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街 让罗平夜色更温柔

三月的夜晚,乍暖还寒,虽然天空中飞着蒙蒙细雨,却挡不住人们在罗平县布依民族风情街上闲逛购物的热情。华灯初上,璀璨耀眼,把风情街装点得仿佛天上的街市;这一边,人们还在苗族的芦笙中回味,那一边,彝族的弦子轻弹,人们闻声起舞,不亦乐乎;花米饭的清香、蜂蜜的甘醇、烧烤的美味弥漫在空气中,市井又温情。人们都说,过去旅游不到金鸡峰丛看油菜花枉来罗平,现在旅游不到民族风情街逛吃打卡枉来看花。火树银花的民族风情街,让罗平夜色更温柔。
图片
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让老旧街区变身民族特色街区
民族风情街,可谓罗平“美丽县城”建设看得到、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近年来,罗平县依托“美丽县城”建设,全方位推动城市建筑风貌改造,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等特色文化,提炼出布依族、彝族、苗族等代表性特色元素,并将特色元素充分运用到建筑风貌改造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街区建筑风貌。
图片
在项目建设中,罗平县对城区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小修补大成效”的理念,精准定位实施观音街、观音后街、兴隆街、兴隆后街、松岗西街、布依风情街等6条民族特色街区建设,结合当地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文化特点,实现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同时,全面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出资80%,群众自筹20%,对特色街区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并签订改造协议书,通过融资、盘活土地、部门整合、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有效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使老旧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城旅文统筹发展 让民族风情融入城市
图片
“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吃、喝、玩、乐一条龙,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来自昆明的游客小王一手拿着烤串,一边喝着奶茶,很开心地说。广东的张先生酷爱罗平,喜爱摄影的他退休后每年都带着老伴来拍罗平的花海,在他的镜头下,布依风情街车水马龙、流光溢彩。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很开心,因为与往年相比,除了看花,我还可以到这里逛吃、拍照、感受浓浓的民族风情,我个人觉得,民族特色街区提升了罗平旅游的档次。”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罗平县“美丽县城”民族特色街区项目建设共谋划11个子项目,总投资1.96亿元,历经12个月,现已全部完工。共涉及568户,总长为6685米,改造外立面53895平方米,完成市政道路、雨污管网、强弱电入地、绿化亮化、街景小品、民族文创、景观牌坊及观音阁广场建设,植入地摊200户,植入铺面经济业态达70%,建立特色街区管理委员会和民族风情演艺队,将街区建成旅游网红打卡点。
人有玩处商品俏销 拉动消费让城市更繁华
自进入三月以来,罗平甜园蜜语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忙”。她告诉记者,随着油菜花盛花期的到来,这里人气很旺,自去年8月份入驻街区,公司的蜂蜜产品销量翻了一番。
图片
看到游客进来,罗平甜蜜蜜商贸有限公司的张海燕热情地打开各种蜂蜜让大家品尝,并教大家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蜂蜜的真假。她说,有创意的东西最受欢迎,公司推出的一款原生态蜂巢蜜,一块500克价值128元,成为俏销货。公司最新研制出的加入蜂胶的香皂和口红,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鲁布革五色花米饭、干酸菜,阿岗红豆、洋芋片,钟山薏仁面,老厂核桃油,富罗酥肉……在罗平县连万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在风情街上的一家店铺里,记者看到,罗平13个乡镇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摆放整齐,公司副总韩开所正在接待香港每日电讯的记者。他告诉记者,公司遵循“扶贫情系千家万户,产业链接十里八乡”的原则,在罗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搭建特色农特产品推销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为全县脱贫攻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公司的销售收入也很不错,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了解到,改造后的民族特色街区坚持民族“兼容并蓄”发展,结合当地民族风情、传承文化、艺术设计、时尚创意,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在每条主题街区植入铺面业态和文创艺术,充分展现罗平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风貌,实现白昼、夜市和地摊经济交替互补发展,特色街区街景繁华、业态繁荣。
夜色渐深,热闹依旧,一曲《我在罗平等你》回荡在街区上空,让人遐想无限,“我在罗平等你,等你和我相遇,分享一切甜蜜。”
曲靖日报记者 张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