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提议台北街名“去中国化”,这是选前向“台派”递出了“投名状”?

20日,台湾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自己新开张的脸书粉丝主页上发布视频称,在台北走来走去,都是以大陆省市命名的道路。他还说,台立法机构周边全是大陆城市名,包括济南、青岛、杭州和绍兴等道路,于是抛出“改台北市大陆路名”的话题,并不忘嘲讽民进党“号称‘最爱台’的政党,所在地却在北平东路,不觉得怪怪的吗?”
图片
该视频发出后引发争议,也有网友认为街道改名应是台北市政府职权。随后,“粉专”开设不到4小时便草草下架,柯文哲本人对此表示,新“粉专”是好友而非台北市政府员工创设,街道改名议题则需花时间解释。
柯文哲昨天(21日)回应改名一事,称他是先提出倡议,目前就台北市的条例来看,需要有1/5的住户提案、3/4的住户通过才能改名;而且他任内处理全部街道“正名”当然不可能,“目前就是建立制度,方便日后执行”。
至于抛出“正名运动”后会不会出现台北与大陆交流受影响等问题,包括“双城论坛”,柯文哲则称,“每天都有问题”。
图片
岛内有分析认为,柯文哲抛出“台北街道正名”的说法是为讨好“台派”,为2024年台湾大选做准备。台湾联合新闻网21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
台湾的街道命名其实是地理文化的一环,许多街道老故事就是时代的演进,更有着居住者的生活情感。文章提到,台湾的流行用语部分用词与发音已经“大陆化”了,例如“视频、颜值、接地气、立马、网红和鲜肉”等,这些原本都是大陆的流行语,现在台湾很多人也这么说,“那我们到底要切割什么?我们真能断舍离吗?”
台湾自由作家陈曦指出——
台湾街道多按大陆地图的城市方位来命名,这足以证明,台湾从来和大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凸显了阿北“两岸一家亲”的说词,不知阿北为何出尔反尔?
用大陆城市命名街道,会削弱民众的“台湾意识”?那用美国或日本的城市来命名台湾街道,会不会增强大家的亲美亲日的意识呢?加州路、东京路?
台北还有用美国总统和将军名字来命名的道路,不是更奇怪吗?罗斯福路、麦克阿瑟公路,什么时候,罗斯福有功于台北?麦克阿瑟何时有爱于台湾?
……
其实,不管怎么改,不管阿北、阿南、阿东、阿西如何费心给街道“正名”,除非完全不用中国字,否则,哪个街道名不含有“中国意识”?
香港中评社发表分析文章指出,台北市以大陆地名为路名,源于1949年中国国民党来台后的行政措施。由于改路名工程浩大,直接、间接成本难以计算,路名一改所有台当局登录文书、门牌都要改,历任台北市长从来没人提过这事,事实上改名的可能性也极低,光在台北市议会就会被打得体无完肤。柯文哲在2022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前夕抛出这议题,纯粹是为争取泛绿选民支持的手法。
图片
柯文哲为了抢救声量脑筋动到“大陆牌”,会不会影响到他的两岸论述,以及未来与大陆的交流?柯文哲能就此如愿争取到绿营选票吗?而这样一个想将街道改名的做法,就能达到“去中国化”,与大陆切割的目的吗?请关注今晚22:11播出的《海峡新干线》,台湾时事评论员杨泰顺将为你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