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长女杨月花:流落民间44年不愿改回父姓,遗憾未能见父母一面

图片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冲。家乡一草一木,让毛泽东万分惊喜,可惜自己的至亲之人早已不在人世。当天晚上,毛泽东写下了《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认为,闹革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革命是残酷的,毛泽东一家有六位烈士,他们的故事早已被后人所铭记。然而,对于毛泽东的子女,人们除了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外,对其他人就知之甚少了。
在毛泽东的众多子女中,有这样一位,她还在襁褓中就被送给他人养育,一生从没有跟父母见过面。然而,当得知自己真正身份时,她拒绝改回父姓。这个人就是杨月花,原名毛金花,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长女。
贺子珍为毛泽东一共生下6个孩子,如今大家熟悉的只有李敏,她是1936年冬出生。按理,杨月花是长女,毛泽东和贺子珍应该倍加珍惜,为何这位“红色公主”最终流落民间?
图片
一句话,这是作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无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为实现新中国成立,贡献了毕生精力;作为父亲,毛泽东却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曾说:“我们干革命是造福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
而杨月花就是那位暂时“不得不丢下的下一代。”1929年1月,年仅20岁的贺子珍跟随毛泽东下了井冈山,在红军里担任机要科科长。当时贺子珍已经怀孕,可为减轻毛泽东的工作压力,毅然追随丈夫身边。
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再次打下龙岩城,但蒋介石不甘心就此失败,派出重兵疯狂“围剿”红军。在此期间,贺子珍生下了女儿,这是她和毛泽东第一个孩子。毛泽东很激动,决定取名“毛金花”。眼看敌人重兵来袭,带着一名婴儿转战是很危险的事情。
贺子珍和毛泽东商量后,决定把女儿送给他人照顾,等局势转好后再接到身边。可惜,这个孩子的下落一度成谜,流落民间44年,直到1973年才最终被组织上确认,可她在父母去世前也未能见上一面,成为抱憾终身的一件事。
为了保证女儿的安全,贺子珍请求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帮助。在邓子恢的介绍下,贺子珍含泪将襁褓中的女儿交到城北鞋匠翁清河手中。分别时,贺子珍拿出20块银元交到翁清河手中,她说:“孩子名叫毛金花,就拜托你了。”
图片
贺子珍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翁清河导致她终身跟女儿分别,直至去世都未能再见一面。红军撤离龙岩城后,国民党军重新占领这里,他们刺探到毛泽东有个孩子藏在城里一户人家,并很快查到是翁清河收养了。
翁清河胆子小,他趁着毛金花睡熟之际,悄悄将她送出家门。面对国民党军逼问,翁清河一口咬定女孩收养不久就生病夭折了。国民党军一番进屋搜查,果然没有发现婴儿,连孩子物品都没有,也就不了了之。
1932年4月,红军再次打回龙岩,毛泽东和贺子珍都无比想念女儿,奈何军中事务繁忙,就委托毛泽民去找翁清河,把毛金花接回来。一听红军战士要来找回孩子,可翁清河早已不知毛金花下落,这可如何是好?
翁清河认为如果告诉来人实情,自己可能性命不保,于是他再次撒谎了,就说:“十分抱歉,女婴我抚养了四个月后,因伤风夭折了。”看着“老实巴交”的翁清河,毛泽民信以为真,回去后将翁清河原话告知毛泽东和贺子珍。
毛泽东悲痛不已,贺子珍更是泪如雨下,但她不相信那么健康的女儿突然就夭折了。也许是上天保佑,毛金花没有夭折,当这件事真相大白时,已经是40多年后的事情了。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有传言毛金花早已不在人间,贺子珍越想越生气,他多次托人寻找女儿下落,期待母子俩有重聚的那一天。1951年,时任政务院内务部长谢觉哉率中央慰问团前往闽西慰问老区人民。
出发那天,毛泽东郑重委托谢觉哉代为寻找女儿毛金花。毛泽东一再提醒,找女儿这件事要秘密进行,坚决不能大张旗鼓。如果能找到毛金花,不要为难翁清河,他当年可能有难言之隐,只要把毛金花接回来就可以了。
有了毛泽东的指示,加上谢觉哉的安排,福建省妇联联合龙岩地区妇联、龙岩县公安局组成了一个秘密调查组,大家先是找到翁清河再次了解情况。那天翁清河家中第一次来了很多干部,直接懵了,他一口咬定毛金花早已夭折了,加上当年龙岩城战斗激烈,墓地早已被毁坏,根本无法寻找。
调查组只能向谢觉哉如实汇报,这一次调查无果而终。贺子珍也很快得知这一情况,可她还是不愿意相信女儿不在人世,并写信给毛泽东希望能继续托人寻找。1953年,毛泽东再次托人寻找毛金花,这次他委托的是邓子恢。
邓子恢回故乡龙岩探亲时,毛泽东特别交代他:“邓老啊,我还有一个小女孩当年放在龙岩,我和子珍一直很想念她,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人世。这次你去探亲,帮我打听一下,看看还在不在?”
