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胤祥为雍正做了什么贡献?他为何能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因为胤祥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和重用的弟弟,所以他是满清历史上第一位因皇帝恩赏而获得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爵位的人,要知道在此之前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是靠军功而获得,而唯独胤祥是靠着雍正的喜爱和器重获得的铁帽子王爵位。
图片
在康熙朝历经大起大落磨练出胤祥后来的谦恭坚毅性格
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生母敏妃章佳氏家族出身十分低微,是镶黄旗世代包衣出身,在康熙时期十分注重后宫妃嫔家族出身,家族出身高贵者后宫地位就高,所以敏妃在康熙后宫中地位并不高,一直都是康熙后宫中没有名号的庶妃。
胤祥却是自幼就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也因此他逐渐长大后就获得了父亲康熙的喜爱,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陪父亲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后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期,10年间康熙每次外出必定带上胤祥,可见康熙对胤祥的喜爱。
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康熙由于当时非常喜爱胤祥,因此在章佳氏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给了她妃级名号,可以说敏妃是母凭子贵。
图片
年轻时代的胤祥应该是比较爱出风头,不知收敛的毛头小伙,胤祥在年轻时代所展现出的文武才能都非常过人。在武力方面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曾经陪伴康熙狩猎,突然林中出现猛虎,胤祥护在康熙身前,随后持刀冲向猛虎,直接手刃猛虎,深得康熙称赞。
在文的方面胤祥还擅于书法,康熙曾经让胤祥给众朝臣展示书法,胤祥的书法获得了众朝臣一致称赞。从这些方面都能看出来胤祥年轻时是比较爱表现自己,确实也是文武双全的皇子。
但胤祥很快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卷入了一废太子之中而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关于胤祥失宠于康熙就目前所有历史文献中都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可以从已有的文献中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犯了很严重的过错,都曾被康熙圈禁起来过。
图片
根据康熙第八子胤禩之子弘旺所编撰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和大阿哥胤禔还有废太子胤礽一同被康熙圈禁起来,不过胤祥圈禁时间很短,他很快就被释放出来,但胤祥自此失去了康熙喜爱。
不过从中可以发现即便是身为九子夺嫡当事人胤禩的儿子弘旺都没有明确记载出胤祥究竟为何失宠于康熙,这就可以看出,胤祥失宠于康熙应该是属于皇室秘闻,没有人敢记之于书面,后人也就无从得知了。
胤祥因为失宠于康熙,以至于终康熙一朝都没有封爵,始终就是一位光头阿哥,加上胤祥后来身体还不太好,胤祥在20多岁时就罹患了当时非常厉害的疾病鹤膝风,类似于现今的骨结核病,所以先因失宠,再加上身体健康问题,终康熙一朝胤祥不止没有封爵,还几乎退出了政治舞台。
图片
不过胤祥失宠到淡出政坛赋闲在家,这段时间倒是磨练出了他的心性。胤祥在生病期间虽然康熙已经不喜爱胤祥,但还是派太医去看望胤祥病情,而胤祥每当康熙派御医来探望胤祥的病情时,即使当时犯病病痛的十分厉害,胤祥也绝不呻吟,不在太医面前表现自己的痛苦,其实如果胤祥在太医面前故作痛苦,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调和与父亲康熙之间的父子关系,毕竟康熙是慈父,如果知道胤祥病痛的很难受的话,很可能会原谅他,但胤祥极为硬气,他根本不想借此获取父亲康熙的垂怜。
所以说胤祥历经康熙的喜爱又被父亲康熙所厌恶,历经大起大落和人间冷暖,磨练出了他隐忍坚毅的性格,他也从年轻时期的锋芒毕露,开始变成谦恭谨慎,胤祥也由此褪去了锋芒,明白了在帝王家族应该学会谦恭谨慎,低调内敛,明哲保身的道理。这也为他日后获得哥哥雍正喜爱和信任能在雍正朝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图片
