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贯彻新发展理念 天水有信心

图片
工业强市
贯彻新发展理念
我们有信心
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招大引强工作取得突破、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加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成长。
信心,是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工业强市”不是一句口号,“工业强市”信心从何而来?来自新发展阶段历史性机遇,来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来自看得见的实干成效,来自传统优势企业奠定的基础,来自改革创新新动能,来自上下同心的进取担当。这些都为我们走好工业强市之路增强了信心和决心。
“工业强市”我们为什么有信心?一组组数据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4%。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3.1亿元,工业领域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规模达244.4亿元。
2020年底全市各类工业生产企业达1215户,从业人员约4.6万人。1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工业增加值120.1亿元,实现利润2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6%、7.3%和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3%。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总量占到全省70%以上。
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4%,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达75.7%、居全省第一。
……
图片
华建新材料厂区
TERM BEGINS
工业强市,“强”在哪?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成效有目共睹,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逆势突围,新兴工业力量发展势头强劲,天水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有底气也有实力。
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全市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五大优势产业总量占规上企业比重达81%,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9户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4%,全市15户企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0户企业被工信部确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2020年,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总投资59.25亿元的15个“三化”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95亿元。
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智能工厂,长控公司母线槽车间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实施先进制造、数据信息、清洁生产项目76个,完成投资96.51亿元。
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一期)、电传所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科院电工产品综合检测试验研究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锻压机床、铁路电缆、西电合金等10户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海林轴承、长城开关、电传所公司3户企业的3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项目,建成华天科技省级智能工厂和长控公司母线槽数字化车间。
天水“5G+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全市建成开通5G基站829个,5G网络覆盖主城区及五县重点区域。
推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天水高速链路项目建设,全市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被列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
高质量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3.1亿元,工业领域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规模达244.4亿元。
华天电子科技园、长城电工产业园、星火数控重型机床制造基地、电科院电工产品综合检测试验基地一期等项目全面建成。
23户搬迁改造企业中,海林轴承、岷山机械、长城果汁等12户已完成搬迁,西北首家大型综合类工业博物馆——天水市工业博物馆完成主体建设。
东旭集团天水新材料产业园、陇丰源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甘肃移动第二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铁路电缆、新华印刷厂、长通电器等8户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启动。
经开区扩区增容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基础进一步巩固。
招大引强工作取得突破。将招大引强作为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强化配套,筑巢引凤。
东旭集团天水新材料产业园、陇丰源集团隆旗科技(天水)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武山日昌升新材料公司年产3000万吨新型环保优质骨料等项目落地建设,锻压公司与天津厚重科技签订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项目合作协议,七四九公司与中电53所在产品供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组织20余户重点企业参加多层次的推介交流活动。
全年工业领域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金额149.6亿元,投资规模和产业层次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加速。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五年来,我市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工业设计中心1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行业技术中心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增加中国驰名商标1件;242件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评审,占全省总数的59%。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4%,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达75.7%、居全省第一。
2020年,以完善创新体系为抓手,加大力度强化创新平台和企业人才建设,20人入选市级领军人才,122人晋升工程师以上职称;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年会、2020年“创客中国”甘肃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工业强市奖励办法》《支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意见》《贯彻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天水实施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对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年来,中央省级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基金4.7亿元,市级安排搬迁改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30.5亿元,兑现工业强市奖励资金4581万元,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13.52亿元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成长。全市金融机构向“小升规”培育企业累计发放贷款3.06亿元,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投资基金为16户企业完成投资3亿元。
风动公司入围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华洋电子、天光半导体、福雨塑业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岐黄药业、六九一三、长城电工起重电气等16户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2家。
图片
东旭集团天水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工地
TERM BEGINS
工业强市,如何“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把脉经济基本面,找准精准发力点,对工业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
我市将持续提升优势产业、强力突破新产业、加快发展潜力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全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西部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聚焦兴产业、聚集群,加快建立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配套体系;聚焦强平台、抓项目,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聚焦重创新、育人才,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聚焦解难题、优环境,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到“十四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建成5G基站5000个以上。
谋篇“十四五”,擘画工业经济发展新蓝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仅需要实干,需要改革创新,更需要上下齐心,一往无前的勇气、攻坚破难的合力、主动担当的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奏响工业强市时代强音,开启天水工业发展新局面。
图片
陇旗科技(天水)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建设现场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