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十二生肖

从汉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形成了用十二种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的习俗,也就是“十二生肖”。生肖崇拜,是中国历代的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俗文化色彩,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代的十二生肖主题艺术品,除了圆明园兽首,还有一套,名气虽然不及前者,但历史更加悠久,而且是完整的一套,这一套十二生肖就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
唐代彩色十二生肖陶俑路雪
这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均为兽首人身,头部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身体作人形,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双手拱于胸前,于文雅中显露着一种滑稽之相。
该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是在西安市郊区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出土,为镇墓随葬物品。每件俑高约25厘米。整组俑组合完整,造型生动,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北魏时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俑随葬的风俗,从隋唐开始,高门大户的墓葬中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陶俑,均是兽面人身,穿着文官一样的服饰。它们就是十二生肖陶俑。
十二生肖陶俑在隋唐五代时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冥器,多为陶质,也有个别铁质、石质的。宋代则出现了瓷质的生肖俑。
十二生肖陶俑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规矩,“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有平格的排列顺序,分别置于墓室四角,东、南、西、北各3个,以鼠为始,以猪为终,按子南午北顺时针方向布置,旨在用它们轮流值班,守护墓主。”
宋代之后,在墓中摆放十二生肖俑的习俗不再盛行了,因为纸质冥器逐渐取代了陶俑。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