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工业城市向绿而行

个旧:工业城市向绿而行

个旧:工业城市向绿而行

个旧,这座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的城市,是云南省工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史记载的锡业开发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本世纪初,"世界锡都"个旧走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是迫于资源环境的压力,还是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过去灰天、黑地、污水的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痛定思痛,必须给"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做法亮红灯、踩刹车。

搬迁、整合,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引导下,全市所有364家民营选矿企业自主整合为20家企业,全部入驻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废渣"零排放"。这其中,市委、市政府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刚性淘汰、柔性操作,为工业绿色发展贡献了"个旧经验",为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个旧智慧"。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有色金属行业依然保持支柱地位,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市有色金属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形成了以锡产业、稀贵金属、铜铅锌铝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等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全球精锡生产前10位的大型公司中,云南锡业、云南乘风、个旧自立矿冶位列其中。

然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私人个体涌向矿冶行业,这些私营个体选厂规模小、工艺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生产效率和技术经济指标较低、资源综合回收水平不高。与此同时,这些依矿山而建、依河流而设的小选厂、小冶炼厂以及不规范的化工企业,带来个旧部分地区重金属超标等"隐形污染"。

"入园发展"是根除痼疾最有效的良方。为此,个旧市积极作为,决定建设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腾出资源、土地、环境、市场、人力空间,发展先进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选矿是有色金属加工业产业链的最前端链条,只有从源头规范发展,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园区专职副主任李光明介绍。

决策已定,困难接踵而至,问题纷至沓来。"入园发展"这4个字绝不只是办公室里的一堆报表,也绝不只是一串数据的增减,它关乎地方GDP、企业生存、职工福利。对此,个旧市坚持堵疏结合,通过金融支持、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流程再造、品牌建设等方式引导企业转产转型。

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以系统思维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项目调度联席会议制、挂钩包保责任制,每天两人现场轮班服务,积极对接云锡公司加大施工组织力度,协调解决园区总图实施与民企地块建设相互制约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园区建设提供"点对点、图对图"的建设服务。

"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每一家企业由一个部门包保,从规划、用地、环评、安评等各个环节,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李光明以个旧市文君矿产品加工厂为例,"自从启动搬迁以来,政府主动协调小额贴息贷款150万元,纳规以后又给予4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购置设备和原料采购资金周转,实现了新旧厂区生产的无缝对接。"

2017年12月27日,园区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公辅设施联动试车成功,园区具备水、电、路、排尾、排污等主体功能运行条件;2019年年初,启动搬迁;目前20家入园企业已全面投产。

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创新潜力

步入个旧市华欣经贸有限公司厂区,看不见污染,闻不到异味,企业本来是排放大户,何以抖落身上的"灰尘"?

踏入生产车间,答案浮现在眼前--公司采用重选、浮选、磁选组合的新型工艺和设备,强化矿物的选矿过程,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效益。

"因污染而死,因入园而生",是这家企业走过的转型升级之路。董事长潘中华介绍,公司前身为华赢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分布在鸡街、大屯、锡城镇三个点,采用前苏联的设备技术,场地大、处理量小、丢尾率高,进入园区后,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冶研究院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她举例说明,"采用传统技术,尾矿中含锡比率达到0.3%,就是一吨尾矿中还含有3公斤锡,现在这个数据下降到小数点后两位,有色金属回收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工业的一抹绿色,既借由生产链向纵深延展,也在通过园区向四周辐射,极大带动了区内企业提升绿色能力建设与绿色技改的热情。

"现在巡视车间用时不到10分钟,就是下雨也不会打湿鞋面。"走进个旧市文君矿产品加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层立体化生产车间,"三楼是仓储车间,二楼摆放生产设备,一楼储存产品。"董事长汪硕逐一介绍,车间"上楼"后,不仅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生产能耗下降了20%。

绿色发展,也让普通职工尝到了甜头。万云江是文君厂的老员工,他说:"以前生产场地在半山坡上,大型机械没有施展空间,工作强度大,住宿条件差。现在搬入新厂后,我考了电工资格证、安全生产证,住进了职工宿舍,开始了自己的"微转型。"

经历"腾笼换鸟"的阵痛之后,企业脱胎换骨释放潜力获得了新生。目前,园区已有16家规模以上企业,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今年1至3月,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

在构建新格局中增强发展活力

"以前一遇到检查,工厂就要停产整改。"华欣经贸董事长潘中华感慨颇多,她说,"自从搬入园区生产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跟着政府走,让我们民营企业有了充分保障,吃下了定心丸。"

潘中华的话语代表了入园企业家的心声。对此,园区管委会招商投资科科长苏华介绍:"市委、市政府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放眼长远,与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入园后形成的选矿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两型三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从而形成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

在华欣经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安装传感器,中科曙光云南片区负责人赵旭初介绍,"政府出资300万元,对企业流水线进行智能化试点示范改造,4月底全面完工后,将实现生产过程及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加强生产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提升效率和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2019年,个旧市政府与中科曙光签订合作协议,现已在大屯新区建成个旧市大数据云服务中心,开通个旧市政务及大数据服务。大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投入机柜160组,现阶段已投入实现CUP资源12864核,内存资源17152GB,存储能力3500TB。这是中科曙光落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个集信息、融合、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新型基础设施。

依托大数据中心,个旧市正积极打造行业标识,形成产业大数据,搭建应用服务平台,进行工业仿真,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成为产业新优势及发展新动能。

当前,个旧市的工业绿色转型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四五"时期,个旧市将在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上持续用力,由单项技术、单项工艺、单种产品的创新,向大规模、集成化、深层次创新转变,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让工业园区带动有色金属产业链整体迈向绿色发展,持续释放工业绿色发展潜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云南网记者李树芬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