刻辞较多,与《尚书·武成》等篇所见格式相同,是周初月相定点说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