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湾区丨交通、生态、旅游…带你了解金山的现在和未来

千年历史,魅力金山
你对金山了解多少?
交通、生态、旅游……
未来金山将如何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看~
图片
金山发展环境
▼ ▼ ▼
1、历史环境
金山因隔海相望的金山三岛而得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6000年前已成陆,是上海最早成陆、最早有人类生活憩息、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区。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等文化形态先后在金山交融,金山古冈身遗址、海盐文化、渔文化、妈祖文化等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加上长三角最具有海派风格的城市沙滩等城市海岸景观,与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山三岛自然保护区交相辉映,为“上海湾区”城市品牌注入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基因。
图片
2、区位交通
金山区已形成高速快捷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已逐步建设为上海湾区的重要门户枢纽。境内拥有G15沈海高速、G1503上海绕城高速、G60沪昆高速、S4沪金高速、S19新卫高速、S32申嘉湖高速和S36亭枫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铁在金山境内设有金山北站。金山铁路作为国内首条市域铁路,连接着金山和上海市区,单程只需32分钟。
图片
十四五期间,金山将重点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两纵(嘉青松金线和金山铁路) 两横(南枫线和沪乍杭铁路)轨道交通规划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图片
3、优势产业
金山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先进材料、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扎实,碳纤维、无人机、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湾区科创中心、长三角路演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尤其是以绿色化工、无人机、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金山、平湖、宁波、舟山等湾区城市串点成线,引领形成了具有较强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带。对标国际、展望未来,金山还将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东无人机基地、湾区生物医药港、碳谷绿湾产业园等平台,在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上,推动上海湾区产业集群,同时利用氢能生产基地优势,在金山打响新能源革命。
图片
4、生态环境
金山区生态环境主要突出“ 田园生活”和“滨海魅力”。
图片
陆域构建湿地、农田、林地、绿地相互融合的生态基底,构建城市森林体系、生 态廊道体系、城乡公园体系、城市绿道体系,规划形成“心、线、廊、园”的生态网络。
图片
海域对杭州湾岸线进行生态修复,保护金山三岛。打造满足绿色生态要求的可游憩、有品质的连续的滨海岸线。未来将结合金山滨海地区7.2公里的海岸线和3.08 平方公里围填海资源,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上海的“黄金海岸”
5、建设成就
过去五年,金山南部滨海地区加快建设,门户节点功能凸显,沿海化工区域正加 快转型升级。
图片
中部地区吕巷白龙湖区域、廊下郊野公园等田园生态文化加快建设。
北部地区枫泾古镇充满生机,乐高乐园加快推进,朱泾镇花开海上乡村振兴项目初具规模,金山工业区正加快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图片
至“十三五”末,金山区GDP实现1100亿元左右,迈上了1000 亿元的大关,人均 GDP突破2万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达828.6 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3亿元,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362亿元。
2035总体规划及“十四五”规划
1
发展定位
产城融合样板城市
全面提升现有核心产业,找准和挖掘具有上海竞争力、湾区引领力、世界显示度的产业定位和布局,特别是要加大对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快产能提升和动能转换,全面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滨海花园城市
增加高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打好“海洋牌”“生态牌” “文化牌”,推进城市更新和生态建设,注重人才吸引和培育,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滨海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
门户节点城市
在一体化联动发展中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辐射,积极引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和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等重大功能性平台,打造乐高乐园、金山 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重大区域性开放空间,提升枢纽功能和节点地位,全面形成“两个扇面”发展格局。
2
阶段目标
图片
将按照“三步走”推进“上海湾区”城市品 牌的打造。
近期(主要是“十四五”时期):以滨海地区为核心打造“上海湾区”城市品牌。推动科创、公共服务等要素向滨海地区集聚,并向全区辐射,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引领、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基本建成都市现代农业兴旺、人文生态优势显著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基本建成交通枢纽功能完善、要素集聚辐射明显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中期(展望到2030年左右): 全区打造 “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向东加强与自贸区临 港新片区以及临港集团的联动,以产业合作和园区合作带动全方位联动,更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高能级推进“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向西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在现代制造、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和创新功能,高等级公共资源、 高端人才等服务功能,深度的区域联动等联通功能中,对杭州湾北岸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远期(展望到2035年): 将全面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全面形成“两个扇面”发展格局,在上海大都市圈城市中发挥重要的集聚辐射功能,建设成为创新动能更强劲、产业特色更鲜明、乡村韵味更浓厚、节点功能更完备、市域治理更精细、品质生活更美好的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 规划 市,打造成为环杭州湾的重要节点城市。
3
空间结构
图片
立足城市结构体系网络化、战略空间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背景,谋求与嘉善、平湖等周边城区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规划结合金山区现状城镇发展特征,深化落实全市“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目标,形成“一城二轴一圈”的总体空间格局。
4
中心体系
图片
以四大城镇圈为抓手整合区域空间资源,建设滨海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滨海花园城市建设,大力提升枫泾、朱泾、亭林等地区中心的集聚能力,推动廊下、吕巷、张堰等地区的特色职能培育。规划形成“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专业中心的公共中心体系。规划金山滨海地区城市副中心,枫泾、朱泾、亭林、滨海地区等地区中心。
5
交通支撑中心体系
图片
构筑“快捷舒适、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多元服务”的综合交通体系,彰显杭州湾北岸上海门户枢纽功能,提升金山区综合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
区域内重点城镇与中心城、毗邻新城、长三角毗邻城镇之间30分钟通达,区内各城镇之间实现30分钟内互通,重点城镇内部出行时耗不超过30分钟。
未来将新增沪乍杭高铁、南枫线、嘉青松金线市域轨交;重点打造金山北站和金山滨海两大枢纽,建设金山邮轮港和无人机基地。
十四五期间推进南枫线开工建设和金山铁路实施公交化运营,开展嘉青松金线规划方案研究,推动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项目建设、沪乍杭铁路建设、沪杭城际规划方案研究和浦东铁路-金山铁路的互联互通。新增道路重点围绕金山滨海地区和枫泾镇、朱泾镇、亭林镇等重点片区以及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开展,建设里程约27公里。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编辑丨干钰琼 陈忆文
责编丨俞萝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