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一座丰碑|江上青:矢志不渝 救亡图存

有 情 感 有 情 调 有 情 况
做江都人最爱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无数的江都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仅留有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1217人。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特别开辟《一个名字,一座丰碑》专栏,为您讲述那些烽火岁月中的热血与感动。
【走进红色纪念地】
踏进江都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江都三杰”的雕像,高大肃穆,最右边的就是江上青烈士。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透露着浓浓书卷气。正是这位“书生”,以笔为枪,播撒革命种子,不畏艰险,始终奔走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图片
红色背景墙上,陈列着江上青烈士的生平事迹简介、革命诗作、纪念题词等资料。他的一生,虽只有短暂的28个春秋,但他用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谱写了一曲激扬壮烈、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隽永悠长。
图片
【回放英雄事迹】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1911年出生于江都县仙女镇一个中医职员家庭,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文史,憎爱分明。
图片
1924年,江上青在扬州、南通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的学生运动。1927年,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冬,因从事地下学运工作他被反动当局逮捕,押解到苏州。在狱中他坚不吐实,后经亲友营救被释放。
图片
1929 年秋,他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由共青团员直接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同年12月,在上海参加党的会议时,被反动当局逮捕,关押在提篮桥监狱,后转到苏州第三监狱。在狱中,他依然坚持创作战斗诗篇。
1931年春,江上青因在狱中备受折磨,身患严重哮喘病,获释后身体极度虚弱。养病期间,革命意志仍然不减,陆续写下《血底启示》等诗篇。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扬州创办《新世纪周刊》,并发表文章鼓动青年学生开展救亡活动。
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江上青等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联系,在郭沫若、夏衍等人支持下,回扬州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同时创办《抗敌周刊》,并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溯长江西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工作。
图片
1938年秋,江上青带领宣传团来到安徽大别山,创办了《皖东北日报》。1939年1月,他联系当地抗日青年和抗日武装队伍,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同年5月初,中共皖北东北特委成立后,江上青担任特委委员,促成八路军、新四军到皖东北地区与盛子瑾合作抗日。
1939年8月下旬,江上青陪同盛子瑾与灵璧县长进行调解,29日途经泗县小湾村时,遭到反动武装袭击。江上青不幸身中数弹,长眠于洪泽湖畔,年仅28岁。
图片
【传承红色基因】
巨星陨落江河恸,青春慷慨吐长虹。
为纪念江上青烈士,江都烈士陵园为“江都三杰”之一的江上青设计制作了雕像,并通过照片、纪念词等方式,在背景墙展现江上青烈士的英勇事迹。全区各中、小学校以及各企事业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群众,来这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来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融媒体中心记者 兆俐 浦成华
编辑: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