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漏掉700个西湖”值得警醒

图片
“平均每天需要抢修的明漏点都在5处左右。”这是某县城乡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水管检修微信群里的记录。“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公共管网漏水惊人。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水量近百亿吨。这相当于700个西湖的蓄水量。
水是生命之源。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占世界20%,可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世界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珍惜水、爱护水理应成为国民共识。然而,一边是水资源匮乏,一边却是管网漏损率居高难下,本该用于正常生产生活的水白白流失,着实令人痛心。而且,管网长期漏损,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居民用水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节约用水,全社会早已形成共识。我国也持续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针对公共管网漏水问题,不断出台一些公共政策。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各地也积极作为,据媒体报道,深圳市2019年本地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8.5%;昆明市目前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93%;2020年广州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54%。但即便如此,一些地方公共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仍高达30%。公众不禁质疑,该从“一年漏掉700个西湖”现象中反思些什么?
供水管网浪费巨大,原因无外乎管网老化、管理粗放、设计欠佳。一些管网设备老化落后,地方政府没有及时投入资金进行改造;管理过于粗放,城市供水管网设计、建设跟不上城市扩张步伐,这些都造成了公共管网漏水,凸显出城市管理的短板。但无论是何种因素使然,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不监管、不担责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节约用水不能只是说说,把公共管网漏水责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破解漏水顽疾。
千难万难,齐心协力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年漏掉700个西湖”现象值得警醒。一方面,国家层面有必要加快财政投入,加大治理力度,架构起供水、用水管道和设备的巡检、维修和养护政策制度,定期对供水、用水管道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管道设备运行完好,最大限度地降低漏损率;另一方面,有必要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运用大数据管理城市供水管网,通过建立智慧水管理系统实行精准、科学化管理。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强化考核问责,并对存在渎职失职问题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倒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
节约用水意识贵在入脑入心。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不断涵养节约用水理念,将节水意识落实到城市建设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动担当,科学管理,才能共同守护好宝贵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