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圆桌苏伊士运河堵塞 世界经济喊痛——张茂荣刘晓伟二人

图片
图片
苏伊士运河暂停航行 搁浅货船救援或需几周
这张3月25日的卫星图片显示,一艘重型货船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25日发表声明说,对在苏伊士运河中搁浅货船的救援仍在继续,运河暂停航行。有救援公司人士表示,不排除救援可能需要花几周时间。新华社/美联
图片
张茂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
图片
刘晓伟,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内容提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商品生产在多国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与最终产品的生产环环相扣,一旦某一环节中断,就将导致整个生产链条中断,影响呈指数级放大。“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海上交通“咽喉”被阻断,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货船,更重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国际市场部分商品的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短期的价格波动,甚至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全球市场不会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就彻底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从而迫使外贸企业重新布局海外产业结构。而且,中国的海运并不完全依赖欧洲航线。因此,苏伊士运河堵塞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可控的。
●在全球众多航线上,除苏伊士运河外,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均扼守我对外贸易海上运输“命门”,需要思考和研究通盘解决之道。着力拓宽供应链来源,加快运输通道安全性建设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苏伊士运河堵塞 世界经济喊痛
——张茂荣刘晓伟二人谈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3月24日发表声明说,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重型货船“长赐号”3月23日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该船长约400米、宽约59米,排水量大约20万吨,卡在苏伊士运河南端以北不远处,导致运河堵塞。4月6日,又有一艘载有6.2万吨原油的油轮在苏伊士运河航行时突发引擎故障……苏伊士运河“添堵”,为何让世界震动?它对我国有何影响?我们该如何规避海运风险?就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茂荣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晓伟。
欧亚之间的海上交通“咽喉”被阻断,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货船,更重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但搁浅事件不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不过它再次警示全球供应链脆弱性问题
记者:“就像动脉中的血栓一样,一艘巨大的集装箱船困在苏伊士运河中,在世界贸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通道切断了货物的流动。”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在报道中,这样描述近日牵动全球目光的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近年来,大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搁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次“长赐”号重型货船搁浅,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造成了什么影响?
张茂荣:途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据统计,平均每天有约100亿美元的货物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工业原料和消费品等。根据安联研究的评估,苏伊士运河每中断一周,全球贸易增长就可能减少0.2—0.4个百分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商品生产在多国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与最终产品的生产环环相扣,一旦某一环节中断,就将导致整个生产链条中断,影响呈指数级放大。新冠疫情期间部分国家实施的封锁措施导致的全球生产大混乱,已经充分暴露了这一点。安联称,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之前,自今年初以来的供应链中断可能令贸易增长减少1.4个百分点,直接影响约2300亿美元。“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也起到了类似作用。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海上交通“咽喉”被阻断,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货船,更重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国际市场部分商品的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短期的价格波动,甚至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和“长赐号”搁浅事件带来的供应链冲击,会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过度全球化的危险,引发各国进一步调整供应链,缩短供应链或将其国内化、周边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国际经贸格局面临重塑。
刘晓伟:苏伊士运河联通全球多个经济中心,是全球贸易航线的咽喉要地,被称为“欧亚大动脉”,全球海运贸易总额的11%-12%需经此地。海运是目前国际物流的最主要运输方式,全球超过80%的货物经由海上运输。因此,“长赐”号重型货船搁浅造成的运河双向航道堵塞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扰动。
短期内,苏伊士运河的堵塞已经波及国际海运市场。近一周的停航造成近400艘船只滞留和大量货船选择绕道好望角,增加了航程时间和燃油成本,造成了大量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货轮航程延误引起了短期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订舱紧张、运费上涨、缺箱问题再次出现,港口的集中卸货也将给港口设施和内陆基础运输造成压力,航运市场或将继续上涨。
长期看,此次苏伊士运河事件再次警示全球供应链脆弱性问题,使本以承压的供应线再受打击。虽然搁浅事件不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但是,这势必引起各个经济体对供应链安全,乃至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的反思。而转向“保护”的贸易姿态或将对刚刚企稳复苏的全球经济增添极大不确定性。
全球市场不会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就彻底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苏伊士运河堵塞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可控的。中国对欧出口的60%要取道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阻塞对中欧贸易流通产生较大短期影响,但以此为“导火索”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记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1日说,此次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了我国部分企业的交货、收货,相关航线的运价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总体看,此次事件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突发的、短期的、局部的。对这一表态,我们该如何理解?
刘晓伟: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国际海运市场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需走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欧洲航线,制成品也通过该航线运往欧洲和中东地区。因此苏伊士运河断航引起的延误、欧洲航线价格的上涨、集装箱紧缺和港口货物积压等都会对我国相关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也不宜夸大此次断航事件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冲击。全球市场不会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就彻底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从而迫使外贸企业重新布局海外产业结构。而且,中国的海运并不完全依赖欧洲航线,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和巴西、阿根廷进口的粮食要经过非洲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从美国西部和加拿大西部进口的粮食以太平洋航线运输为主。因此,苏伊士运河堵塞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可控的。
张茂荣: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贸易,有很大比重依靠途经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高达4.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欧出口的60%要取道苏伊士运河。中德贸易尤其受到影响,因为中德贸易的近2/3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来往于中德之间的船只几乎98%都使用苏伊士运河。可见,苏伊士运河阻塞对中欧贸易流通产生较大短期影响,需要引起重视。不过,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格局来看,受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影响的占比不大且时间短暂。但从长远看,以新冠疫情和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为“导火索”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海运仍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我们只能尽可能在替代方式上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事件发生。加快运输通道安全性建设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我们应着力构建与世界互联互通、安全可靠、陆海空统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记者:据了解,除了苏伊士运河外,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三条海运咽喉要道同样存在海运风险。我们怎样发挥各种运输优势,力避诸多风险呢?
张茂荣:在全球众多航线上,除苏伊士运河外,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均扼守我对外贸易海上运输“命门”,需要思考和研究通盘解决之道。一是发挥陆路作用。尤其是在对欧贸易方面,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潜力。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中欧班列虽然无法完全替代海运,但却是重要辅助通道,在类似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后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对冲远程海运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至于使中欧之间的海运命脉瞬间中断。第二是空运。凭借速度和运输品质,航空货运不仅在全球抗击疫情期间为运送关键物资、稳定供应链“托底”,也正在成为国际货运的重要方式。虽然空运成本较高,但对降低全球对海运的严重依赖仍具有一定作用。第三是积极开辟北极航线。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线的开通日益成为可能。通过北极航线,中国到欧洲、北美的运输距离将大大缩短,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还能避开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节点,有力保证运输通道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从经济性、方便性等现实角度来看,海运仍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我们只能尽可能在替代方式上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刘晓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运贸易国,2020年在全球海运贸易量中占25%,因此,我国高度重视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三条海运咽喉要道的安全性。着力拓宽供应链来源,加快运输通道安全性建设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其一,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孟中印缅等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完善经日韩跨太平洋至美洲、北极航线等海上国际运输通道,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
其二,着力提升中欧班列运力,发展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可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和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
其三,推进国际物流合作,加强全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安全可靠、陆海空统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