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农业遇上科学技术,将引领梅州蜜柚产业往哪儿去?

物联数据大屏监测、无人机灌溉、VR体验、机器人采摘分拣……阳春三月,正是柚花飘香的季节,笔者走进大埔县农业科技馆,顿时感受到浓浓的科技范儿。
当传统农业遇上领先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便有了高大上的基因。
图片
在大埔县农业科技馆内,由大埔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合作建设的5G+农业大数据平台让人眼前一亮。袁群华 摄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培育创建“粤字号”优势农业品牌,全面实施“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其中第一个“1”就是指搭建“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梅州市积极响应,大埔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与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开始合作建设大数据平台。今日大埔县召开的5G赋能乡村振兴大会上,该大数据平台数字农业一期成果正式亮相,展现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梅州柚·大埔蜜柚5G+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实践,拉开了一个“小切口”,助推全县农业产业“大发展”,为大埔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一座展馆
无人机、VR体验引领“科技范儿”
走进大埔县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密坑核心园区,一座大埔县农业科技馆顿时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馆内大厅的屏幕上,由大埔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合作建设的5G+农业大数据平台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蜜柚种植一张图,利用5G遥感定位,只要大埔县内蜜柚种植面积超过一亩的上面都标注出来了,同时还有蜜柚企业及产业园全面信息。”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工作人员说,同时通过全国200多家较大型的水果批发市场,以及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大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去年大埔蜜柚各区域的销售情况。
数据的采集,涵盖了蜜柚全产业链。据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绍辉介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埔县将建设涵盖大埔蜜柚产业生产、加工、物流、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通过数据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能力建设,挖掘数据价值,我们要做到促进提升大埔蜜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实现大埔蜜柚数字化转型升级。”郭绍辉说。
简而言之,5G+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目的是“种、管、采、卖”精准化,实现蜜柚产业技术、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和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
在大埔县农业科技馆内,更多的“科技范儿”在展示。
图片
科技馆内设置了蜜柚产业园VR沉浸式体验区,以及农用无人机智慧灌溉、机器人智慧采摘与智慧分拣等场景体验。袁群华 摄
如农用无人机智慧灌溉,模拟无人机智慧灌溉的场景体验,参观者可操控驾驶舱内的操作台,控制屏幕画面中的无人机飞行,通过智慧监测系统对柚林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的监测及分析,实现精准灌溉。
同时,馆内还有大埔蜜柚产业园VR沉浸式体验区、机器人智慧采摘与智慧分拣展项。既让参观者对大埔蜜柚生长环境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提供模拟机器人快速采摘和自动分拣柚果的场景体验。
图片
据悉,目前大埔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县和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2020年,全县蜜柚种植面积已达21.9万亩,产量达32万吨。2020年销售季,广东梅州柚“12221”市场营销攻坚战战绩显赫,广东梅州柚·大埔蜜柚地头价同比提高0.25元/斤,广东梅州柚·大埔蜜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致富树”。
发挥蜜柚产业优势助推全县乡村振兴,蜜柚数字化转型升级无疑是最优选择。
今日,大埔县5G赋能乡村振兴大会在大埔召开,5G+数字农业签约、数字农业一期成果交付等重点项目推出,梅州柚·大埔蜜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好戏,有了令人期待的开始。
建设一个平台
“十个一”助力实现“1”揽子目标
