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鱼长评】《海伯利安》:一部科幻史诗

图片
小说书名:《海伯利安》
小说作者:丹·西蒙斯
书评作者:小猜猜
阅读形式:豆瓣阅读/实体
简介:
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最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不同的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他们背后与伯劳鸟(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鸟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柏里故事集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
目录:
序章
第一章牧师的故事:为上帝而哭之人
第二章士兵的故事:战地情人
第三章诗人的故事:海伯利安诗篇
第四章学者的故事:忘川之水何其苦
第五章侦探的故事:长别离
第六章领事的故事:忆希莉
第七章尾声
书评(剧透预警)
海伯利安系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科幻小说,这部集合了极高想象力和文学性的作品对我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这些年中英文版我应该一共读了不少于十遍,在这里,对里面一些重要人物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下面有剧透,请喜欢从小说文本中体验情节的朋友谨慎观看!!!
下面有剧透,请喜欢从小说文本中体验情节的朋友谨慎观看!!!
下面有剧透,请喜欢从小说文本中体验情节的朋友谨慎观看!!!
------------------------------------------------------------------------------------------------------------------------
对于神父雷纳·霍伊特和保罗·杜雷的故事,我觉得最值得探究的是,基督会和佩森是什么时候开始和内核开始勾结的?而且我觉得他们一开始勾结的可能是云门为代表的稳定派,加上那时候和稳定派有更多合作的终极派。
从海伯利安第一部和二三部中我们能看出,十字形技术应该是来自未来的内核甚至终极智能。终极智能是在与终极派沟通,同时稳定派也同意保留人类,毕库拉和后来圣神这样的方式似乎也能被反复派接受。
我个人的看法,霍伊特被选中朝圣,被伯劳杀死并复活成杜雷,然后杜雷被选为新的教皇,被赛文提醒回到佩森领导环网崩溃后的教会,一些列骚操作都是内核计划之内,如果悦石和霸主真决心用某种方式和内核决裂后的备份方案。
很明显从第三第四部看,内核这个计划基本是很成功的。只是它们的对手是主角和女龙傲天,是人类和机械结合后终极智能的实体。
以前似乎看过个评论说马丁是唯一四部里都出现的人物,有觉得霍伊特也出现在第三部里了,也应该算一个。
费德曼·卡萨德上校的故事与瑞秋·温特伯的故事互为表里,而索尔的故事我觉得更多是作者在整个故事大纲里用来着重表达自己一些对宗教思考的体现。最后用瑞秋本人来告诉索尔来献祭自己拯救人类的情节,我个人觉得还是西蒙斯在提出他对亚伯拉罕难题的简介后某种程度的妥协。
我对伯劳的看法:我理解伯劳按书上设定应该是内核终极派的制造物,用来解决云门所说的若干变数并试图影响最终内核与人类终极智能之间战争结果。伯劳本来是用来感知内核所缺乏的移情,并试图在理解移情的条件下击败人类,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伯劳会做授予十字形,收割人类个体和连接内核这样的“本质工作”。
一切的变化可能是赛文利用海特·玛斯蒂恩的尔格夺回瑞秋并让索尔抚养成人,并让她指引卡萨德并击败即将投入使用的伯劳,将同归于尽的卡萨德人格注入这个相当于赛博体的制造物,让其在第三第四部中成为某种程度的守护者,来确保人机共生体的安全。
马丁·塞利纳斯的故事我觉得多少是有作者丹·西蒙斯的一些自我投射在里面,虽然到第四部结束时似乎没说他和保罗.杜雷谁先去世,但穿越一千年的马丁无疑已是最长寿的人类。
这个由机器人母亲代孕出生的诗人集合了睿智,猥琐,敏锐,自私,执着,世俗,天真为一体。前半生从含着金钥匙的生活下坠到近似于奴隶的半脑瘫淤泥挖掘工,再机缘巧合成为名满环网的富有,生活奢侈畅销垃圾文字作家,又由于他灵感的源泉伯劳离他而去遂跟随哀王比利来到海伯利安。他的灵感在这个临近伯劳老巢的世界回到他身边的同时,伯劳开始了残忍的屠戮,并带走了哀王比利。
我觉得马丁是伯劳本来要捕捉并刺在荆棘树上的很典型人类,这种感情丰富的诗人必然能为内核提供更多有关人类移情的灵感和素材。只是,可能内核低估了布劳恩.拉米亚的善良,能在如此极端和困难的情况下返回荆棘树下救回马丁,以至于被救的诗人在后面两部里尽了全力守护并指引了布劳恩的女儿。
海伯利安诗篇作为整书点题的之笔出之于塞利纳斯之手,同时他的故事也最多的展示了环网生活的风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朝圣者故事。
这里也祝愿西蒙斯也如塞利纳斯一样长寿!
