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中山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截至2020年,中山医药产业已拥有“四上”企业761家,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图为火炬开发区康方生物研发大楼。
先进低温研究院这一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地填补了中山在科技前沿的空白。图为中科富海低温装备制作有限公司车间。
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是中山发展健康医药产业的前沿阵地。图为火炬开发区智慧健康小镇。
中山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研究院建设。
随着“3·28”前后中山大批项目密集“浮出水面”,这座工业城市的未来产业版图呈现出新气象。
东部环湾区域,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瞄准健康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靶向发力,羽翼渐丰;中部,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地填补了产业链空白,催生蓝海市场;以中山西部镇街为代表的专业镇尝试以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的引进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挡换速。
从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奋力再造两个产业新中山”到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功能平台,中山的产业版图演变、迭代和升级已经有了具体的路线图,中山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雏形已现。围绕“3·28”这一时间节点,中山面向未来的产业更新进程得到了一次集中展现,我们也得以在项目“密码”中一窥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逻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A 健康医药
龙头药企布局 集聚效应初现
坐拥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主阵地与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东部环湾区域无疑是中山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片热土曾经有过在一片滩涂中生长出多个产业集群的光辉历史。如今,它迈向未来的步伐也日渐坚实。
1994年,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及中山市政府在中山设立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作为城市支柱产业之一,健康医药产业逐渐在中山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中山医药产业已拥有“四上”企业761家,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上市上板企业有5家。
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是中山发展健康医药产业的前沿阵地。今年,中山“3·28”健康医药类的7个签约项目全部落地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区域产业能量再次得到强化和提升。在不同的领域里,火炬开区发、翠亨新区都有不容小觑的新动作。
在今年“3·28”签约项目中,火炬开发区招引的莱博瑞辰骨科一类新药项目备受关注。这是由国际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疾病科学家历时15年领衔研发的产品,其看点是“全球独创靶向治疗骨坏死的一类新药项目”,这也意味着其被引入国内后,将填补骨坏死和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的空白。
一年前,火炬开发区在“3·28”洽谈会上也引进了一个一类新药项目。一类新药项目有多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曾在2020年南京国际生命健康科技大会上透露,2018年,我国有10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2019年有12个。而在2008—2017年9年时间内,这一数据是31个,平均一年不到4个。
一类新药项目不断涌现,表明火炬开发区健康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莱博瑞辰骨科一类新药项目落户后,将进一步推动火炬开发区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据悉,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工艺路线、药学、药效学、毒理学主要研究,已在美国FDA完成I期临床试验,计划2021年底在国内申报I期临床,预计5年内申报新药上市,有望成为国际首创的“重磅炸弹”创新药。
作为翠亨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也有新进展。今年的“3·28”洽谈会上,以石药集团为代表的几个生物医药项目进一步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驱动力。
石药集团大湾区新药研发总部暨国际创新药孵化转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80亿元,是翠亨新区本次洽谈会上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拟打造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基地,目的是建设成中国乃至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推动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高端集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糖尿病原创新药研发项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联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将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新区的项目,拥有至少2个在研的原创性一类新药。项目方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优选上海药物所等合作单位开发的代谢性疾病领域具备一流潜质的新药项目,通过专利转让(或实施许可)、合作开发等方式将项目引入公司。此外,还有外泌体载药平台项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新药项目等新项目落地翠亨新区。
无论是火炬开发区引进的一类新药项目,还是翠亨新区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都让中山东部这片创业热土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更新、壮大,健康医药产业这张中山新城市名片,始终有源源不断的动能补充。
