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访日,汪精卫享受到超高礼遇,但在日本眼中他只是小丑

图片
图片
影视剧中汪精卫
1940年3月,青天白日旗再度于南京总统府飘然升起,但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们一定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国民政府,而是从重庆叛逃出走的国府前二号人物汪精卫建立的伪政权。汪精卫曾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革命青年,但时光荏苒,岁月将他的赤子之心消磨殆尽,留下的仅有对国家无尽的悲观,“曲线救国”是他的口号,也成为他投靠日本的借口与缘由。建立伪政权后的他显然并不会就此止步,汪精卫希望能从日方赚取政治援助,以真正确立起正统地位,而一场赴日访问也就此拉开序幕。
一、伪政权的建立
1939年对于汪精卫来说是继当年刺杀大清摄政王后,面临的第二次命运抉择。这一年,汪精卫离开重庆,并宣布与日方采用“和平”的方式展开谈判。6月,汪精卫秘密赶赴日本,他决心要建立“全新”的国民政府,作为与重庆的国民政府相抗衡的“和平”政府。其实,离开重庆对于汪精卫来说,或许是结束这略显屈辱的十数年政治生涯的最好选择,当年汪精卫本是孙中山总理合法继承人之一,在蒋介石的背后操纵下他被迫离开权力中心。等他归国后一切早已沧海桑田,即使在抗战前他已是国民党副总裁与国防最高会议的副主席,名义上是仅次于蒋介石的全国二号人物,但国府与国民党完全掌握在蒋介石手中,汪精卫又岂是屈居人后的性格呢。
1940年3月,南京街头到处都是青天白日旗,汪精卫带领其支持者浩浩荡荡地走在这座被日军已攻陷近3年的国府首都的街头。他心中明白,此时的他虽是名义上的“国民政府”首脑,但一切还是得看日本的脸色。
图片
日军占领南京
政权成立后不久,汪精卫即提出访日要求,但日本方面对此并不感冒。事实上,此时的日本正准备减少在中国战场的消耗,以便配合德国,在更广阔的东南亚乃至太平洋地区发动袭击。也就是说,日本人打算将在中国的军事力量转移到其他战场,这必然意味着日本一方面要依靠汪精卫来管理广阔的中国占领区,另一方面还要加速从中国获取更多的资源以供给其他战场。
图片
德国纳粹
二、一次失败的访问
既然要加大对中国资源的攫取,便意味着汪精卫政权只能是配合日本进行更为严苛的统治。但汪精卫之所以想访问日本,最主要的目的即是希望日本能够减少在中国的资源攫取,以便减轻民众对日方的敌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稳定民心并得以巩固占领区的统治。两方的利益诉求至此发生了彻底的“撞车”,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
尽管日方并不希望汪精卫访日,但毕竟他是日本一手提拔起来的“新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即使是出于“邦交”的目的,也不应阻碍汪精卫的到来。1941年6月,汪精卫带领伪政权高层领导赶赴东京,并得到日方的热烈欢迎。可以说日本方面给予了汪精卫以最高的国宾待遇。随后汪精卫在日本官方的陪同下参观了东京一系列重要场所,而且还有一件事情令他非常开心,那就是日本方面决定向汪精卫政府借款3亿日元。
图片
汪精卫访日
如果汪精卫的访问只是一次例行访问,并在与日本首相发表共同讲话后顺利结束回国,那么这次访问算是十分成功的,还拿到了日方的大笔借款。但问题是,汪精卫的目的并非如此,他希望通过访问以换取日方对汪伪政府的政治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希望日方能够放松对中国的严苛管制,以便于汪伪政府能够迅速稳定占领区。其实日本外务省对汪精卫提出的意见倾向于同意,他们从外交层面出发,认为能够保持占领区的稳定是确保日本外交方略得以顺利推行的保障。那么既然外务省对此表示同意,为何汪精卫的请求还是被日方驳回了呢?这还要从日方当时的政府架构上谈起。日本一直以军国主义著称,军方在近代接连发起政变并推翻相对温和的政府,建立了军事帝国。外务省的意见在日本陆军看来显然是一种妥协,不可能被他们接受。
图片
今日的日本外务省
三、小丑一般的汪精卫
针对汪精卫提出的种种建议,日方决定在一些细微事件上予以同意,例如争取德国、意大利等国承认汪伪政权,再就是协助汪伪政权迅速稳定下来。但总体来说汪精卫提出的众多建议统统被日方驳回,日方认为在之后愈发紧张的战争状态下,中国这块已经吃下的肥肉显然是不可能吐出来的。日本对汪伪政权确立的总方针是尽可能“使其不会热情冷却,积极协助我方施策”。
图片
太平洋战争
简而言之,汪精卫虽受到了超规格的“国民政府主席”的待遇,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一种礼遇。但凡牵涉到任何有损日方利益的一切请求,统统被日方驳回。主导日本一切军政大权的陆军最终否决了一切支持汪精卫的日本部门的政策,决定继续加大对中国资源的掠夺与侵略。当时的陆相东条英机正准备投放一切资源于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并准备发动对英美国家的入侵,一切与此政策违背的人、事都要坚决打倒。因此,在汪精卫访日一事中支持汪精卫的日方将领板垣征四郎等先后被东条征召回国并予以惩罚。而汪精卫本人则彻底成为日本各方博弈下的牺牲品,像小丑一般向日本摇尾乞怜,兴高采烈地去,但却灰头土脸地回。尽管此时的汪伪政权刚刚成立,但从此事已经可以发现汪精卫政权无比弱势的一点,也预示了汪伪政权最终必将瓦解的结局。
图片
东条英机
文史君说
汪精卫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曾为革命洒过热血,最后却走向历史和人民的对立面,成为民族的罪人。1940年他在日本的扶植下成立伪国民政府,并企图前往日本寻求日本的扶植。问题是日本与汪精卫之间并非“互利共生”的状态,扶植汪伪政权仅是日方减轻自身压力的一种途径,他们并不是离了汪精卫就无法控制沦陷区。汪精卫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但他已经骑虎难下,只得一条道走到黑了。
参考文献
石源华:《论日本对华新政策下的日汪关系》,《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
张展:《1941年汪精卫访日与日本内部争执》,《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