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搞公益才是互联网大厂们的唯一出路?

图片
最近,我愁坏了。
互联网行业里的长期问题迟迟未解决,大事又接二连三的发生,这可能预示着:互联网又要变天了。
2016年,“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被抛出来。
曾经喷涌的流量红利肉眼可见的枯竭,所有互联网人都在努力适应,在转折中寻找新机会。
如今,五年过去了,全民上网时代来到,下沉市场触底,消费互联网卷成大波浪。
这已经不是下半场了,这是互联网的“卷王时代”。
甚至大厂们都要抢着去卖菜了,太久看不到新产品,新公司打出的浪花,各个赛场似乎已尘埃落定。
我们又一次骑到了时代的门槛上。
互联网可以说是中国这十年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引擎,可下一个五年,互联网该通往何处呢?
个人的机遇在哪里?
创业公司是否还有机会?
大厂又该如何发展?
我愁容满面,坐在阿半的怀里,左手一杯酒,右手一碟花生米,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操碎了心。
图片
今天我翻到知乎上正在热议的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4月19日腾讯宣布推动SSV战略升级,发力社会价值?
我秃然灵光一现,银瓶乍破水浆迸,搂着阿半破圈发力,输出了一个极富格局的洞察:
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都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会不会也写在大厂的战略报告中呢?
于是我和阿半挑灯夜战,研究了整整一夜,从满屏的战略里看出了两个字:
风向。
图片
1
要想抓住风向,我们必须要得先知道大厂们到底在“革”些什么。
战略稍微有些晦涩,别慌,我带着大家逐字去解读和分析。
18年9月30号,为了打好互联网的下半场,腾讯发起了著名的史上第三次大调整:“930变革”:把原先的七大事业群重组为如今的“新六大”。
图片
在“新六大”的牵引下,腾讯的发展,尤其是2B的产业互联网可以说突飞猛进。
这次的调整是对930变革的一次补充升级:
把腾讯公益平台与企业社会责任部进行升级,在企业发展事业群(英文简称CDG)新设了一个: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在理念,模式,架构,投入四个层面大升级,首期投入500亿,去推动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探索。
简而言之,就是从“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再进一步,到“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翻译成人话该如何去理解呢?难道互联网的未来就是做公益?
我只能说:对,也不对。
图片
2
回顾历次变革的方向,腾讯的战略目的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
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翻译过来就是:
一手抓流量,一手抓服务,在发展中找机会。
1、扎根消费互联网,是抓住根本。
互联网商业搞了这么多年,还是没逃开一个本质:“流量经济”。
流量仍旧是一切商业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做好内容和产品。
留得住用户,流量才会常青。
粗放的流量买卖,早就行不通了:
如今流量太贵了,你必须精耕细作,尽可能去放大流量的价值。
消费互联网是基本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日常消费必须要更好的满足。
但如果只停留在消费层面,那就浅了。
2、拥抱产业互联网,是深耕服务。
全民上网时代,增量见顶,下沉触底,整个消费互联网早已不是红海,而是一片血海。
我下班找点乐子,X站,知X,微X,抖X,快X,各种短视频中视频长视频,几十万种大游戏小游戏躺在手机里任我临幸,整得跟皇帝选妃一样。
服务,早就过剩了。
图片
连需求都没有,哪里来的机会?
我们可以想想,整个互联网多久没有现象级产品出现了?
那需求在哪里呢?
在后端,在上游,在广阔的产业界。
有消费,就得有生产;有生产,就需要服务。
经过消费互联网几十年的改造,我连买个情趣内衣都可以“上午买,晚上穿”,211限时达。
迫不及待的话,甚至可以点个外卖,30分钟极速达。
让情趣,无需等待。
图片
可是内衣的生产端,很多还是十年前的样子,甚至停留在作坊时代。
消费的方式早已经天翻地覆,但是生产的方式,亟需升级。
这就是需求。
深耕需求,就是机会。
3、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腾讯做了什么:
科学探索奖:10亿的前期投入,激励青年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
腾讯为村:扎根乡村,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助乡村治理和扶贫。
明德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腾讯课堂:为教育创新开发平台和工具。
这些不都是烧钱的公益活动吗?哪里来的机会呢?
对,也不对。
公益,也需要辩证的去看。
第一,公益是手段,机会是目的。
花大力气搞科学探索,基础科学研究,这算公益还是商业呢?
当前的投入很难看到短期回报,只出不进,眼下可能算“公益”,但万一成了,就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很多事,不仅仅是公益,更是机会。
第二,是公益,也是商业。
微软的CSR(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全球做的最好的企业之一。
微软曾经公开讲,至今还有1.6亿美利坚人民生活在缺乏“wifi自由”的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他们推出了“超级Wi-Fi”公益计划,帮助地广人稀的大农村,有色人种,偏远地区可以更好地使用网络,弥合数字鸿沟。
致力于让三万万美国人民“人人有网上,人人有浪冲”。
图片
这是公益吗?
当然。
不过,这波只是第一层。
用网络,就需要有电脑,有电脑,就需要装系统,装系统就需要买微软。
你看,公益也是商业。
这波,是第二层。
谷歌X实验室推出的“热气球网络计划”也是一样的策略。
只不过他们心更大,谷歌这次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美国人民,而是让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连接网络。
全球上网人口增加,谷歌的商业价值也会跟着增加。
这就是企业与社会价值创新共生共荣的关系。
腾讯也在做类似的事情,14年腾讯联合中国移动为铜关村建设了贵州第一台入村4G基站,联合中兴给村民捐赠了智能手机。
这个破旧落后的山村能连上网,当时看,只是一件小事。
后来村民们学会了用微信加群,甚至村委工作也线上展开,沟通开会,提交资料,发表意见,评定低保。
谁也没想到,教村民玩儿手机,可以为后续的扶贫工作带来这么大的效率提升。
这就是“腾讯为村”的雏形。
大家先要有事可做,然后才能赚到钱,有钱才会有消费。
国家的扶贫战略,目的也是在此:先“创造”成果,才能“共享”成果。
培育市场,做大蛋糕,本身就是创造机会。
这波,是大气层。
3
公益,是否一定就是“捐助”呢?
公益,是否一定就是“烧钱”呢?
以前可能是,但未来不一定。
腾讯在四个升级中提到的“模式升级”讲的很清楚:
用“商业”创新“公益方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和经济价值了。
创造更多的利润,这是利己,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利他。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长青?
一直被“需要”的企业,创造价值是被需要的前提。
所以在商业之外,更要提供普惠服务,要成为基础设施,要帮扶带拉动发展。
小厂可以等机会,大厂吸纳了这么多社会资源,还想等、靠、要吗?
大厂的社会价值不是消化机会,而是去创造机会,培养机会。
科技是能力,向善是选择,强烈建议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细细品品这句话。
我们分析完整个战略,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下半场走入瓶颈,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在产业中,在缺口中,那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互联网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在探索中,在发展中,在正在发育的未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