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甘孜法院服务群众的法治品牌

图片
4月26日,《人民法院报》第7版专版报道了《甘孜:在雪域高原打造法治品牌》,文章被四川政法声音、四川高院等官媒采用,并引起广泛关注。
对于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的法官们来说,开展司法审判和各项司法服务工作,面临着很多具体困难。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上,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极端低温层达到零下45度,老百姓很少到法院打官司,冰雪消融之后,因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老百姓打官司成本高,法官们往往需要跋山涉水,跨过茫茫草原去找到当事人。
农牧民群众法治观念的相对薄弱,让这里的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都认识到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如何不断延伸诉讼服务体系的基层末梢,让农牧民群众打官司不再难?如何不断优化司法服务,在涉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充当好重要一环?成了摆在甘孜法院人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图片
甘孜中院院长付宝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乡镇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重复调解率较高,浪费资源不说,反而会加剧矛盾升级。对此,甘孜中院有了打造“正义雪莲”、“石榴籽”品牌的构思雏形,以这两个品牌作为切入点,形成以诉讼服务中心和派出法庭、“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为点,以车载法庭、马背法庭、帐篷法庭、“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为线,以网上立案、双语微法院立案等信息化手段为面的“点线面”涉藏地区诉讼服务体系。通过规划好各县市法院巡回审判时间表和路线图,构建点为支撑、线为经纬、面为覆盖的审判工作新格局,把法院“门诊部”带到群众“家门口”,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精度的能力。
图片
建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
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康巴高原常开长盛
翻开历史画卷,从和平解放至今,甘孜大地一直奔涌着浓浓的民族团结深情,各族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在康巴高原常开长盛。
为切实维护甘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甘孜中院将藏族自治州情与审判职能充分结合,在全州推广建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用好矛盾多元化解"菜单",在全州推广建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
图片
“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付宝表示,此举旨在充分发挥法院“石榴籽”调解品牌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促使诉调对接工作实现无缝衔接,形成解纷合力。同时,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和法律知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调解工作室,有效助力基层治理“内力”。
2020年12月,石渠县洛须镇成立了全州首个“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由“马背法官”罗江益担任调解员。“调解室成立不久,在我的主持调解下,45名农民工就拿到了52万元血汗钱。”罗江益高兴的说。
在罗江益提到的这起纠纷中,原告张某等45人于2020年4月在老板刘某雇佣下,在石渠县某建筑工地务工,务工结束后多次索要工资无果,张某等45人于2020年12月诉至法院。石渠县法院决定先让罗江益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罗江益采取“背靠背”调解法,细致入微的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被告建筑公司对应当向45名原告支付的劳务费予以确认,并按要求在12月10日前向45名原告划拨50余万元劳务费。几天后,劳务工资案款发放会在石渠县法院顺利召开。
图片
石渠法院罗江益“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为民排忧
“基于对罗江益的信任,更是对“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的信任,村民渐渐树立起对法院、对法治的信任,以前老百姓有了矛盾是寻求族老或者宗教来解决,现在草原上、田间地头,有纠纷等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来调解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石渠县洛须镇的一名村支书说道。
今年3月,丹巴县法院吴文华“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成立了。通过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调解力量,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和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化解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案件。“法官,我通过抖音平台认识了外省一卖猪仔的,付了定金但没有收到猪仔,但卖家拒不退还定金,还将我微信、抖音拉黑,我该怎么办?”近日,一农民来到丹巴县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心情急切的向工作人员诉说着。丹巴法院吴文华“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了解事情原委后,经多番努力,联系到卖家,并与卖家进行电话沟通,释法明理,最终卖家主动退还了定金,该起抖音交易纠纷圆满化解在诉前,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图片
泸定法院朱福龙“石榴籽”调解工作室
有效助力基层治理“内力”
近日,泸定县法院的朱福龙“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和炉霍县法院的和瑞“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相继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石渠县、丹巴县后,甘孜全州法院成立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目前,甘孜全州法院更多的“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还在积极筹备建中,这些工作室和诉讼服务中心、派出人民法庭一起,串联成了一个个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全面提升司法为民的服务水平的具体“点”位。
打造“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
用法治的关怀和温度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女儿童权益,是全社会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不法侵害的“高发地”,需要法治重点“呵护”。在甘孜州边远农牧区,妇女儿童更是需要法治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为改变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不懂法、难维权的现状,解决生育乱象等问题,2019年12月,作为车载法庭、马背法庭、帐篷法庭等的“线”的分支,甘孜两级法院以女性法官为主导的“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应运而生。
图片
截止目前,甘孜全州两级法院均拥有自己的“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正义雪莲成为了一条将法治的关怀和温度,与当地妇女儿童紧紧相连的线。她们越过沟壑高山,跨过茫茫雪原,在甘孜州的藏区高原上留下一个个坚实足印。她们不畏高寒缺氧、不惧路遥山大,进千家万舍、讲千言万语、付千辛万苦,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将法律的关怀送到当地群众身边,给当地妇女儿童保障撑起了合法权益的“保护伞”。
2020年11月,石渠县法院“正义雪莲”团队在巡回审判中,审理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原告是石渠县阿日扎乡的单身母亲益某某,她于2008年、2011年、2018年分别与普某、贡某、此某生育了三名非婚生子女,三名非婚生子女自出生起与母亲生活,但三名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均未尽抚养义务。石渠县法院判决普某、贡某、此某分别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直到年满18岁为止。“通过我的经历,我们村里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妇女,懂得了用法律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判决生效后,益某某手里紧紧攥着这纸判决书,这一刻她已经等了12年。