雍正奠定的乾隆盛世基础其中有胤祥一半的功劳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胤祥就迎来了人生的春天,雍正继位第二天就立刻下旨册封胤祥为怡亲王,要知道胤祥此前只是光头阿哥没有封爵,一般皇子或者皇弟晋封都是从贝子或贝勒开始封起,再高也都是从郡王起,而雍正对胤祥则不一样,直接就晋封亲王,可见雍正对胤祥有多么喜爱。
而雍正对于胤祥的重赏和重用也让后世认为胤祥在雍正继位前就属于雍正一党,是支持雍正继位的人,其实早在康熙时期雍正与胤祥关系就非常好,两人经常互赠诗词,所以说雍正重用胤祥是作为对自己支持的政治回报。
图片
雍正对胤祥的宠爱超出对其他弟弟的宠爱,雍正继位后不止册封胤祥为亲王,同时还下旨将胤祥母系家族章佳氏家族从镶黄旗包衣身份提拔为贵族身份,并且追谥胤祥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并且让敏妃以皇贵妃身份陪葬康熙景陵,也由此开创了清朝除皇后之外的妃嫔陪葬帝陵的先河。
雍正对于胤祥的喜爱一部分是因为胤祥对自己的支持,还有一部分就是胤祥为人性格非常好,谦恭谨慎,还能知进退,这是最让好猜忌的雍正满意地方,除了这些,还有主要原因就是雍正与胤祥二人的行事风格非常接近。
雍正向来以务实著称,是历史上著名的务实型皇帝,雍正的办事风格就是务实,而胤祥则比雍正还要务实。
图片
胤祥明明书法功力深厚,文学造诣也很高,但他流传于世的作品十分罕见,这就是因为胤祥本身就没有多少作品,他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上面,胤祥早些年忙于寻医问药治病,后来得到雍正的厚爱和提拔,他为了报雍正的知遇之恩,在处理政务上基本上就是没日没夜的工作,一直到临死前胤祥还一直关心着为北运河两岸百姓修筑的河堤有没有建好,所以胤祥根本没空去进行文学或艺术创作,这也说明了他有着极为务实的处事风格。
除了工作操劳,胤祥还十分以国家为本,雍正对胤祥赏赐十分丰厚,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曾经赏赐给胤祥23万两白银,但胤祥坚决不肯接受,推辞再三才只得接受了雍正13万两的赏赐。
胤祥为人生活非常简朴,除了喜好藏书会花掉些金钱之外,胤祥基本没有花钱的嗜好。而雍正时期西北战事不断,胤祥为了改良清军装备,自掏腰包研发铁炮,后来铁炮研发成功后胤祥更是将雍正所赏赐的金钱全部拿出来用以购买和铸造铁炮。
图片
可见历史上的胤祥是极为淡泊名利,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在乎名垂青史,他更在乎的是能替国家办多少实事。这也是雍正喜爱和器重胤祥的地方。
胤祥如此换来的是雍正给予他清朝历史上第一王爷的待遇,雍正赋予了胤祥非常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朝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兼管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圆明园八旗禁军、参议军机处决策,胤祥基本等于掌握了当时大清的财、政、军以及人事大权,并且雍正还特意提升胤祥的俸禄,并赐给胤祥仅次于皇帝的旌旗仪仗,使得胤祥的旌旗仪仗和俸禄都远高于一般王爷,可以说胤祥的权力和待遇在雍正时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等同于副皇帝。
在清朝历史上除了开国之初的摄政王多尔衮之外,没有其他亲王的权力和地位能比胤祥再高了。
图片
面对雍正得如此隆重和最高规格的礼遇,胤祥一直都保持得很清醒,因为他经历过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他早就看透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本质,所以他对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深有体会,雍正继位之后杀伐果断,身为帝王的雍正已经没有了兄弟之情,即便雍正如此喜爱和宠信胤祥,胤祥依然非常冷静,不恃宠而骄,不居功自傲,他始终保持着君臣上下之分的界限。
雍正命胤祥帮其选择墓地修建皇陵,胤祥帮雍正找到了一块福地,雍正十分满意,他这时就想到要和兄弟在百年之后同穴而葬,并在其中划一块地方作为胤祥的家族墓地,胤祥赶紧惶恐地拒绝了雍正的恩赏,在胤祥的坚持下雍正只得将另一块地方赐给胤祥做墓地,胤祥为此长出一口大气,高兴得手舞足蹈并说:“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这就是胤祥善于明哲保身的事例,胤祥在早年的大起大落际遇锻炼出了他日后的谦恭谨慎性格,使得他能和喜好猜忌、以对待兄弟残酷著称的雍正相处得很好。
图片
雍正对胤祥有提拔知遇之恩,而胤祥则是用燃烧生命去回馈雍正,胤祥一直身体都不太好,但他事业心极强,雍正对他委以重任,使他身兼数职,但是他往往从不假手于人,都是亲力亲为,胤祥在办理公务时和他平时谦恭谨慎完全不同,胤祥是大包大揽,他是本着不推卸责任和竭心尽力的态度去完成雍正交代的差事。
胤祥经常带病工作,即便在晚年他身体已经越来越虚弱,他依然亲力亲为,亲自赴现场勘查,雍正担心胤祥身体,还特意派了太医院院使刘声芳做胤祥的助手,就是为了让刘声芳能随时随地照顾好胤祥的身体。