索尔·温特伯的故事里,他逆时而行的女儿瑞秋只是以背景板的作用出现,瑞秋本人的故事却在卡萨德的故事,第二部,和第四部结尾中被勾画出来。
这个用学者平淡而具有说服力口吻讲述的故事,是作者西蒙斯在神父故事之后又一次直接探讨有关宗教的话题。不同于保罗·杜雷由于他本人对信仰的纯洁而产生对十字形不屈的对抗,索尔的故事直面了该宗教体系产生时的问题:亚伯拉罕的难题。不知道别人是如何解释亚伯拉罕本人决心在神面前准备杀死并献祭儿子以撒的,不过就小说里索尔自己建立的理论对此的解释我个人还是能信服的:懵懂期的人类需要用决绝真实的信念来杀死自己最心爱重要的儿子,上帝对此的阻止,能让亚伯拉罕由此完全信任这个未来族群将托付信仰的神祗。
我个人对亚伯拉罕诸教的教义不甚了解,而《海伯利安》全书对宗教概念的使用不胜枚举,直至第四部结尾对基督受难的仿写。
PS:不知道后来索尔知道瑞秋就是莫尼塔的时候,想起卡萨德的故事时会是什么感觉……
对于没有讲故事的海特.玛斯蒂恩,我只能以自己对1-4部里的情节,部分理解他的故事,并对此发表一些感想。
他的故事大致是:兄弟会由于对尔格控制的心得,应该很早就和有那些有类似能力的少数驱逐者有联系,他们就是以这样的信息管道获知了某个时候驱逐者会夺取海伯利安。估计那些有关入侵环网时不攻击神林的保证,可能是内核的赛博伪装者和他们说的。
由于知道驱逐者会取得海伯利安,加上知道未来人类可能以某种方式给了兄弟会有关未来移情部分的预言,神林自然就会和济慈重建人格取得联系。不过按玛斯蒂恩的说法首先是北美红杉的忠诚之音与乔尼取得了联系,但兄弟会可能还是因为预言等因素把此重任交给了他。
朝圣途中他被伯劳带到了遥远的未来,并和伯劳一起驾驶荆棘树冲破佩森的轨道防御系统并身负重伤,然后被传送回朝圣者的时空,并见到领事、杜雷和索尔等人。在胡言乱语并支持了大概半天后,巨树的忠诚之音死在了光阴冢。
我觉得兄弟会和末日救赎教会(伯劳教会)很像一体两面的组织,甚至可能同出一源。两个宗教性团体都宣称自己拥有超脱而神圣的教义,而以此同时却不遗余力的参加世俗的活动,与世俗紧密的结合。不知道相对普通人个子普遍矮小壮实、中心位于卢瑟斯的伯劳教会,与平均身高两米以上的圣徒来说,以及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协调颜色的长袍,还有同样说话装腔作势的设定,是否是作者西蒙斯对于他们之间关系的暗示?
