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赶头脑” 喝药膳八珍汤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药膳八珍汤,俗名“头脑”,是一种对养生健体有十分功效的清真食品,自明崇祯年间由名医傅山先生创立以来,在山西太原地区传承了已有三百多年,是太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太原有段广为流传的老字号歌谣:“认一力的饺子,宁化府的醋,老鼠窟的元宵,六味斋的酱肉,杂割头脑清和元。”“杂割头脑清和元”就是指以卖“头脑”闻名的老字号清和元。
“头脑”的民间传说
在民间关于“头脑”的来历有着这样一个传说。明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侍养年迈体弱的老母,并创制了“八珍汤”让母亲康复。后他将此方传授给一家饭馆,以“清和元”挂牌。“八珍汤”则易名为“头脑”。每当傅山给体弱需补的人看病人时,便告诉他们去“吃清和元的头脑”。
图片
这碗“八珍汤”以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八种中草药和粮食为原料(外加腌韭菜做引子),配方中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藕根清热化痰;长山药补脾除湿;黄芪味甘性温,补脾健肺。
图片
“头脑”制作时选料讲究、工艺程序复杂、方法技巧要求严格。在备料时,要做到备料全、选料精。精选肥嫩上等羊肉做原料,经过清洗、净肉、加辅料煮炖、出锅晾存等工序,再将羊汤、羊油撇出备用,同时将各种辅料严格按照既定制法或煨、或腌、或煮、或蒸,做好备用。制作八珍汤就是将上述材料按照既定的程式、比例,上火熬煮,并加入黄酒调制而成。
赶头脑”风俗
图片
在山西太原,喝“头脑”是需要赶早的,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由于“八珍汤”的研制,是傅山根据北方的寒冷气候,采用药性温热中和的中草药和食物,针对当地特点而进行配方的,所以该汤食较适于我国北方地域秋冬季节食用。
图片
因而在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喝“头脑”有两样东西不能少,一种就是腌韭菜,还有一种就是帽盒子。喝“头脑”时把帽盒子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喷香耐嚼,别有一番风味。
“赶头脑”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太原人生活的一部分。
(其余图片由韩双喜拍摄)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