B 高端制造
打造智能装备全产业链
同样是在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一座工业城市的“命脉”——制造业,也在加快动能转换。
在本次“3·28”签约项目中,长春理工大学将在火炬开发区落地千人规模的硕博联合培养研究院,今年9月,首批硕博200人将入驻,专业设置分为光机电算材五大领域。长春理工大学的落地,将有效破解中山高端产业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缺乏之困,回应了中山微电子和高端装备制造的人才迫切需求。
当前,火炬开发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于80%、中山全市过半数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在火炬开发区扎根,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平台纷纷在此落户,火炬开发区也因此成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在本次签约的项目中,火炬开发区共有3个项目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全市近一半。这些项目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高技术含量。作为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高端制造业也是中山重塑竞争优势的抓手。在有限的产业空间内,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在今年“3·28”上台签约的火炬开发区项目中,高端制造业的位置同样突出。比如,在高端装备、光电领域,喜玛拉雅燃料系统集成及核心部件研发制造项目,是喜玛拉雅集团通过整合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增加和扩大科研团队、技术迭代的投入,将总部扎根中山。目前,该项目已整合了国内顶尖的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氢能及相关产业运营资源,将建成达产后年产2万台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全面达产后产值可达10亿元。
中誉(中山)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项目方,是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代表——素有“北新松”“南中誉”美誉的广州中誉科技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智能装备和精密模具为核心,全力打造基于智能装备的全产业链。
未来,火炬开发区将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项目,通过找准产业链关键点位,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加快产业集聚、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体系,切实打造高端链式招商模式和协作配套良好的区域产业生态圈。
翠亨新区近期同样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负责运营的中山市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传来最新进展:已完成装修和设备采购,即将投入使用。这项投资超过3000万元、拥有环抛机、离子束抛光和大口径干涉仪等高端制造装备和检测设备,代表了中山高端制造的产业布局方向,也是翠亨新区首个高端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从项目、企业到平台,中山的“环湾布局”战略坚定地瞄准包括高端制造在内的高附加值产业。随着项目的落地和平台的成熟,中山的高端制造业正在逐渐形成竞争力。
据中山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山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数量比2019年增加48个,增长14.9%;装备制造企业比2019年增加71个,增长7.5%。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C 科技项目
填补产业前沿空白
将目光从中山东部移到中心城区,在全市七大平台之一的中山科学城,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地填补了中山在科技前沿的空白,并将带动价值巨大的蓝海市场。
重大科技项目对产业导入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3·28”开幕式上,氦科技产业化平台项目是上台签约的科创性平台类项目之一。该项目拟在富氦区域投放投资提氦工厂,在用氦区域投资投放氦气分装工厂,建立全国乃至全球区域的氦气交易平台。项目方拥有国际领先和国内唯一的氦气提取、纯化、液化、充装及销售生产链,项目将打造国内首家提氦装置投放平台,氦气分装产线投放平台、氦气交易平台以及首家氦气科技产业培育平台。
而该项目的背后,正是中山正在进行科研攻关的先进低温技术。
在3月29日上午举行的中山科技创新论坛——高新技术发展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院长龚领会分享了先进低温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他认为,结合大湾区的先进制造和低温装备应用资源、中山市“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和任务,在中山市创立“先进低温研究院”并落地开展“超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是先进低温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
“与大湾区资源、中山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契合,让超大型低温制冷装置的研发有了实质性的支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龚领会说,“我相信,我们能用3年的时间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装置技术零的突破,再用2到3年的时间,使我们的技术能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龚领会表示,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协同发展、提升新动能的原则,愿景是“用先进低温技术做中山的金名片,改变中国资源和能源供给结构”。将来,在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完成装备研制的同时,将开展创新研究,打造国际先进低温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中山创新驱动发展。
2021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研究院建设。据《中山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中山科技创新园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年内完成项目前期勘察设计、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等工作。