但胤祥却总是不顾身体,他去民间调研,由于他比较勤政爱民,为了不打扰百姓,他经常忍饥挨饿,史书载“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胤祥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最终病垮了,但他在临终前居然还是想着工作的事情,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在此前胤祥一直监督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的事情,胤祥本想命人抬着他去现场勘查,但是身体实在不允许了,不得已胤祥将此事交给部属去完成,可胤祥还是为此感叹不已,他对部属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图片
胤祥在临终前还是一直念叨着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下一定要好好修筑,否则汛期一至运河两岸的百姓就要遭殃了。但胤祥最终没有等来堤坝修筑完成,没有看到运河两岸百姓不受水患侵扰的喜悦,当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4岁。
胤祥去世后雍正悲痛的不能自已,雍正特许胤祥在死后不用像其他兄弟避讳雍正姓名似的改允字辈名字,而是以胤祥本名下葬,胤祥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臣子。
同时雍正追思胤祥对雍正朝的贡献,他打破了满清以军功封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赐予胤祥及其继承人世袭罔替怡亲王爵位,胤祥第七子弘晓继承了怡亲王爵位;并且雍正还赐了胤祥第四子弘晈世袭罔替宁郡王爵位,一下赐予胤祥家族两大铁帽子王爵位这是清朝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事情。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再者,朕于雍正三年春曾降谕旨意,于王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彼时王再四恳辞,情词谆切,朕不得已,勉从所请。今吾弟薨逝,朕追念遗徽,中心辗转,在贤王应有加隆之礼,在朕衷实有难已之情。虽与吾弟素愿相违,朕亦不遑顾恤。弘晈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清世宗实录》
图片
不过后来胤祥的四子弘晈在乾隆时期卷入了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逆案之中,被乾隆剥夺了世袭罔替郡王的资格,所以最终没有成为铁帽子王,而只有弘晓的怡亲王爵位得到了世袭罔替资格成为了铁帽子王。
雍正对于胤祥是十分的喜爱,胤祥去世后,雍正还为此打击了胤祥生前与之不睦的兄弟老三胤祉。
胤祉曾经轻视过胤祥生母敏妃,并且在敏妃去世时,胤祉理发,这是非常不尊重敏妃的行为,因此胤祥在年轻时就与胤祉关系不是很好,但后来胤祥历经了大起大落再到人生巅峰,他把一切都看淡了,才与胤祉关系有所缓和。
不过胤祉还是在胤祥去世后没有悲伤,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这一下引起了雍正的震怒,雍正为了替胤祥出口气,下旨褫夺了胤祉诚亲王爵位,将胤祉圈禁于景山永安亭,最终胤祉被圈禁抑郁而亡。
图片
可以看出雍正对胤祥是过于喜爱,胤祥和雍正也是一对非常完美的兄弟搭档,就如雍正曾经感慨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和胤祥兄弟二人都是以务实的执政风格奠定了未来“乾隆盛世”的基础,可以说历史上雍正取得的功绩至少有一半是归于胤祥的,乾隆能创造出“乾隆盛世”多亏了雍正和胤祥这对兄弟档为他奠定了基础。
雍正和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图片
写在最后
胤祥与雍正的君臣关系就好似诸葛亮对蜀汉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本来处于人生低谷,是雍正拉了弟弟胤祥一把,雍正给予了胤祥知遇之恩和国士无双的待遇,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当以性命报君。最终胤祥还是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操劳过度而死。胤祥死后能获得铁帽子王的待遇,也靠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份劲头。
胤祥可以说生前深得雍正喜爱,他拼命三郎的工作态度在死后更是感动了雍正,所以最终胤祥的怡亲王爵位成为了满清第九位铁帽子王。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