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转弯处的陈行甲,如何开启人生的下半场?——新书分享会

“如果有人问我,父亲教给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陈行甲儿子阿鱼如此推荐其父的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
近日,“一鉴阅读”在深圳举办了首场读书沙龙。作为第一场读书沙龙的主题书目,当代作家邓一光推荐了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现深圳市恒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陈行甲: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2019)”等荣誉,现为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图片
陈行甲
据悉,受“邓一光文学艺术工作室”的邀约,此次读书沙龙中,近二十名深圳文化名宿、知名学者围坐在一起以书会友,畅谈各自心中的“陈行甲”。
看过此书后,学者兼《深圳青年》副总编辑、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创会会长黄东和评价道:“古代佛道尚可超然,而今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说。但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还是企业、政府、社会各守边界。第三部门不发展,社会就会消弥,一切都将归于零。从官员,到企业、到公益组织,或从企业、NGO,到政府的旋转门,迟早要打通。陈行甲在社会转型最激烈的峡江转弯处,没有迎头撞上石壁,而是成功穿过旋转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庆贺。”
图片
深圳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克十分肯定陈行甲的品行修为,他说:
品性是古典社会对统治精英的第一要求;古代有《人物志》那种对人的品藻,延续到现代,我们都熟悉的那种干部选拔须以德为先的要求,其实就是对精英在品性上的期待。精英的品性,当然最好是高贵的自然人性。从品性的角度上看,陈行甲这个人的特质就非常有意思了……我们现在的精英,已不那么强调品性问题了。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正义须以善为前提,精英的品性是第一位的,品性天生高贵的人才能成为精英,也应依据品性的高低担当不同等级的工作。
学者、作家、电影导演胡野秋从文字和写作的角度,带来了本书的分享,他指出“陈行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标本,一个从外向内的标本。佛家讲内观,一个人回过头向自己内心观照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依托点。”此外,他还表示:
它是可以让你走进自己内心的文字,走进久违了的内心,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各自的角度......读完了也许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自在一点,不会那么纠结名利、物欲等等,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让我们更加云淡风轻的面对这个世界。
图片
学者、评论家廖令鹏
正如近代诗人黄遵宪所说:“我手写我口”。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中,学者、评论家廖令鹏读出了作者的“真”与“诚”,“能够在为人处事、为官为政、为公益慈善中‘求真’‘立诚’,坚持做最真的自己,触摸人心,体贴人情,弘扬人道,我觉得就是境界最高的人生,格调最美的修辞,也是最好的文学”。
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丁时照也谈到了陈行甲的“真诚”,“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碰到很多难题,但是陈行甲和他的这本书却能让我们更坚定:不要否定自己人生的大方向,心中那个坚定的方向”,他说道。
对此,《特区文学》总编辑朱铁军也深表认同:
我们的时代,太需要这样的真实,太需要这种赤诚和纯粹,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在面对社会时所呈现的自我,都远不够那么完整。
是的,陈行甲质朴的文字,踏实的为人,让《在峡江的转弯处》对年轻人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正如陈行甲在书后记所写:“一个人可以将思考作为梯子,登上更高的地方,让自己不被困在直接经验构成的世界里。认清世界的真相但仍然热爱它,永远是一个望向未来的乐观者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