作为梅州重要的特色水果,梅州柚·蜜柚是大埔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70%的农户种植了柚子,蜜柚产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到众多农户的收入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培育创建“粤字号”优势农业品牌,全面实施“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其中第一个“1”就是指搭建“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梅州市积极响应,大埔县人民政府在去年7月与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开始合作建设大数据平台,同年10月初步完成大埔蜜柚大数据平台,并在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亮相。
如何依托大数据平台,助力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绘制一张数字蓝图、建设一个大数据应用、开展一个数字人才培训行动、参与一个云展会、打造一条云街一批云店、建立一个短视频直播推广体系、建设一个数字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培育一批数字示范企业、保障一笔数字农业建设经费、培育一批数字农业发展可依靠力量等“十个一”数字功能,是大埔给出的答案。
图片
“在绘制数字蓝图方面,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蜜柚大数据基础服务,通过大埔蜜柚生产服务应用、产销对接应用、产业管理应用功能,实现农户对柚园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操作,同时为用户提供产业融合、种植加工、基地认证、价格监测、溯源监管等五大管理能力。”郭绍辉说。
同时,建设大数据应用,实现大埔蜜柚精准“种”、精准“管”、精准“采”、精准“卖”,助力生产技术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销售市场的扩展。
目前,大数据平台将实现大埔3万多柚农参与云展会,汇集柚农种植信息,包括品种、产量、品质等,展示基地的同时,还可让采购商和消费者逐一筛选,实现在云端进行产销对接。在培育数字示范企业方面,目前已拥有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数字化示范企业,通过基地标准化认证,实现基地规范化管理。
图片
记者从大埔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经过前期农业大数据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目前正规划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二期项目,计划2023年分批完成建设。
在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下,去年大埔蜜柚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入选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在全省出口美国的6家企业中,大埔占据2家,有力提升了梅州柚·大埔蜜柚的品牌形象。
助力一批柚农
销区产地一线牵,不出门便知蜜柚事
养分不足需要施肥,湿度不够需要补水……这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柚农定是忙得手忙脚乱。现在,这一切有了更为“舒服”的操作方式。
2021年开局,大埔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董事长刘国武借势打造了数字农场,将“柚园”搬到手机上,基地概况一键智能检测,通过智能监测基站实时采集柚园信息,远程实施水肥灌溉,并通过二维码溯源为消费者提供可视化购物参考,全程溯源安全看得见,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梅州柚可追溯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果园基地安装了数据监管系统,打开手机端的大数据平台APP,蜜柚的生长情况、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病虫害均可实现实时观测,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可以定时定量灌溉水肥。”刘国武说,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为农业与土地赋能,节省了人工成本,效率提高了,蜜柚的产量和品质能够提升。
图片
“传统农业中,人力劳动占据很大比例,而且干旱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导致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刘国武说,依托大数据平台,让柚农当上“甩手掌柜”,实现高效的土地管理,并可以通过平台向专家实时咨询,补齐了蜜柚传统生产环节低效率、不稳定的短板。
此外,刘国武认为,通过大数据平台的5G遥感定位功能,如能监测全县蜜柚产地柚果的成熟度,指导柚农科学采摘,对于遏制早摘现象、蜜柚品质控制、提升大埔蜜柚市场的口碑、树立市场品牌意识也是一大助力。
好的农业技术,一定能够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做好产品;而好的销售方式,更是助力市场互通,农民增收。对于发展数字农业的期待,不仅是“种、管、采”方面精准化,刘国武更关注精准营销对蜜柚的助力。
“大数据平台能够精确分析线上线下市场蜜柚销售等数据,这个意义重大。”刘国武说,了解全国各地蜜柚市场的实时销售价格,知道哪些渠道蜜柚更好卖、价格高,我们就可以重点布局当地市场,方向性更明确,就能提高柚农的收入。
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展华认为,大数据的作用,如采购商指数和蜜柚采购价格指数,能让政府部门了解产销情况、柚农掌握市场信息、采购商对接和组织供需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大埔蜜柚市场体系良性发展。“对实时更新的市场价、田头价的大数据及时更新,最终实现销区产地千里姻缘一线牵,果农不出门、采购商不下地便知蜜柚事。”
以蜜柚产业“小切口”助推全县农业产业“大发展”,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埔得以一窥数字农业的巨大可能。
原标题:
智绘未来 柚再出发
大埔县5G赋能乡村振兴大会今日召开,科技创新引领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