图片
高举红旗跟党走,在海拔4250米的石渠县
正义雪莲与当地牧民群众
“如果没有曲西阿姨,我已经不在这世上了。”说起泽仁曲西的帮助,麻曲村村民巴包十分感激这个救命恩人。一次,“正义雪莲”团队成员在参加麻曲村小学“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时,得知就读于小学二年级的单亲女孩巴包身患包虫病,四年来因经济困难而未能及时救治。如今,巴包的肚子已经因为包虫病的侵蚀而鼓鼓囊囊,经初步检查,医生得出结论:“小巴包再不动手术最多只能活一年。”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巴包被送到甘孜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一条即将跌入无底深渊的生命从悬崖边被拉了回来。
在甘孜州,“正义雪莲”的根蔓扎进石缝,在这片曾经的法治“荒原”上开出嫩芽。一次援助、一次调解、一场宣讲,就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她们长期坚持积极打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宣传平台,便是增强妇女维权意识工作下的一个缩影。她们所作的这一切,正一点一滴地树立起人们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老百姓越来越信任法律,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搭建“藏汉双语”微法院
“指尖上”的便利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信息化和司法改革是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点线面”诉讼服务体系中,甘孜法院抓住时机,大力推进建设以网上立案、微法院立案等信息化手段为重点的“面”,探索并加快推进“藏汉双语”微法院建设,积极搭建“司法公正与感受司法公正”的桥梁,将千千万万散落在雪域高原、深山沟壑的农牧民联系起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图片
“正义雪莲”团队成员
使用藏汉双语手把手教当地百姓使用微法院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孜全州两级法院进一步紧扣六个实质化的工作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灵活、多元的诉讼服务,尽量满足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保证自身利益诉求,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灵活运用互联网开展立案、庭审、调解、执行等工作,进一步将诉讼服务延伸至当事人面前,坚决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当事人充分享受到“指尖上”的便利。
在疫情防控工作和司法审判工作“两不误”的过程中,甘孜全州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云审判的各项职能和功能,确保公平正义不打烊。甘孜州内越来越多的法院先后成功通过四川微法院平台进行跨域立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地立案难、诉讼周期长等问题,有序采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推进诉讼服务工作,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近日,稻城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真正实现了“当事人不跑路,在线远程解纷争”的良好效果。
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加强甘孜全州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工作,助力营造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康的法治环境,提升本地区农牧民群众及外来旅游人员的法律意识。甘孜中院找准工作切入点及着力点,今年3月,集法治宣传、诉讼服务和服务大局等为一体的“藏汉双语微法院”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坚持“简单、轻便、易用”的原则,利用“轻量化+移动化+双语版”的理念,以视频和语音藏汉互译为亮点,提供三大核心服务。农牧民群众只需通过“藏汉双语”微法院平台,轻轻滑动手机屏幕,便可足不出户实现藏语远程视频在线立案、在线学法。藏汉双语微法院对提升甘孜地区农牧民群众法治意识、加强诉源治理成效,降低诉讼服务门槛,真正实现司法为民,为甘孜全州藏汉族群众、外来旅游者、投资者及常住务工人员等提供双语种、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助力美丽生态和谐小康法治甘孜建设是一大进步。
图片
“指尖上”的便利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护卫生态安全
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筑牢司法保护防线
在付宝看来,搭建以点为支撑、线为经纬、面为覆盖的“点线面”诉讼服务新体系和审判工作新格局下,护卫生态安全,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筑牢司法保护防线,是当前乃至今后甘孜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2021年1月2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起由甘孜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预防性公益诉讼第一案”判决书,这起案件也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写进了工作报告。
“甘孜中院审结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与被告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案,是专门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的第一个案件,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顾问曾这样表示。
图片
全州第二个补植复绿理塘基地
甘孜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天然草原面积均占全省近一半,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25个热点地区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差。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甘孜两级法院积极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格局,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审理了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红豆杉盗伐案件,探索构建“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在全州建立起第一个、第二个补植复绿基地,灵活使用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责令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补植复绿;建立旅游案件线上线下推送服务体系,实现了游客走到哪里,诉讼服务就跟到哪里,为全域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图片
深入五小叶槭培育基地,了解五小叶槭种植环境
同时,致力于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2020年,“马背法庭”、“帐篷法庭”等甘孜名片亮相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央视一套《一路有你》节目,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全方位展现了甘孜州法院人扎根雪域高原,用初心和使命维护法治尊严的良好形象。创作拍摄的微视频《绽放》荣获全国法院“十佳”新媒体作品奖,第七届“金法槌”双微大赛“百优”微视频奖,在第五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和第四届平安中国看四川三微比赛中,甘孜两级法院拍摄的《不曾离去》《胜利的锅庄》等微电影、微视频和原创mv,斩获3项全国政法系统奖项,4项最高院奖项,6项省级奖。
图片
“以心胜之精神,担时代之使命”。甘孜两级法院将继续以能力建设“眼界提升、教育提质、练兵提能、综合质效”为练兵场,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有理想、有情怀、有操守的法院队伍,用辛勤付出守护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推进“六个实质化”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图片
转载自: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洛绒尼玛
责编:肖宵
审核:黄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