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3月16日开始,有序恢复!

今日(3月15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图片
图片
蔡贺涓摄
恢复进出京顺风车、网约车、出租车业务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针对当前疫情形势,结合北京实际,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研究制定了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3月16日开始实施,在坚持“外防输入”基础上,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图片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优化防控措施,方便生产生活
一是优化进京管控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恢复进出北京市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二是优化社区(村)疫情防控措施。社区(村)科学、合理设置卡口,拆除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做到卡口应开尽开,不再检测体温,便利居民出行。有序放开婚宴、丧葬等家庭聚集活动,做好村级备案,落实扫码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措施,控制人员密度,缩短活动时间。
三是有序恢复文体旅游活动。继续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KTV、网吧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有序开展国内团队旅游业务。组织和接待已入境回国人员旅游或为其提供“机票+酒店”业务服务,应符合和遵守本市入境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规定。在落实举办方主体责任和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举办500人以下的会议和1000人以下的体育赛事;举办500人以上会议、1000人以上规模体育赛事活动,须经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审核评估。体育赛事室内外场地观众上座率每场应控制在75%以内。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坚持预约,控制瞬时流量,保持安全距离。
四是恢复生活服务业、会展业等活动。恢复生活服务业企业正常运营,允许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商务楼宇、商超、酒店宾馆、餐馆、工厂、工地、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和办公楼宇,在严格落实扫码、预约、戴口罩、“1米线”、清洁消毒等防疫措施基础上,取消春节期间75%限流措施。高校允许在校学生根据需要申请出校。
五是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基础上放开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限制。发热门诊对所有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不再进行核酸抗体检测,由临床医生根据需要判定是否进行胸部CT检查,有序开放陪护和探视,有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外出会诊、互联网居家护理等服务。
二、严格常态防控,保障健康安全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继续坚持以下措施。
一是坚持非必要不出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限制进京和在京风险人员筛查管控措施。继续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人员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严格执行解除隔离前的检测要求。继续做好北京口岸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和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监测预警、信息流转、核录查验、人员转递工作。坚持进京检查站查控措施,持续做好环京地区一体化防控和进京检查站查控。
二是坚持“人物同防”。持续开展市场防疫领域常态化监测预警,坚持对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物品和重点场所环境定期开展新冠病毒监测,严格监督相关单位落实口岸环节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措施。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四无五不”,动态推进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对新从业人员随进随检并接种疫苗。
三是坚持文化旅游行业防控措施。暂不恢复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不开展在京人员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不接待14天内去过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为其提供来京“机票+酒店”业务服务。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四是坚持重点区域管理。继续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师生的健康管理,严格管控聚集性活动,落实进校门查证登记及测温验码制度、晨午检制度。严格落实各类交通场站、运输工具、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措施,乘客、一线工作人员应全员戴口罩。各类公共场所加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严格落实扫码、预约、戴口罩、手消毒等防疫措施。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等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环境检和消毒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五是市民坚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继续践行《北京日常防疫指引》、《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不断提高市民卫生文明素质和健康素养水平。
三、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早期监测,巩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重点人群、场所、环境等开展监测,实现病例、症状和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汇集,加强发热病人及风险人群筛查,及时预警。
二是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要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补齐农村地区防控短板。加强社区(村)重点人员、场所的监管,强化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疫苗接种和宣传引导。推进疫苗规范接种,尽早建立全市免疫屏障。
四是强化应急处置,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工作机制和处置队伍常备不懈。一旦发生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科学精准采取封控措施,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条。
小区(村)所有卡口应开尽开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成员、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大广,介绍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措施的调整优化。
图片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成员、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大广/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是优化小区(村)卡口设置和管理。拆除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做到所有卡口应开尽开,便利群众出行。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本小区(村)居民凭卡、凭证等通行,外来人员扫码或登记后进入,不再要求测温
二是做好环境整治与预防性消毒。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周末卫生大扫除等常态化爱国卫生活动,定期对社区(村)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对厢式电梯、公共厕所、快递柜、垃圾桶、室外健身器材等重点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消毒频次。
