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娘子军:攻占雅典的亚马逊女团

图片
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文史博物苑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一、尚武的娘子军
提起“阿玛戎女战士”,您一定会感觉非常陌生。实际上,她们就是热门IP“亚马逊女战士”的早期译法。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公主
这群生活在黑海之滨的娘子军自幼尚武,被称为女版的斯巴达人。不但爱好弯弓射箭,更兼姊妹情深。对于拐走姐妹的渣男雅典国王忒修斯,亚马逊女战士绝不留情,甚至组团打上门去!
图片
漫画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可别小看这些弯弓射箭的女子,她们的快马弯刀曾经攻破过号称“难攻不落”的雅典城,甚至在市中心安营扎寨(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雅典公民不得不躲入卫城,以避其锋芒。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二、亚马逊,还是阿玛戎?
历史上,无论是东、西方社会,长期以来都奉行男权主义。作为清一色娘子军,亚马逊部族很难见容其间。这一点从译名上就可见端倪。
图片
我们通常所说的“亚马逊”是音译法,而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阿玛戎”译法,则是音译与意译兼顾。
由于中国历代王朝以“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天下共主自居,将周边民族视为蛮、夷、戎、狄。因此,在翻译“Amazon”一词时,译者显然是把东方的夷夏观移植到古希腊,将雅典、斯巴达等城邦视为文明社会,而将生活在其周边的民族作为化外之民——“戎”。
图片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亚马逊”一词,带有歧视的“阿玛戎”译法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一幅十七世纪的名画却为“阿玛戎”的译名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这便是鲁本斯的《阿玛戎之战》。
三、鲁本斯笔下的半边天
图片
鲁本斯是十七世纪初期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佛兰德斯在当时属于尼德兰地区,大致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比利时一带,是当时欧洲大陆西北部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
图片
安特卫普市政厅
当时的安特卫普是意大利之外的另一处艺术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潮已经对包括鲁本斯、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以及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等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图片
“佛兰德斯画派”三杰之一的鲁本斯
这批画家们在绘制宗教画之余,逐渐返还到欧洲文明诞生初期的经典当中寻找创作灵感与题材,藉此展现人性之美。于是,在鲁本斯的脑海中浮现出那段被世人传颂许久的希腊神话故事——《阿玛戎之战》。
四、闯入女儿国的雅典国王
阿玛戎部落,即亚马逊部落,是古希腊时期生活在黑海沿岸的一支由女性组成的部族。
图片
由于希腊各城邦不断东扩,亚马逊的聚居地也是一再向东播迁,其生活足迹大致分布于今天的环绕黑海的周边地区。
图片
阿玛戎部族活动区域图
正是这样一个排斥男子的女儿国,却迎来了雅典最著名的国王之一:忒修斯(Theseus)。忒修斯是英雄时代(Heroic Age,约为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的雅典国王,除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外,在希罗多德的《历史》、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中都出现过他的事迹。
图片
忒修斯杀死牛头人米诺陶洛斯雕像,法国巴黎杜乐丽宫
为了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青年的忒修斯乘槎泛海,四处探险历练,踏上了小亚细亚半岛的克律姆诺伊,遇到了时任亚马逊女王的希波吕特(Hippolyta)。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希波吕特
信奉战神阿瑞斯(Ares)的亚马逊女子对于忒修斯这般雄姿英发的勇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与膜拜,即使是女王亦不能免。
二人很快坠入爱河,然而按照部族规定:女王绝不可能外嫁异邦。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希波吕特
在一个月夜,“爱江山更爱英雄”的希波吕特女王毅然登上忒修斯的帆船,随他返回雅典。
五、被激怒的女战士
女王的私奔在亚马逊部落引起轩然大波。
