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董方卓:曾经和孙继海一起吃饭 不过由于曼市德比的氛围只能偷偷约饭,时长约1分30秒
当我们只有一个武磊在欧洲苦苦挣扎,与新冠搏斗,面临激烈的队内竞争时,越来越多的球迷开始理解中国球员留洋的艰辛。
作为曾经留洋军团中的明星球员,坐在腾讯解说席上的董方卓,身上的曼联烙印已经淡去很多,谈到爵爷的关爱、谈到年轻C罗、谈到同龄的鲁尼时,球迷会感慨“如果可以回到从前......”。
代表曼联出战英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所有球员再无法到达的一个巅峰。
对于很多没有看过小董当年比赛的90后甚至00后来说,他们无法想象“出道即巅峰”的董方卓,为什么并没有在山顶宽阔的平台上继续奔跑。
天才、傻子、骄狂、懒散......这些看似矛盾的标签,都集结到董方卓一个人的身上。
从曼联天才“国王董”,到身材走样的“董卓”;从飞翔比利时的前锋董,到折翼归国的董教练。从期待到嘲笑再到理解,大起大落的人设反转,让董方卓学着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现在的状态是被活埋了。”
在言语不通的比利时,董方卓的案头摆着一本书《男人的十大优点》。
【一个立功心切的年轻人】
董方卓的职业生涯,一步到位——豪门曼联。
说不紧张是假的,董方卓上了飞机就开始流鼻血,经纪人叫他“你念‘我叫不紧张’”。他照做了,还流。
紧张过后,是狂喜。那可是曼联啊!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球员普遍是足球集体成长起来的一代。和校园文化是一种脱节的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金钱和追捧,很难真正的摆正心态。
今天在中超打上比赛赚到钱的年轻人,尚有很多人“飘”的违规违纪喝酒泡吧,何况当时被曼联这样的豪门砸中的董方卓。20岁的少年,出现状况这也正常。董方卓的问题在于,他遇到问题之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排解。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做得好的。
董方卓的师兄安琦,这位20岁成为世预赛国足首发门将,21岁参加世界杯的天才少年。还是在国青的时候,寂寂无名的安琦侃侃而谈“年少成名是人生的四大悲剧之一”,那时候的安琦,还没有被国家队垂青,他就很清楚年少成名如果把握不好会带来什么结果。按说,这样清醒的球员,日后职业生涯应该走的很稳才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远非如此。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的世青赛,董方卓推搡克劳琛,被狠批“曼联回来的太飘,就会耍大牌”。
媒体的集体指责,让董方卓更加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再说半句。
很多年以后,球迷通过网上的只言片语,拼凑还原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当时董方卓脚部骨裂,为了能够为国效力,他选择了打封闭。稍微有点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骨裂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伤病,也知道20岁的球员打封闭对身体伤害有多大。
打了封闭,结果替补踢了不到3分钟,白白伤害了身体,中国队输球又出局......满怀雄心的董方卓,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世青赛之旅。
所有的情绪积攒到一起,董方卓在赛后瞬间失控。
我们很清楚,不论是推搡教练还是推搡其他人,这个行为肯定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当时有一个人,可以在事前跟董方卓理清伤病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养好伤再做打算,而不是那么急于的打封闭拼出场。董方卓的心态又会怎么样呢?
