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第一位农村党员、烈士!来自晋江这个地方……

追寻晋江红色印记
作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晋江市红色资源丰富,有着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其中,有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遗址和抗日战争时期晋江籍爱国华侨故居,以及历年来兴建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战地公园、纪念馆(室)等。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传承弘扬好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委党史方志室、晋江经济报社联合推出“追寻晋江红色印记”专栏,通过文字、照片、短视频等形式,带领大家寻访晋江红色遗迹,重温那激情燃烧、感人至深的奋斗岁月。
图片
南薰小学旧址,现为池店中心小学的大操场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
近段时间以来,
晋江池店镇池店村党支部书记李清龙
常常出入池店中心小学,
与校董会校董李金源及校领导一起
研究“南薰光辉”革命历史纪念馆、
池店中心小学校史馆的装修设计方案。
池店中心小学前身为池店南薰小学,
晋江首个农村党支部——
中共池店支部就在南薰小学成立;
同时,南薰小学也走出了
晋江第一位农村党员、烈士李昭秀。
探寻
百年老校孕育革命血脉
1910年,池店村旅菲侨亲李昭针独资创办“南薰小学”,旧址就在现今池店中心小学的大操场,南薰小学也是池店中心小学的前身。
图片
南薰小学旧址,现为池店中心小学的大操场
“池店村是著名侨乡,也是晋江革命基点村之一。”李清龙骄傲地说,1919年5月,池店村籍北大学生魏峥峨就参加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在游行中被北洋军阀军警枪伤。消息传来,晋江县城全城震荡,培元中学等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举行声势浩荡的示威游行,这也是晋江县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示威游行。
得益于开放进步的思想氛围,池店村成为晋江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的一处据点,这里也走出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1921年10月,集美师范学校惠安籍进步学生王德彰与池店村的学友一起来到南薰小学授课,其间组织演出了《可怜春闺梦里人》等剧目,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
1928年,共产党员王时光、唐言福(化名:王鹏)先后来到池店南薰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池店村人李昭秀在学校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29年秋,经唐言福介绍,16岁的李昭秀在南薰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是晋江县农村加入共产党的第一人。
图片
南薰小学旧址,现为池店中心小学的大操场
1931年3月,中共池店支部在南薰小学成立,书记唐言福,党员王德彰、李昭秀,他们以教员的身份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这也是晋江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唐言福的领导下,李昭秀秘密发动学生写革命标语,散发和张贴写着“打倒贪官污吏!”“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等文字的革命宣传单。
池店村今年92岁的老党员李法永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李昭秀在从事地下革命的时候,我还小,但知道村里地下党活动很活跃,村里有一个地下党员叫李孙顺,就负责从泉州城里将宣传单带出城。他将宣传单卷在草席里,伪装成卖草席的小商贩,冒着生命危险,将宣传单带出城。宣传单来了以后,思想进步的年轻人们,除了在本村张贴,还到周边各村张贴。”
讲述
为大家舍小家 李昭秀牺牲时仅31岁
图片
李昭秀
“儿子乖,等爸爸回来以后,给你买龙眼吃。”1944 年 9 月,李昭秀对3岁大的儿子说完这句话,转头走出了家门,他没有想到,这一次出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今年75岁的池店村人李扇,是李昭秀的儿媳妇,她给我们讲述了李昭秀生前的感人事迹。
图片
李扇
1931年,李昭秀跟随王鹏到惠安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2 年 7 月至1934年10月,李昭秀任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中共惠安(县委)特支委员、宣传(委员)。
当时,国民党军阀陈国辉统治惠安,强征各种苛捐杂税。1932 年,李昭秀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斗争。这场斗争,坚持了3个月。李昭秀身穿土织粗布衣,脚穿草鞋,忍饥挨饿,四处奔波活动,经常夜宿在山上的石坪下,下雨天则睡在草堆或牛棚里。长期的艰苦生活,使他患了胃病,经常发作,甚至出血,但李昭秀仍然坚持工作,深入群众,深得惠安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群众都亲切地叫他“阿秀”。
1935年冬,惠安县委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李昭秀回到池店村。当到处一片白色恐怖,李昭秀仍然坚持争,后来迫于国内形势,他南渡新加坡,在新加坡与革命者粘文华接上关系,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党。
1937年春,李昭秀参与发起成立“新加坡华侨各界救国联合总会”,任秘书长、党组成员,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同时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中负责日常事务,任“新加坡华人人力车工会”组织部长,参加领导工人罢工。
