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声音外放成“噪音暴力”被禁止,苏州轨道交通多条线路仍有乘客外放声音

乘坐轨道交通时,部分乘客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已经成为一种“噪音暴力”,让许多乘客深受困扰。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苏州轨道交通是否存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现象?扬子晚报记者在不同时间搭乘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时发现,部分乘客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现象仍然存在,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称不文明行为在监管上存在困难。

多数乘客遵守规定,刷视频自觉佩戴耳机

扬子晚报记者分别选择早晚高峰期以及平峰期搭乘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进行现场调查。在乘坐轨道交通过程中,记者发现,多数乘客自觉戴上耳机追剧或刷短视频,耳机型号五花八门,银色头戴式、绿色颈挂式,还有比较常见的白色无线耳机或有线耳机。乘客赵女士说:“轨道交通禁止外放声音的规定非常好,这样就不容易受声音干扰而坐过站了。”赵女士告诉记者,受外放声音大等噪声影响,她曾误过站点。在相关规定颁布前,她就已经开始戴耳机乘坐轨道交通了。“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别人,自己追剧也更加方便。”

记者注意到,不少戴耳机的“低头族”乘客,只有一个耳朵佩戴耳机。“一个耳朵追剧,另一只耳朵留意广播的报站声音。”乘客张女士说,“我佩戴的是降噪耳机,如果两个耳朵都戴上,轨道交通报站声音根本听不清。如果不是降噪耳机,两个耳朵都戴也行。不过,保险起见,戴一个耳机更好。”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防止误站的好办法,乘坐轨道交通前,在手机导航软件上开启到站提醒功能。

车厢内无“禁止外放声音”标志,仍有部分乘客外放声音

记者发现,虽然每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车厢内都贴有各式各样的禁止标志,但这些标志中并不包括禁止声音外放。车厢内的广播和站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均没有禁止声音外放的提醒。3日上午11点30分,记者在轨道交通1号线开往钟南街方向的列车上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未戴耳机的情况下,用手机观看视频。车厢内人员较多,乘客们或是低头看手机,或是闭目休息,或是两两之间相互交谈。可能是车厢内交谈声音嘈杂,乘客们对于该男子手机传出的声音没有过多的关注。

3日下午2点10分左右,记者在轨道交通4号线乐桥站上车,此时站内人流量较少。“哐当哐当”,安静的列车车厢里,车辆运行声音清晰可闻。当列车行驶至平泷西路站时,原本安静的车厢突然响起一段音乐,车厢内的乘客纷纷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一位男士手持手机,观看视频,旁边的女士倾斜着身体,一同观看。而声音的来源正是这部手机。该男子并未意识到手机外放的声音已经打扰到了周围的乘客。周围的乘客有的表现出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有的无奈地皱了皱眉头,但是始终无人上前制止。

乘客宋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遇到不戴耳机并将手机声音外放的乘客。“遇到比较多的是中老年人。”宋女士说,“我可以理解,因为许多人尤其是老人,他们不知道声音外放是被禁止的。虽然对这种行为比较反感,但是不太会主动去提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采访中,部分市民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乘坐轨道交通禁止声音外放,也有不少市民像宋女士一样,虽然反感乘坐轨道交通时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行为,但并不会上前阻止。

执法大队现已查处2000余起声音外放不文明行为

据了解,自2020年4月1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后,目前,仅车厢内声音外放这一不文明行为,苏州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已查处2000余起,平均每个月查处200余起左右。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的一位安全员告诉记者,乘客如遇到声音外放等不文明行为,可以记下站点和车厢号,下车后立即向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反映。若不文明行为人仍在车上,他们会通知下一站点的工作人员前往车厢进行劝阻。据该安全员介绍,乘客还可以拨打轨道交通服务热线69899000反映情况。但是两种方式均需要乘客在发现不文明行为时立刻进行,若不文明行为人已经离开,那么监管则相对困难。实习生 王星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