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人的档案馆

跨越60年的党费证,一系列保存完好的重要徽章,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的全套党章……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苑路的一套房子内,摆满了近三万件不同时期的党史资料。这是88岁老人屈干臣的私人档案馆。
“知党才能爱党,爱党才会更加学习党,我一生的幸福都来源于党。回顾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伟大历程,我们就会知道党为什么伟大。”他说。
图片
3月30日,屈干臣在自己的档案馆里整理收藏的党史资料。
“一纸一物贵稀有,一空一间显辉煌。”这是一名参观者写给老人的赠言。70平方的房子被分成了三个展厅,里边有很多党史资料。
屈干臣从小便有着收藏的习惯,各种革命纪念章他都会保存。1956年入党后,各类党史相关资料他都如视珍宝。
图片
屈干臣个人档案馆里展出的党史文件。
1994年退休时,屈干臣已经收集了大量与党史有关的历史资料,一度多到家里放不下,只能用麻袋装着堆起来。“一些小物品、史料,如果不保存下来,可能一文不值;如果只是收藏,它可能会蒙尘,逐渐被人遗忘;如果陈列起来展示,它便‘活’了。”屈干臣说。
一边在全国游历收集各种党史相关史料,一边藏“私房钱”,准备给这些堆积如山的藏品“找个家”。2004年,多年的积蓄加上一些借款,屈干臣瞒着家里人买下了这间位于广州闹市区的两房一厅小居室。
独自一人将数万份资料扛上没有电梯的五楼,然后整理成册。直到档案馆逐渐成型,他才把家人请来参观,“我告诉他们我的钱都花在这儿了。”
图片
3月30日,屈干臣将整理好的史料归档入库。
档案馆陈列的所有东西都是屈干臣一生心血所系。这其中有他花上千元从旧书摊上淘来的第一版宪法、奖励给党龄50年以上党员的徽章以及海珠桥重建通车时的观礼证等,“这是一种文化自信,这些藏品对老一辈有纪念价值,对年轻人有教育价值,对学者来说也有研究价值。”
除了自己的资料外,慕名而来捐赠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老红军黄静波在去世前委托儿子将毛主席1943年亲笔题字的奖状副本送到这里收藏。
如今,这间档案馆已成为经广东省档案局备案的私人档案馆。档案馆每天都有来客造访。记者采访当天,在1个小时里,屈干臣便接到了来自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4个电话,预约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这家2004年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党史档案馆已经吸引近五万人次参观,成为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
图片
3月30日,屈干臣展示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
“有的老人是被担架抬着上来的,他们就想在这里通过这些史料和实物重温和党共同奋斗的日子,一些年轻人参观完后会留下感想,如今已经满满当当地记录了三个笔记本。”屈干臣说。
开窗通风、整理藏品、接待访客、讲解藏品背后的故事,88岁高龄的屈干臣依然腿脚利索、口齿清晰、对答如流。屈干臣也在不断更新党的学习教育活动知识。五层高的楼,他每天来回跑五六趟。“这不仅促进了我的健康,更促进了我思想的快乐和开阔。有人问我养生方法,我说是工作养生、学习养生。”
现在屈干臣的家人也加入到管理档案馆的行列。“有一天,上幼儿园的孙女看到我上上下下爬楼辛苦,就对我说,她长大后也要帮爷爷看档案馆!”屈干臣说,“我会坚守这座档案馆,像爱惜我的眼睛一样,直到记忆最后一刻。”
制片人:徐金鹏 陈凯星
监制:陈知春 宋君毅 安涛
统筹策划:周 强
文字记者:陆 浩
视频记者:王瑞平
摄影记者:邓 华
新媒体编辑:梁文雅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广东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