“3+4”重大平台将中山科学城定位为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逐步落地的重大科技项目,对中山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填补科技前沿空白,更在于未来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和蓝海市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山的光电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中山光子科学中心主任戴亚平说,“我们希望在装置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技术留在中山,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戴亚平介绍,未来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将构建“发现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条主线,孵化国际一流水平成果及人才,孵化国际一流的技术和产品。目前,重大科学装置的牵引力逐步显现,吸引了长春理工大学、北方激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中山,有望打造成为激光领域原始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龚领会表示,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将与中科富海、富海气体等公司联手,以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为平台,瞄准低温工程技术支撑、氢能及装备、低温装备制造、大湾区气体供应等方向所带来的万亿级市场发力。
D 传统产业
智能化与数字化趋势加快
当我们以版图视角看向中山西部时,这个传统制造高地正在积蓄新的动能。“3+4”重大平台规划中,西部产业园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区、新旧动能转换标杆。
“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是其中值得观察的一个样本。3月26日,古镇召开了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古镇镇镇长阮志力提出了一个问题:古镇灯饰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案喻于实践之中。一个月之前,古镇在全市率先打响了重大平台项目动工的“第一炮”——西部产业园灯都智造基地集中动工,拉开了中山西部产业平台建设的大幕。
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典型专业镇,灯都智造基地所引进的项目,代表了它面向智能化、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新方向。从入驻灯都智造基地的企业情况来看,11家企业中不乏来自深圳、江门的企业,这是古镇照明产业集群加强对外联系的体现;从企业的定位来看,11家企业涵盖LED封装、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开关产业、研发设计、光源芯片制造等方向,进一步延展了古镇的照明产业集群产业链。
在2021年古镇镇政府工作报告中,古镇提出了聚焦一专多能,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古镇智造”的目标。在纳入中山“3·28”成果的项目中,古镇的心里程中山教育照明及城市智能亮化项目、蓝晨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均体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
利用创新的手段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谋求新旧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是传统专业镇的同题作文。
3月29日,小榄镇举行了数字经济创新及人才发展论坛。这是小榄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新内涵的明确信号,展现了小榄面向大湾区、面向未来打造数字创新平台的决心。
“小榄制造业发达,5万多个市场主体中有3万多个是工业主体,产业基础全面、扎实。”小榄镇党委书记黄伟东表示,小榄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但仍面临“星星多、月亮少”的困扰,骨干企业没有形成更高的生产效率,带动、引领下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黄伟东表示,技术创新是小榄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小榄要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是我们今年的重中之重。”
■记者观察
向平台靠拢向未来蓄力
3月16日,中山市黄圃镇举行重点项目集体动工仪式,京东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项目成为焦点;3月23日,另一场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三角镇举行,顺丰粤西总部项目也令人瞩目。
相隔一周,多个大型物流项目在中山北部产业园的落地,让我们看到了中山北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趋势,这与中山“3+4”重大平台中,北部产业园“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物流枢纽”的定位是相符的。这表明,中山各镇街热火朝天的项目签约、动工的动作,都在积极主动地向重大平台建设靠拢。
在今年中山“3·28”上台签约的项目中,超八成的项目落地在“3+4”平台规划所在的镇街;在纳入“3·28”成果的70多个项目中更有超过85%的项目落地其中。这是各镇街依托重大平台面向未来招商引资的明确信号。重大平台发展所带来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承载力,正使中山明晰的发展规划从蓝图落到实处。
七大平台规划背后,是再造产业新中山的发展逻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3+4”谋划的是中山未来五年、十年的产业形态。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逻辑面前,中山搭建出一个不同于传统镇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为高质量发展孕育活力、激发动力。今天,“扎堆”的项目正是在这一框架下逐渐充实各大平台的产业肌体。
重大平台也是中山参与大湾区竞争的“胜负手”。在产业空间优化升级的发展逻辑中,涵盖了中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思路,有加快完善全链条创新体系、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决心,有加快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家电、家具、五金、灯饰等产业转型的新路径,也有完善城市配套、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雄心。
无论是新兴战略性产业,还是重大科技项目、传统产业升级,“3·28”前后,中山产业项目的布局趋势,显示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格局——向重大平台靠拢,向城市未来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