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县撤县设市,地图上的黔西历史沿革

图片
毕节市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
3月16日,贵州省政府网站宣布:民政部批准贵州省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黔西市由贵州省直辖,毕节市代管。
【黔西概况】
图片
黔西属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省会贵阳6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有“水西门户、贵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的美誉。县域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10个民族乡;人口约100万。
图片
《奢香夫人》剧照
这里有凝聚着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龙场九驿”古驿道,有寄托明代大儒王阳明“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哲思的古象祠。这里是在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有烙下黔西文明印记的三楚宫、武庙和水西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这里还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
【黔西历史沿革】
图片
黔西观音洞遗址石器文物
据境内“黔西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赞誉。
图片
夜郎国范围示意图
商周时为卢夷国地,春秋时先后属蜀国、鳖国,战国和西汉前期为夜郎国地。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划入鄨县。
南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改为谷邑县;南梁太清三年(549年)为彝族闽支卢鹿部地。
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卢鹿部归顺中央王朝,唐廷以其地置龚州(黔西大部)、义州(金沙大部黔西小部)、犍州(黔西西北和大方东部)等羁縻州。
图片
南宋时期罗氏鬼国位置图
宋皇祐年间为“罗氏鬼国”地。南宋晚期,罗氏鬼国扩占黔中等地,以“夹水”(鸭池河)划分“水西”、“水东”分别治理。
图片
元代顺元路宣慰司地图
元初罗氏鬼国归顺元朝,元廷以其地设顺元路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廷划鸭水以西地设立亦溪不薛(水西)、阿苴、笮陇路达鲁花赤,驻军镇守。次年又立亦溪不薛宣慰司、改亦溪不薛路为军民总管府。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总管府总管奢节(女)起地方武装反抗元将刘深的勒索,大德七年(1303年)奢节失败被斩,元廷罢亦溪不薛司、府和阿苴、笮陇路,其地并入顺元路宣抚司。
图片
明代贵州宣慰司地图
明初,顺元路宣抚使霭翠、同知宋蒙古歹归顺明王朝,明廷以其水西、水东地置贵州宣慰司,治所设贵阳。洪武十五年(1382年),征云南的明军选“果珠”(郭张)地筑水西城(黔西)驻军扼控。霭翠以其宗亲的封地划分中水、下水、底水三路、12则溪。则溪之下分设土目、马衣、夜所。天启二年(1622年)水西彝族安氏反明,崇祯三年(1630)安氏败降后,明廷削其水东两则溪地归流,撤贵州宣慰司,以鸭池、六广河以西地置水西宣慰司,设治水西城。
清顺治十六年(1659),水西宣慰使安坤归附清廷。吴三桂率清军平水西后,康熙五年(1666)清廷以安氏的则窝、以著、雄所则溪地置黔西府,改土归流。康熙十二年腊月吴三桂反清,黔西等地为吴氏割据。康熙二十年三月(1681年4月)清军收复黔西地。康熙二十二年冬月(1683年1月)清廷降黔西府为州,隶大定府,恢复水西宣慰司但不准干预军民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撤水西宣慰司,其他分入黔西、平远和大定州。乾隆元年(1736年),清廷划四川省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
图片
1820年的大定府地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省划大定乐贡里七甲之高家岩脚、果中等地入黔西州。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11月)黔西进步人士武装赶跑黔西知州,设黔西军政分府理政。
图片
1935年的贵州省地图
民国三年(1914年)贵州省府改黔西州为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贵州省划黔西县六至九区地入新立的金沙县,黔西保留的地方撤区、废联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