三是进一步加强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当前,境外输入仍是我市疫情防控的最大风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防控方案要求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我们将科学研判直航入境进京需求,按梯次做好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房源储备。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优化人员闭环转运、安全管理、入住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流程,规范做好健康监测、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专业力量配备,充分考虑隔离人员特殊需求,加强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工作人员防护措施,确保隔离点安全运行。
四是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社区(村)要用好《北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社区(村)工作指引》,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鼓励居民家庭适量储备防疫物品。
五是倡导文明新风。有序放开婚宴等家庭聚集性活动,合理安排丧葬活动,严格落实人员登记、配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尽量缩短活动时间,防止人群过度聚集。
高校学生进返京不再需要核酸证明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全市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图片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在京高校
1.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3月12日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发布调整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措施。在京高校外地学生返京返校要求,统一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最新政策执行,即:自2021年3月16日零时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返京返校不再需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不再实行14天健康监测,满7天、满14天也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学生持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各高校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校园管理,把好校门关,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落实聚集性活动管理、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控等各项措施,降低疫情发生、传播风险,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2.陆续启动在校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市里已经对做好高校师生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各高校按照市区统一安排,陆续启动在校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工作,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先期已经组织返校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工作安排,有条件的高校将在校内设置临时接种点进行接种,方便广大师生。各高校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号召师生员工“应接尽接、应快尽快”,共同构筑校园免疫屏障。
二、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一是中小学、幼儿园。仍要采取比社会上更加严密的一些防控措施,抓实抓牢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是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晨午晚检、按时消毒、保持距离、减少聚集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幼儿在园期间不戴口罩)。二是做好校门、教室、食堂等重点场所管理,降低密度、严防聚集、严防松懈。三是做好春季流感、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禽流感、水痘等流行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小学要求执行,高职院校按照高校要求执行。
三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随着中小学开学,市教委已启动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恢复的工作,支持符合办学标准、有益于学生学识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线下培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根据疫情防控、办学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求,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检查整改、公开承诺”程序,向各区教委提出申请,经各区教委审核通过后可有序恢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进行整改。
宾馆酒店取消限流措施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介绍了首都文化和旅游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图片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全市最新版的旅行社、酒店、景区、乡村民宿以及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美术馆、文化馆开放的疫情防控指引,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坚决堵住与文化和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防疫漏洞和风险,避免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
二是有序恢复文化旅游活动。
全市公园、景区、名胜古迹以及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按75%限流开放宾馆酒店取消春节期间75%的限流措施。要落实各项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做好文化娱乐场所接待服务,实行限量管理、强化分时预约、推行无接触购票、实现错峰服务,推进预约管理常态化。
属地有关部门要对公园、景区附近区域以及网红打卡地、风景秀丽的河道、沟域、道边等游人可能聚集的非旅游景区,加强现场疫情防控、秩序管控和疏导服务,防止乱停车、野外烧烤、乱扔垃圾和扎堆聚集等。
三是有序开放跨省区市团队旅游。
要有序开展国内团队旅游业务,组织和接待入境回国人员旅游或为其提供“机票+酒店”业务服务应符合和遵守本市入境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规定。本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不恢复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不开展赴中高风险地区的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不接待14天内来自或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为其提供来京“机票+酒店”业务。
四是落实好文旅接待单位防控主体责任。
营业或开放的旅行社、酒店、公园、景区、乡村民宿以及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美术馆、文化馆等接待单位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车内、室内和室外人员密集处要规范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常通风、勤清洁消毒、健康监测管理、备足防疫物资、公筷公勺、生活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和一次性餐具等系列措施,同时要做好老年游客“健康宝”扫码服务保障工作。不接受14天内来自或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入住酒店和乡村民宿或进入景区游览。低风险地区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和乡村民宿需“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文化旅游场所提供餐饮服务要严格落实餐饮场所疫情防控指引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信息来源:北京市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编辑:张钰
值班主编: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