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患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家庭教育、初恋,还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3月7日,被大众熟知的演员马思纯,在一段视频中她首次提到自己患上抑郁症的原因,分享了自己的性格、家庭教育和目前的状态。看完后,让我不禁为马思纯的勇气鼓掌。
因为抑郁症至今在社会上被严重污名化,她能够像崔永元一样,勇敢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接受治疗,能帮助消除抑郁症患者群体的病耻感,这对社会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必须点赞!
图片
视频中马思纯表示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病了,直到经历了身体方面的全面爆发。十几年里她从来没有睡过好觉,夜里永远要醒来多次,包括反复减肥,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受抑郁症的影响。当谈起抑郁症的原因时,马思纯提到了自己的性格和家庭教育。她坦言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懂事,不允许自我。
通过马思纯的分享,结合我们的多科学诊疗模式(MDT)临床实践和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的突破性发现,我想就她的抑郁症病因和治疗进行一些解读,希望能引起马思纯本人和大众对抑郁症的更深入思考。
第1,马思纯意识到,抑郁症的原因与自己的个性和初恋有关。在个性方面,她从小被家人教育要听话、懂事,遇事处处考虑别人的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和诉求。在初恋这件事上,她一直小心翼翼追求男生,但是三年后最终以失败告终,对她来讲是很大的挫败。
根据我们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的经验,抑郁症的主要心理根源是遭受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而家庭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教育中认为:“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这句话其实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和诉求是正常的,但是在很多家长看来却是叛逆,必须扼制。我们临床中接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很多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成长中内心有很多诉求被压抑了。
图片
我们不排除马思纯因为家庭中父母的矛盾冲突、不当的教育理念,给她造成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让她一直压抑自己的内心诉求,不敢表达自我,导致她性格上处处敏感多疑,追求完美,形成偏执型人格改变和强迫型人格改变,最终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在这些人格改变的基础上,马思纯在初恋中,会特别在意对方的看法,讨好他,持续地付出,但是最后失败告终,这给马思纯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不过可能当时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生活中并没有遇到巨大挫折,学业的优异和成功暂时隐藏了她的心理创伤。
另外,马思纯从小学习上成绩不错,很聪明很漂亮,别人的夸奖和鼓励,成名后来自于外界的夸奖等,可能有助于她一路支撑,抑郁症早期没有爆发。
同时,我认为马思纯属于微笑型抑郁症的可能性比较高。但是成名后,这种在大众面前伪装的微笑和开心,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最终,工作事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问题,以及情感方面遇到的挫折,对她而言又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原本就有的敏感多疑、讨好型人格、强迫型人格,不断追求完美,导致她在遭受一系列心理创伤后,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自我施压,在心理创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她精神崩溃了,抑郁症全面爆发。
马思纯如果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她有更深刻的反省和觉察,要知道抑郁症的背后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认识到这一点,她或许可以进行自我修复。
图片
第2,关于马思纯现在接受的治疗。她经过用药,加上一定的心理疏导,状态有明显好转。对于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用药加心理疏导,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我们多次强调,抑郁症的心理根源是遭受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所致,患者父母的反省、改变和提升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相信马思纯患病后,她的家人应该有进行反省,她现在也能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她讲到自己养狗的事情。
但是我们仍要看到,马思纯对抑郁症病因的认识,是基于传统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理解。她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症的根源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所致。比如她说:抑郁症跟其他病一样,需要吃药,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疾病。
马思纯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抗抑郁药并不是都有效的。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的抗抑郁药大约只对30%至40%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不少抑郁症患者,通过长期用药后并没有获得康复,病情的反复对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图片
我们希望,马思纯本人或团队有机会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她掌握更多的最新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认识到抑郁症的真正病因,这样有助于她的病情尽快康复。同时希望发挥她的影响力,让更多抑郁症患者勇敢地面对抑郁症,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