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湿地,春满滇池!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两百多年前的大观楼长联,用这短短四十余字,道尽了曾经的滇池之美,但这样的胜景已在人们眼前消失了数十年。
如今在昆明市官渡区的滇池沿岸,随着一片片生态湿地的相继建成,“蟹屿螺洲”“苹天苇地”“翠羽丹霞”正重新回到人们面前。
图片
滇池治理 最“硬”的仗
面积三百余平方公里的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天然湖泊,向来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
但随着流域内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的飞速发展,滇池水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恶化,短短十来年间就成为了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
20多年来,“滇池治理”这个词一直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耳边,但要想这颗“高原明珠”重新散射出璀璨的光芒,其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远超人们的想象。
尤其是地处流经昆明主城区众多入滇河道下游的官渡区,河道截污治污难度最大,湖滨生态修复使命也最为艰巨。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
而做好湖滨湿地这一滇池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的修复,使其重新发挥应有的截污功能和水质净化作用,不仅是做好滇池治理工作的关键一环,同样也是一场最“硬”的仗。
图片
滇池湖岸 重铸屏障
在位于官渡区的滇池北岸,湖岸线长达17.6公里,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一片水清岸绿的景象。
短短十几年间,在围湖造田、工农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剧增、众多污染物直接排入入滇河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本就因水体置换周期漫长而格外脆弱的滇池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对滇池尤为重要的湖滨湿地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要让滇池重新恢复水清岸绿,不仅河道截污治污要跟上,以湿地为核心的环湖生态也必须得到修复。
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林、还湖、还湿地,是滇池治理任务最艰巨、工作最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官渡区的这17.6公里湖岸,更是“四退三还”的重中之重。
2008年以来,官渡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生态湿地建设和“四退三还”工作,先后完成“退田退塘”8702亩,“退人”4418人,拆除建筑物87.18万平方米,拆除防浪堤10.68公里,累计种植乔木44.92万株、灌木50.75万株、水生植物230.76万丛、芦苇141.5万丛;完成6个生态湿地建设,总面积5490.5亩。
其中,内塘湿地2个、湖滨生态湿地4个,总投资约32亿元。
在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的过程中,之前被农田、村庄、厂房和防浪堤阻隔的“自然的生命线”重新打通,在此生息的陆生、水生植物与其他生物重新构成了水陆交换的生态系统,滇池水质也开始逐步好转。
通过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官渡区扩大了滇池湖岸线的水域面积,极大地提升和改善了滇池湖滨带的生态环境。
同时,将入滇河道水体引入湿地,不仅充分发挥了湿地拦截和削减入湖污染物的功能,在滇池湖岸线上重新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也给市民提供了休闲、运动的场所,得到了社会与公众的广泛认可。
图片
绿水青山 底色更浓
星海湿地正是湿地生态建设的典型。在昆明的湿地公园中,星海半岛湿地公园虽然不大,但却精致怡人。
一进入星海半岛湿地公园,湖畔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丛生,湿地栈道从中蜿蜒穿过,行人可漫步其中,零距离感受湿地野趣。湖塘节点处还种植了荷花,不时看到白鹭、喜鹊、翠鸟等野生鸟类,在水草丛中觅食。
来到这里,你对生物多样性有了切身的体会。桂花、香樟、紫叶等乡土乔木,黄金菊、紫柳、麦冬等地被,荷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他们随着季相变换,一年四季花开草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中强调湿地的重要性,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一直牵挂于心。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来到昆明,第一个考察点就是位于官渡区的星海半岛生态湿地。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保护治理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指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还滇池一湖清水”,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是官渡区正不懈努力的目标。如今一年过去,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仍在不断地建设提升。
这一年里,星海半岛湿地又新设计建造了让水系联通的“生态沟”“溢流堰”,以此形成落差,提升了湿地水动力。
而在即将成为COP15室外展区的官渡区宝丰半岛生态湿地,农田鱼塘湿地环境复育及生物多样性展示项目建设正如火荼;与之相邻的海东湿地公园,水循环、生态功能提升工程也正紧锣密鼓。
人与自然 和谐礼遇
还滇池一湖清水,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官渡区委区政府的庄严承诺。
官渡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信心打好滇池治理攻坚战,以最大的力度和最坚决的意志修复和构建湖滨湿地生态。
官渡区水务局湖滨湿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官渡区湿地规划建设福保半岛生态湿地1751.5亩,建成后将圆满完成湿地规划建设7242亩的总体目标,实现官渡辖区滇池北岸湖滨生态带的全面闭合,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步行+自行车”的环湖慢行系统,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
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有了水清岸绿,就有美好家园。
可以想见,当生物多样性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恢复生机,当人与自然在滇岸边和谐相遇,不久之后,一个水清貌美的“17.6公里”一定会为滇池这颗“高原明珠”增添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符亚丽
编审:李星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