长久以来,女战士们被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各城邦一路驱逐,颠沛流离。如今雅典人又将自家的女王拐走,可忍孰不可忍!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几位女将领吹响了出兵的集结号:一时间,剽悍的女战士纷纷手持长矛、标枪和弓箭等武器,云集营地。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阿玛戎女子之所以选用这几种武器,主要是由于女性的骨骼结构与体质更适合远距离与男性对抗,尽量避免近身搏斗。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从现存的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上可知:为了练就“百步穿杨”的射箭技术,她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切除了右侧乳房,但也有未割者,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阿玛戎人此次远征虽然志在复仇,但她们对雅典的袭击并非是意气用事,而是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作战策略。
图片
《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首先,征集船只渡海。由于她们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在搜集船只过程中颇费周折。这也解释了缘何她们抵达雅典之际,忒修斯已经离城外出。
其次,先易后难。在希腊登陆后,先攻克雅典周遭的弱小城邦,扫平外围障碍,取得补给。
最后,集结精锐战事,兵锋直抵雅典城下。
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也亚马逊人试图返回巴尔干半岛的一种尝试。不过,当她们扣响雅典城门之时,作为讨伐的目标的忒修斯却不在城中。
亚马逊女战士决定雅典城中心安营扎寨,守株待兔,以逸待劳。
图片
雅典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
六、亚马逊女团 VS 希腊联军
得知亚马逊女团抵达雅典,忒修斯在组织抵抗的同时,以雅典国王的名义向希腊各城邦发出求援信。
不久,各路援军云集雅典。经过一番周密部署,忒修斯率军向亚马逊女战士发起了猛烈攻势,双方在雅典郊外的特尔莫顿河爆发遭遇战。
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成为战役胜负的关键所在。鲁本斯在《阿玛戎之战》所描绘的正是当时夺桥之战的场景。
图片
《阿玛戎之战》局部,现收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画面左侧是忒修斯率领的军队,攻势凌厉,已自西向东抵达雅典郊外的一座跨河大桥。画面右侧的亚马逊女战士明显已经支持不住,且战且退。
在退却过程中,忒修斯一马当先,冲上大桥,横刀勒马,尽显英豪本色。紧随其后的一位近侍步兵,伸手抓住了亚马逊的紫色战旗,意在将其缴获,以便彻底摧毁女战士们的作战意志。
西侧桥头那位身披红色战袍的亚马逊女将军则紧握战旗不放,意在坚守住最后的一丝希望。就在两人撕扯之时,希腊军队源源不断地向桥上涌来,娘子军败局已定。
图片
《阿玛戎之战》局部,现收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桥下的女战士们或战死,或落水,或马失前蹄,一片惨状。整幅作品色彩飞扬,动感十足,将战场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远及近刻的层次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战的结局可谓两败俱伤:亚马逊方面远征失败,没能夺回女王;事实证明她们再无力重返黑海西岸。忒修斯方面虽然取得了夺桥之战的胜利,但爱妻希波吕特却在战斗中被飞来的标枪击中,殒命疆场。
图片
七、难以忘却的经典
在鲁本斯描绘的战场画面中,人数上处于劣势的亚马逊女战士们,面对蜂拥而至希腊军队,毫不退缩,奋起与男子搏击争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
透过画作,仿佛可以在观赏之余尚能听到两千年前的战场喧嚣之声,犹如身临其境。
类似的题材,十九世纪的德国画家安瑟尔姆·费尔巴哈(Anselm Feuerbach)也绘制过,但他笔下的《阿玛戎之战》却是在表现战争带给人间的苦痛。
我们看不到飒爽英姿,挥舞紫色战旗的亚马逊女战士,留给世人的仅仅是环绕在凄凉与伤感的氛围之中的炼狱景象,呈现出与·鲁本斯画作截然不同的风貌与旨趣。
图片
《阿玛戎之战》局部,现收藏德国纽伦堡日耳曼国家博物馆
夺桥之战中手执标枪、弓弩的亚马逊女战士,在雅典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几个世纪之后,还有市民们陆续制作了许多有关阿玛戎人的雕像放置在庙宇内。
图片
《受伤的阿玛戎》,复制品
在小亚细亚以弗所古城(Ephesus)中,有一座供奉“月亮与狩猎女神”的阿尔忒弥斯的神庙,其间就曾摆放着几座亚马逊女子的雕塑,足见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从未走远。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原文发表在“中国美术报网”,有改写。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