【一次改变生涯的伤病】
从被曼联看中那天起,董方卓的身体天赋就被各界承认。还没进大连一队时就震惊老大哥们的百米速度,让他年少时品尝了碾压小伙伴的荣光。
在比利时,董方卓的进球画面,也大都是凭借身体和速度碾压对手,直捣黄龙。
也许正是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自信,让董方卓在面对伤病时,不是那么的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他在2008年2月,在曼联预备队遭遇十字韧带撕裂后,为了不错过5个多月之后的北京奥运会,他放弃了手术,选择保守治疗。
受伤后不能运动一度胖到85公斤的他,只用了20天就将体重降到了79公斤。后来很多人批评董方卓不刻苦不吃苦,在国青,克劳琛更喜欢用奔跑勤奋的郜林,董方卓也清楚自己有丢了球站那看的不好习惯,也实实在在努力改过,但从小养成的踢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过来的。
董方卓也许不是张琳芃似的勤奋典范,但也绝不是外界说的那么懒散无欲无求。
奥运会上的那粒进球,是董方卓留给自己、留给中国足球最后的荣光。
这几乎是改变董方卓生涯的一次大伤。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到巅峰状态的董方卓,带着伤病离开了曼联,从此每况愈下。
“不说回到巅峰,达到80%也可以啊。”董方卓很清楚伤病对自己的影响,也没有奢望能恢复100%的满血状态,可惜仍未能如愿。
运动员遭遇伤病是几乎无法避免的事情,十字韧带的伤情,对足球运动员是天敌般的存在。董方卓为国效力的决心当然值得肯定,但是当时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如果董方卓身边有人可以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帮他做出更合理的分析,是不是更有利于延续他的职业生涯。
现在我们都说羡慕孙兴慜的成功,孙兴慜身边除了基本的经纪人团队,还有一个既懂足球,又真心为他好,可以帮他打理日常的老爸。
我们无法假设孙兴慜骨裂、十字韧带撕裂的情况下,孙爸爸会不会让他打封闭、保守治疗为国出战。目前媒体上能找到的新闻是——孙兴慜在汉堡打上主力的第二年时,韩国队征召他却只让他踢30分钟,孙爸直接开炮“什么时候我儿子能打主力了再征召他”。
后来很多人总结董方卓的留洋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给他配备一个翻译、一个保姆、一个新闻官,可以帮他过滤掉90%以上的麻烦,但这些都没有。
让一个20岁没有太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人,独自在欧洲面对一切,很多时候,董方卓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面对困难和问题,董方卓只能凭借最质朴的初心,去做他认为正确的选择。如果还有什么可以对他有启发和借鉴的,也许真的只有那本《男人的十大优点》了。
董方卓从未后悔出战北京奥运,在事关中国的所有问题上,他一直做得简单而纯粹。曼联时期,一次队员聚餐,C罗说了句关于中国人的坏话。董方卓腾地站了起来:“信不信我弄死你?”坐在他旁边的小将鲁尼目瞪口呆,鼓掌大笑。
只是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董方卓会倒推复盘“那个时候确实缺少一个能够帮我去解决很多问题的团队,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当董方卓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已经离开绿茵场有一段时间了。“他不是没有能力,他需要有一个人来引导他。”
【留洋不必一步到豪门】
就在董方卓做客腾讯演播室的这几天,韩国国脚白胜浩正在为重回K联赛而努力。另一名刺头李昇祐也正在寻求回归韩国联赛的可能性。
在他们之前,张洁熙已率先回到韩国,他目前在韩国第三级联赛平泽市民队效力,只有在韩国杯赛比赛中,张洁熙的名字才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而当年的,张洁熙是三人中以技术见长的那一个。
李昇祐、白胜浩、张洁熙。当年韩国球迷满怀期待的“巴萨三杰”,就这样陆续关闭了留洋的大门。
每一个初去豪门的年轻人,都顶着天才的光环,却没有多少人去试着理解“一入侯门深似海”的残酷。根据统计,弗格森执掌曼联17年间,共租借出球员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联后打上联赛,真正成为绝对主力的只有贝克汉姆和奥谢。
而董方卓时期的曼联,锋线上有范尼、萨哈、鲁尼、C罗等等一水的名将。就连英格兰国脚史密斯都被迫去改打后腰。对于年轻的中国球员来说,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显然没有任何胜算。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更年轻的中国一代,把“出去不是目的,能打上比赛提高才是最终目标”作为留洋的基准线时,我们不能不说,中国球员的留洋思想,更务实了一些。
结束欧洲的颠沛流离,董方卓回到中国联赛,从湖南湘涛到河北中基,都不是那种实力出众以管理规范闻名的球队。29岁那年,董方卓加盟河北中基,为了治脚伤,在广州的一家三星级酒店,他让一位中医在他的脚底打了两针麻醉,拿出一把叫做“针刀”的工具,割开脚底在里边刮。整个过程持续了40分钟。这次失败的手术基本宣告了他职业生涯的结束。董方卓再也没有回到职业赛场。
一直到这时,董方卓的身边,依然没有一个可以给他很好引导和建议的人。
从备受期待的天才前锋“国王董”,到备受奚落的留洋败将“董卓”,从封闭内向到慢慢打开嘴巴。不变的是对足球的执着。
现在的董方卓,还会时常忆起当初的红魔时光,“前阵子做梦,梦到中国两个小球员被签到曼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