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全国“限价潮”卷土重来!附政策现状及趋势分析

1.
房价在明显上涨。
3月份,70个城市中,新房价格上涨城市数65个,只有5个城市下跌,彰显全国房价整体呈现上涨的态势。尽管一线城市调控政策不断,但二手房价环比连续3个月保持1.0%以上的涨幅,这种情况只有在2015-2016年才出现过,同比上涨11.4%,创2017年6月份以来新高。
图片
图:2017-2021年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同比上涨情况(%)
进入4月份,严格调控的形势很明了已退出的限价政策,又不得不启用了。上一次大面积采用“限价政策”,还是2016年10月份的事。当时,22个热点城市“一刀切”,要求以后房价不得超过2016年10月份的价格。那时,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不明显,主要控制新房价格。
但是,2019年,限价政策不得不退出:
l 2016-2017年地价上涨,地王频繁,加上上一轮调控后,融资关闸,融资成本也在上涨,倒逼房价上涨,限价不合理。
l 限价的那3年,为控制价格,数据造假,比如延迟网签、高低价搭配网签,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另外,当房价继续上涨时,低价盘被消灭了,继续控价,实在撑不下去了
l 限价导致公建减配,部分开发项目粗制滥造,“精装修”货不对板,小业主维权轰轰烈烈(比如成都),龙头开发商,也参与其中。限价项目与不限价的项目,质量差距很大。
l 限价导致严重的市场秩序混乱,比如“茶水费”、倒卖房号等。
l 2019年底以来,经济形势变差(中美贸易战、环保攻坚和“去产能”的影响开始显现),特别是疫情到来,限价也就退出了。
2.
现在,限价不得不重启。
之所以说,不得不,就在于“一城一策”的新框架下,调控的责任落在了地方,地方要自主调控、主动调控。但是,地方调控的动力不足。于是,就有“了自上而下”的约谈和问责,三令五申地要求落实“三稳”。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怎么办?短期内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限价”。
图片
表:3月份以来各地纷纷启动了限价政策
限价有几个好处:
l 对上面,有了交代,站位比较高,引导预期
l 对下面,迎合民意,减缓买房人的焦虑情绪
l 对自己,保持楼市热度,创造“价差红利”,让楼市有可持续的购买力
可能有些人在批评限价,甚至能给出“限价”的“十宗罪”。但就如同预售一样,本身有很多问题(比如烂尾楼),取消预售的呼声也很高,但至少在中短期内,取消预售是绝对不肯能的。限价是不合理,但不限制价格是绝对不可能的。现有的约束下,限价是多方可以接受的结果。
上一轮楼市的最高峰在2017-2018年,热点城市房价高度在2017年,三四线城市在2018年左右。我们认为,那可能是历史最高位了,没成想,2020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房价又一次创新高。年轻人、大学毕业生,都往一二线热点城市涌,但高房价是最难逾越的那道坎
所以,当我们强调住房的公共属性、民生属性时;当我们要着力于打造民生幸福城市时;当我们开始要解决新市民、年轻人的住房问题时;当我们着力于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时;当我们对于住房的客观依赖还存在时,限制住房价格,又保持楼市一定的热度,就变得无比的合理了。
3.
