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影视中的大辽男子服饰

本文作者黄强
大辽北班臣僚穿本民族服饰,但是大辽的国主却不穿契丹民族服饰,与南班朝臣穿汉服。祭山等重大典礼,辽国国主也穿汉服。
图片
【图1,五代契丹首领服饰泥塑】
辽国将皇帝祭服称之为国服。《辽史·仪卫志》记载:皇帝在大祭中,“服金文金冠,白绫袍,束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牛玉刀错,络缝乌靴。”小祭“皇帝硬帽,红克丝龟文袍。”朝服用“实里薛衮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牛玉带错,络缝靴。”辽太宗则穿锦袍,束金带。
辽代的官服分为公服、常服。《辽史·仪卫志》记载:公服,皇帝戴紫、黑色幅巾,穿紫窄袍,腰间束玉带,或者红色袄服。辽国的臣僚戴毡冠、纱冠。“毡帽以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纱冠形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掩盖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臣子的服饰穿紫窄袍,系䩞鞢带,以黄红色条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之。
图片
【图2,辽代圆领袍展示图】
常服,辽代皇帝穿绿色窄袍,其中单(袍服内的服饰)多用红绿色。
北方气候寒冷,裘皮必备,高官显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貂皮为贵,青色貂皮次之。又有使用皮毛洁白的银鼠皮。裘皮衣中用貂毛、羊皮、鼠皮、沙狐裘的为低等级官员、阶层人员。
契丹民族袍服与中原汉族所穿的缺胯衫有所不同,不在两侧开衩,也不是无缝的直喇叭筒,而是后(臀部)开衩。开衩的两片以纽扣固定在一起,骑马时解开扣子。袍服里面是中单,中单有直领与圆领两者,中单外扎有红或蓝色的布带,双带头垂下与膝齐。
图片
【图3,辽代壁画人物】
辽国君主穿汉服,与他倡导汉化有很大关系。任用汉人,韩匡嗣、韩德让父子曾先后作为南京幽州府(今北京)留守,与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击败宋兵,以军功得到重用。《燕云台》中的萧燕燕就是后来辽圣宗的生母,承天皇太后,即《杨家将》中大名鼎鼎的萧太后。韩德让得到萧太后倚重,辽圣宗时兼领北、南枢密使,综理军政,成为皇帝以下最高的执政者。
图片
【图4,辽代契丹出行图】
自辽兴宗重熙年(1031)以后,凡大礼都改用汉服。《辽史》里有详细的记载。按照南朝服饰制度,辽国制定了皇帝、皇太子、诸王、官员的官服。
辽主有衮服、朝服、公服、常服,戴通天冠、翼善冠。皇太子有进贤冠、进德冠,亲王有远游冠,官员有进贤冠等。辽主祭祀宗庙、遣上将出征、饮至等用衮服,《辽史》:“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龙、华虫、火、山、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为升龙织成文,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黻革带、大带,剑佩绶,舄加金饰。”与中原汉政权的皇帝衮服基本一致。皇帝常服“柘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与《旧唐书》《新唐书》记录的唐代皇帝常服一致。南班官员“五品以上,幞头,亦曰折上巾,紫袍,牙笏版,金玉带。”“六品以下,幞头,绯衣,木笏,银带,银鱼袋佩,靴同。八品九品,幞头,绿袍,鍮石带,靴同。”此种服制,与中原汉族政权的官服也基本相同,朝服、祭服、公服多用汉制。
图片
【图5,《燕云台》剧照】
衮服、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进德冠、翼善冠都是汉人的冠帽。汉民族衮服、冕服有十二章纹,各有寓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现在被辽国拿来使用,说明对中原服饰的尊崇。
辽国北班官员服色比较单一,主要是红绿两色。一般臣民的长袍朴素,颜色灰暗,多采用铜绿、暗蓝、褐、赭石等中间色调的衣料。
图片
【图6,《燕云台》剧照】
电视剧《燕云台》中太平王、明衣大王、萧思温宰相都属于北班官制,服色繁杂,并不符合辽国实情。假设服色多样,用于南班官员,倒还说得通,毕竟南班官服有紫、红、绯、绿等多色。
不可否认《燕云台》中的服饰精美、漂亮,追剧一族喜欢上这样的大辽服饰也不奇怪。但是如果我们穿着这样服饰穿越到大辽,大概会被大辽人拒绝,因为他们并不认同。
说明:本文系企鹅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绣罗衣裳照暮春》《黄沙百战穿金甲》《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