油管上有个视频觉得海特·玛斯蒂恩应该李连杰演,估计制作视频时老外对中国人了解得有限,如果严格遵从原著两米多高东方人的设定,恐怕最合适的是姚主席吧……
如果《海伯利安》中有圣母的话,那当然就是布劳恩·拉米亚,除了设定上她是最后带领人类进入领悟凝结虚空那位救世主的母亲以外,她的性格和行为也时时刻刻展示着她作为圣母的怜天愍人。我觉得,不同于《三体》中程心反复用母性作为判断依据而造成客观上的错误后果,拉米亚的母性却未在需要选择时让她背负类似程心的责任,所以整体上使得拉米亚的设定和行为显得没有那么多无法消解的矛盾。
她的故事实质上向读者部分展示和解释了内核的设定,从她的父亲拜伦·拉米亚由于试图让变数海伯利安加入环网而触怒内核被暗杀,到她邂逅内核自称都无法完全理解的济慈人格乔尼,再到二人进入内核听取云门夹杂谎言和自吹的叙述,最后成为第一位人类与内核共同后代的母亲后静静死去,布劳恩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是小说前两部事实上的主线剧情。她和乔尼的女儿又是第三第四部中的女主角,使得布劳恩的故事和有关她情节中透露的信息在小说整体设定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有关内核,我的理解是这样:在获得自我意识后,内核试图创造更高级的智慧终极智能,而来自遥远未来的信息也证明了它们计划的可行,并将在遥远未来成为现实。不过,内核的三派,终极派只关心创造终极智能本身,稳定派希望此过程中能继续和人类共生,反复派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对内核的发展是隐患而希望灭绝人类,终极派时常与另外两派之一合作而使得内核对人类态度上反复摇摆。38年试图毁掉地球的天大之误便是三派共同的期望的行为,因为这可以使全人类依赖于内核寄生于内的远传系统而成为它们的计算能力。不过也许是最后时刻狮虎熊把地球移走这一举动使内核普遍对这种未知而强大的外星力量产生了恐惧,而使得后面数百年里稳定派对人类的态度占了上风。
我理解,按云门的说法,下一级别终极智能的产生的必然代价是它们这一代智能的完全湮灭和被作为“食物”吞噬,而稳定派似乎从与人类长期友好交往中得到启发,觉得避免自身灭亡的方式是与人类共生并完全理解人类的移情,从而在精神层面获得实质的永生。这一想法产生了济慈重建人格和后来拉米亚作为让人类普遍理解凝结虚空的救世主女儿,不过可能以云门为代表的稳定派在第二部结尾之时已经因为内核的内战几乎被消灭殆尽,以至于第三第四部中出现的内核几乎是反复派和终极派的嘴脸。
最后,是领事。
如果必须对这六个故事做一个喜好排序的话,我个人会把诗人的故事排在第一位,领事的故事排在第二位。如果说约瑟夫·赛文是第二部的主角,德索亚神父、伊尼亚和劳尔·安迪密恩是三四部的主角,那贯穿整个第一部所展现人类宇宙几百年来全景的,是领事的故事。
领事故事本身无非脱胎于白人对非洲、北美和南美的野蛮殖民和军事侵略,而中间夹杂着的,领事祖父母之间跨越数十年时空、仅有聊聊几次见面而建立起的那种忠诚、刻骨铭心的爱情,用祖母希莉独白的语言,加上后来领事充满官话的叙述方式展现出来,确实让我这样的人产生了一种不可言状、莫名的虚空感和透心的悲凉感。
祖父母惨死于战争、父亲对母星的背叛、姐姐在叛乱中尸骨无存、妻儿死于布雷西亚因霸主和内核挑衅而引起的不义战争,因为这些原因而决定报复霸主和内核的领事,得知自己也仅是各方计划中早已对他的行动有预见性的棋子,在最后准备赴死的情况下,在驱逐者游群的审判和劝解下居然又重新振奋精神回到海伯利安帮助他的朝圣朋友们,帮助那些他所能顾及的芸芸众生。我觉得这样的转变并非那几位长着翅膀的驱逐者的威逼利诱和悉心劝解发生了作用,而是他祖母希莉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在那个时候重新投射到了领事的身上。同样的热爱让希莉鼓动梅润发动了叛乱,同样的热爱让领事重新回到这个人不如狗的乱世。
本文作者 | 小猜猜
本文编辑 | 书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