新一轮限价,有几个新变化:
一是房价、地价一起限
上一轮房价上涨,之所以没控制住,在2019年底不得不放开限价,让就在于只限制房价,不限制地价,最后倒逼房价上涨。这一次,各地政策明确,地价-房价联动。比如,上海3月3日的新政中明确,“竞买人参与商品住宅用地竞拍前,应签署知晓出让地块房地联动房价查询结果以及理性竞价的承诺书,承诺书纳入土地出让合同”。
什么意思呢?每一宗地出让前,都要告知开发商,我要搞“地价-房价”联动,你拍地时要看清楚了,不要盲目、非理性出高价、拿地王。如果出了高价地,不要因为我限制房价而喊冤叫屈。言下之意,我是有言在先的,也是铁了心要限房价的,开发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图片
图:高地价限制限价政策的实施
近期,出台调控政策的城市,基本上都有“房价-地价”联动的措施。这也彰显了,未来政府限价的决心。
图片
二是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一起限制。
热点城市,不限制二手房价格,单限制新房价格,就会导致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愈演愈烈的“打新热潮”,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联动上涨,最后新房限价失效。所以,这次深圳启动二手房指导价以后,近期成都、西安、无锡、南京等,都在学深圳,搞二手房指导价。
未来,二手房限价趋势很明显:
首先,新房限价越严格,一二手房“价格倒挂”越明显;
其次,热点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存量房交易越来越大;
再次,新房供应越来越靠外围,但公共配套上不来,很多人转向二手房;
最后,旧改加速,对周围二手房价格会形成带动。
三是三四线城市也开始限价
之前,限价基本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近期政策看,徐州、湖州、义乌、金华、永康等三四线城市在调控文件中,均有新房从严限价的措施。这些三四线城市本身就是民间富庶的三四线城市,也是都是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受近年来都市圈规划利好,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新市民、年亲人转向这些城市购房,部分投资客也顺道进入,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
总之,这些城市正在成为热点城市的卫星城,与热点城市的联动性增强,房价也联动变化,楼市调控应趋于一致。
四是限价的红利向最需要的人释放。
新房的规则越来越复杂,比如限房价、限地价、竟配建,还有限售等,但是复杂的背后不是绝对的公平,但是一定是相对的正义。限价的红利如果让投资客攫取,那是限价政策的最大败笔。之前,深圳、杭州、成都新房市场轰轰烈烈的“打新潮”,以后很难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限价盘优先无房户、刚需购买,将红利让渡给让新市民、年轻人,让他们不再失望。
4.
本轮限价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一方面,集中供地政策,正在降低源头上的地价,而“三道红线”也正在降低融资成本。我们拿集中供地政策,来做分析。近期,集中供地政策开始发力,要确保实现3件事情:
一是供地要增加。自然资源部要求,今年供地不低于“十三五”年均完成量。各地发布的供地计划,均显示2021年供地要增加。北京和广州首批集中供地面积超过去年全年的50%。土地匮乏的深圳,4月份也对外宣布,今年居住用地供应不少于3.6平方公里,而过去每年只有1个平方公里。
二是供地计划要完成。过去,供地计划经常完不成,这也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三个集中”,供地计划要向社会详细公布,不完成,要问责。
三是从源头上降低地价。土地一年3次集中供应,供地量普遍要增加,地价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就弱了。
图片
表:2021年第一批供地规模及占去年全年的比重
供地要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外围,比如上海的五大新城,广州的南沙、增城等;杭州明确住宅用地向周边郊区新城倾斜,武汉今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万亩,中心城区仅占比24%、开发区和远城区占比75%。产业疏导至外围,打造郊区新城,限制房价,助推新市民、年轻人买房。
这就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典范。也就是,主城区房价高,那就跳出去,在外围重新规划,打造一个新城。当增量的规划红利、产业红利、交通红利,都开始向外围倾斜的时候,新市民、年轻人自然就会到外围买房。这时候,筑起限价政策,让红利首先惠及新市民。
想法是好的,关键是能否执行下去。从调研的情况看,投资客纷纷涌入外围,比如广州南沙,深圳投资客占了50%以上,房价也明显上涨。另外,除深圳以外,其他城市对二手房价格的控制非常弱,甚至连二手住房价格信息都不掌握。当出现明显的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时,新房限价就会导致“打新热潮”,这反而会刺激楼市向不断上的热度,限价政策就很难奏效。
总之,限价政策用好了,就能达到引导和锚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否则就是一地鸡毛了。对于开发商而言,限价来临,如果前期拿了高价地的,估计会摊薄利润,甚至会亏着卖。当然,应该会新老划断,但延后批预售也是可能的;对于购房者,限价创造的红利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