1937 年 7 月,李昭秀在新加坡中华总领事署礼堂与吴淑金举行婚礼。婚后第 2 天,他继续外出开展抗日筹赈工作,发动侨胞捐款,支援祖国的抗日救国事业,并带头献出了妻子的金戒指和首饰等。他忠心爱国、言行一致,深受华侨们称赞和器重。
图片
李昭秀妻子吴淑金
1939年6月间,由于叛徒出卖,李昭秀被捕入狱。在被监禁的6 个月里,他多次断然拒绝了英殖民当局的金钱诱惑,发动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抗议英殖民当局的无理关押,激励难友们的斗志。
1940年年初,李昭秀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他带着妻子吴淑金和幼女李梅回国,准备回池店村。不幸的是,在返乡途中,李梅因为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夭折了。
图片
李昭秀妻子吴淑金和小女李梅
然而,挫折并没有使李昭秀意志消沉,妻子吴淑金也一直支持他。回到家的第 3 天,李昭秀就开始到处寻找党的关系。1941年,他终于和中共党组织接上关系,回到了党的怀抱。此后,李昭秀坚持开展革命活动,并在池店村发展力量,培养了一批骨干。
1944 年,因叛徒出卖,李昭秀在泉州联泰皮箱店被特务抓捕,关押在晋江县政府的监狱里,后来又被押解到永安福建省保安处。无论在晋江还是在永安,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都不能让这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屈服。1944年冬,敌人感到无法从李昭秀口中得到任何东西,便把他秘密押解到大田、永安界活埋。牺牲时,李昭秀年仅31岁。
李扇说:“李昭秀被关后,我婆婆和一个堂姑姑去探监,见他的手脚被绑着。为了救他,我婆婆四处托关系,还卖了祖厝。后来他牺牲了,家人一直很想知道他牺牲在什么地方。因为不知道他是哪一天牺牲的,现在每年只给他过生日忌。”
图片
李扇
李昭秀的革命精神,也对其家人和后代产生了影响。李昭秀的儿子生前从厦大毕业后,回到晋江安海、陈埭教书,对工作认真负责;儿媳李扇在池店村担任妇女主任长达四十多年,工作勤勤恳恳;其一个曾孙现在派出所工作,积极上进,也在争取入党。
“经常有一些本村的华侨和惠安的群众特地跑来看我们,他们对我公公的尊敬和爱戴让我们很感动。公公的相关物品和资料,我们都妥善收集和保存着。”李扇说。
现状
传承红色精神 乡村发展不停步
几十年来,红色基因在池店村代代相传。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时期,红色已成为池店村发展的重要底色。先辈的革命精神,为池店村的乡村振兴凝聚了一股发展的合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池店村经济平稳发展,规模企业从无到有,小、中企业从小到大。池店村以制鞋产业为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鞋机械制造、鞋辅材料生产和汽配生产加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几十年来,池店村在发展中也遇到不少难题,但池店村党支部勇于直面问题,并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2016 年前,池店村出现对外承包(租赁)的集体资产租金收不回来的情况。对此,池店村召集村民代表、两委、党员共200多人,开会商量“村资镇管”,将违约债权的处置权放在镇里,如果承租人不履行交租义务,镇里将依法终止合同,并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追讨被欠的债务。随后,池店村与池店镇签约,将集体资产运营托管给池店镇,成为晋江市首个“村资镇管”工作试点。
2017 年 ,村民对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出现下沉、墙体开裂的脏乱差旱厕的意见特别大,村里立即向镇、市两级政府反映。2017 年年中,池店村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村里的13个旱厕进行全面改造。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李桂林说:“厕所的改造,补齐了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短板,值得点赞。”
2018 年,池店村将李五雕像周边的1630平方米地块建设成为李五公园,并在公园内分别规划建设了休闲广场、李五广场、音乐广场、健身步道、景观亭、名人碑刻区等。这个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对应、充分展现池店村文化底蕴的公园,也为池店人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这几年,我们还完成了全村道路修复、重要道路两侧裸房改造等项目。在文体方面,我们村的篮球事业非常红火,曾代表福建省参加‘2019 年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李清龙介绍,这些年池店村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还成为晋江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示范村。
目前 ,池店村已成立“南薰光辉”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我们将继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把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精神代代相传,提醒大家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不断努力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图片
百年党史 晋江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
图片
本报记者:董瑞婷 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参考资料:中共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出版的《中共晋江地方史资料汇编》
本期编辑:张华玲
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追寻晋江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