图片
作为这件事当年亲历者,邓子恢深感责任重大,对主席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邓子恢一回到龙岩,他和妻子陈兰商量,认为寻找毛金花这件事还是要从翁清河那里开始,于是再次上门。
翁清河还是老一套说辞,这个女孩早已去世了。邓子恢很失望,回京后立即汇报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十分悲痛,连说:“可惜啊,真可惜啊!”一想到翁清河当年对小女有照顾之恩,毛泽东从稿费中拿出300元装入信封,让邓子恢转交给翁清河。
毛泽东两次托人寻找女儿,都因翁清河的隐瞒不了了之,实在令人气愤。事实上,无论是邓子恢,还是之前的谢觉哉,都对翁清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只要说出实情,没有人会为难他的,翁清河就是不为所动。
1963年夏,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康克清指示福建省妇联党组书记任曼君,让她再努力一下,一定要弄清楚毛泽东女儿当年究竟有没有夭折。调查持续一段时间后,翁清河还是咬定女孩早已夭折。
接连三次寻找,整个福建省省委都知道这件事,很快一个契机出现了。1964年元旦刚过,龙岩行署副专员吴潮芳收到了一封帮忙调查身份的群众来信,信件署名“杨月花”。杨月花在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出生年月、血型以及出生地点。
图片
这些关键信息竟然跟毛金花信息吻合,吴潮芳立即上报,恰巧时任福建省省长魏金水来龙岩调查指导工作,一个巨大的真相很快就要水落石出。魏金水很重视这件事,龙岩县委则很快召集杨月花及其养母邱兰仔、舅母郑秋地及翁清河夫妇,大家坐在一起开会。
邱兰仔坦言杨月花确实不是亲生的,是邱应松从外面抱回来的。邱兰仔当时只知道这个女孩是红军战士的小孩,至于亲生父母谁,确实不清楚。
邱兰仔介绍完情况,翁清河自知纸终究包住火,承认毛金花当年并没有夭折,是自己把她送走了。翁清河透露了三点关键信息:
第一、当年确实是邓子恢带着一位女红军战士来家中,把一名女婴交到他手中抚养,还给了20块银元感谢费;
第二、国民党军重新占领龙岩后,他害怕有性命之忧,就趁夜把毛金花送给附近一名叫翁姑的人抚养;
第三、这一切都是他一人所为,家人都不清楚实情。很快国民党一名旅长审讯他,他害怕连累家人和翁姑,就谎称女孩夭折了。
图片
翁清河没想到,翁姑家境贫寒,抚养毛金花一个月后,又将她送给一名叫张先志的国民党老兵。张先志是山东人,国民党败退大陆时,他跟随残军来到龙岩,之后在这里定居起来,还找了一个老婆。
张先志夫妇靠着摆摊炸油条为生,由于没有妻子没有生育,两人渴望能抱养一个孩子。毛金花在张先志家中生活了三年,因养母病逝,5岁的她又被送给开煤窑的邱应松。至此,毛金花的四处流浪生涯暂时告一段落。
邱应松妻子邱兰仔看着眼前的女孩,十分喜欢,随即改名邱月花。毛金花13岁那年,邱兰仔又将她改名杨月花,这是因为邱兰仔的结发丈夫姓杨。从两次改名就可以看出,邱应松全家把毛金花视为己出,给了她无尽的家庭温暖。
魏金水了解完事情脉络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细节问题。见天色已晚,魏金水就对两家人说 :“大概情况我都了解了,你们先回去休息,明天我请你们吃一个便饭,到时你们把遗漏的情况再补充一下。”
然而,仅仅过了一晚上,翁清河就变卦了。第二天,翁清河一见到魏金水就直接说:“魏省长,昨天我太紧张了,把话说错了,毛主席的女儿我养到第二年六月,不幸病死了……”事出反常必有妖,魏金水当即训斥:“好你个翁清河,昨天你当着大家面还说杨月花就是毛金花,现在怎么说她不在了?你是在耍弄大家吗?”
图片
魏金水很生气,决定私底下找到翁清河的女儿翁椿木、女婿苏仁鸿谈话,两人解释了为何翁清河临时变卦。原来,那天翁清河回家后越想越害怕,他对女儿、女婿说了很多,关键信息有两点:
第一、翁清河想到刚解放不久,担心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军还会打回来。如果他们打回来,知道当年欺骗了他们,自己一定死定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二、如果如实报告情况,说毛金花没有死,政府人员来找他要孩子,自己又交不出人来,那就结果可能也很糟糕。如果上级追查,自己将背上一个不仁不义抛弃毛主席女儿的罪名,所以干脆说毛金花“死了”。
翁清河如此“绝情”,还有一个原因希望能“捞一些好处。”翁清河后来悄悄去了杨月花家中,直接向她要钱,他说:“如果我把这件事向政府如实说清楚了,你就会去北京,有好工作,那时就有很多钱,现在问你要点钱买酒喝,不过分。”
杨月花很生气,当时她有6个孩子需要养育,加上养母,一家有9口人吃饭,其压力可想而知。翁清河捞不到钱,愤愤不平走了,还留下一句话,“以后再有人问毛金花,我就说她死了!”
图片
由于翁清河就是不愿承认杨月花就是毛金花,调查取证只能暂时停止。特殊时期来临时,杨月花遭到波及,龙岩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字报,大家痛骂她“假冒毛主席的女儿”。杨月花内心万分委屈,可她又能做什么呢?只能默默承受。
事情转机在1971年,老红军罗万昌受到迫害,原本在福建省交通厅任职的他被解职,回到龙岩家乡。罗万昌富有正义感,他在家乡住处跟杨月花很近,关于杨月花可能是“毛主席女儿”的说法很快传到耳中。
罗万昌悄悄搜罗情况,据此写出一份报告上报给自己的上级,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不幸中的万幸,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跟妹妹多次见面中,他很清楚妹妹当年有个女儿在龙岩下落不明,很可能在世。
如今龙岩那里传出发现外甥女的消息,贺敏学激动万分,可他又担心找错人。贺敏学决定彻底调查此事,他指示罗万昌和另一位龙岩籍老红军秘密调查此事。当时翁清河已经去世,两人多次走访关键人物,历时两年的调查取证,获得了宝贵的调查材料。
1973年,贺敏学收到材料后,立即赴京,他先是跟周恩来会面汇报情况,再由总理将调查材料送给主席。毛泽东看了调查材料,非常高兴,当即通知贺敏学尽快把杨月花送到北京。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在第二天突然改变了想法。
图片
毛泽东接见了贺敏学,表示如果是毛金花,“还是民间来民间去为好,由你照顾就可以了。”周恩来也密切关注这件事,获悉毛泽东态度后,他知道主席对杨月花的身份产生怀疑,还是彻底调查后再请示主席是否接到北京会面。
当年8月,周恩来亲自指示毛泽覃儿媳周剑霞前去龙岩,一定要弄清这件事。周剑霞决定先去上海,看望生病的姨妈贺子珍,询问毛金花出生后身体有哪些醒目的特征。贺子珍告诉她,“右脚腋有一个较大的黑痣,膝盖前有两个小些的黑痣。”
周剑霞牢记这两个关键特征,告别姨妈后立即奔赴福州,请贺敏学尽快安排她跟杨月花见面。在贺敏学的安排下,周剑霞如愿见到了杨月花,通过现场验证,她身上果然有贺子珍所说的黑痣,位置也完全一致。
到了此时,大家形成一个共识,杨月花就是毛金花无疑。毛泽东和贺子珍都是第一时间获得这一消息,但是毛泽东没有批示贺敏学具体接下来怎么做。贺敏学一想到之前去北京的经历,意识到毛泽东可能有难言之隐。
贺子珍可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一想到女儿从1929年就离开自己,至今已有44年了,她急迫想见到女儿。事实上,周剑霞走后不久,贺敏学就让龙岩有关人员带着杨月花去上海,让贺子珍和女儿认亲。
图片
然而,杨月花在上海等了一个月,也知道母亲的住处,可就是无法进入。同时,原本约定陪同她去见母亲的周剑霞也突然没了消息。就在杨月花苦等时,贺敏学托人给她带来一句话:离沪返闽,免生祸端,速到福州找他。
当杨月花来到福州舅舅贺敏学家中时,历经无数次生死时刻的贺敏学泪如雨下:“月花,这么多年来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哦。为了找到你,我从大西北调到福建,我想总有一天会找到你的。”
1974年,贺子珍从贺敏学那里得知女儿一年前去上海认亲,那一刻她泣不成声。当时贺子珍身边很不好,但她顾不了那么多,坚决去了福州。贺子珍找到韩先楚,当时他是福州军区司令员,两人相识多年。
韩先楚也很希望能促成贺子珍和杨月花母女相认,可他也无法做主,于是立即请示中央,贺子珍很快得到了一个失望的答复:不要让贺子珍见杨月花。
1977年,贺子珍以去福建看哥哥的名义,希望见见杨月花,结果还是遭到阻拦。连见失散多年的女儿都如此艰难,贺子珍绝望了,此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终于1984年4月19日病逝,而毛泽东已于8年前逝世。
图片
得知母亲病逝,杨月花悲伤欲绝,未能跟父母见面,尤其未能跟亲生母亲见一面成为她最遗憾的事情。对于杨月花个人来说,她的职业生涯颇为成功,真正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早在1958年时杨月花就入党,那时她还是普通老百姓身份,如果没有特别贡献这是不可想象的。
退休前,杨月花先后担任居委会妇女主任、治安委员、团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百货公司主任,工作期间还曾因参加救火受伤。退休后,杨月花依旧没闲着,到街道居委会当志愿者。一次龙岩遭遇暴雨,她就冒雨动员群众抗洪救灾,还把肋骨摔断了。
杨月花晚年有人提议她改回原名,肖克上将就建议她改姓“毛”,杨月花委婉拒绝了。杨月花后来对身边人说:“之前同志让我把姓改过来,原省委领导也多次劝我改姓。我说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改它做什么?”
如今的杨月花很低调,她的6个子女也事业有成。毛泽东为何不愿认亲呢?或许,在当年那个特殊时期,毛泽东没有认亲,就是对她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