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工程,冷战核战产物,苏联半自动装填四履带超级坦克

自从人类拥有核武器之后,特别是随着冷战开启,美苏两强争霸下的核战危机瞬间笼罩全球。双方不断展开核竞赛你有我也要有,不过对于核战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新型战争模式,双方都展开了一系列验证,包括测试核战条件下坦克的生存性能。
1953年-1954年间,苏联在多次核试验中发现,处于爆心附近放置的各类测试坦克,随着冲击波作用全部被掀翻达不到核战要求。对此苏联开始“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的研制工作,作为T-10重型坦克后续版本,满足未来核战条件作战需求。先看看T-10重型坦克,作为T-54/55坦克远距火力支援以及充当阵地突破战车,是当时苏联装备中火力最强、装甲防护最好,当然也是最昂贵的重型坦克。
图片
T-10重型坦克
随着更高级的“279工程”进入研制,和以住坦克最大区别是采用了四条履带,主要突出超强抓地力。为迎接核爆冲击波还有更扁平的炮塔设计,有效减少了迎风受弹面积,总之这是一款个性强的新式特色坦克。下面是一组采用T-10坦克底盘的279工程试验样车,通过模拟炮塔框架可见主炮半自动装填系统结构细节,以及工作原理过程。不过测试用主炮并没有炮管,只有炮尾部分,用来测试弹药的装填过程。
苏联坦克设计师们一贯奉行大炮犁地主义,一致认为大口径火炮才是重型坦克标配,因此279工程计划安装130毫米坦克炮。不过130毫米定装炮弹过于庞大,如果以其重量测算实战中坦克兵无法承受,因此只能改为分装式先装弹丸再装药筒。为此,苏联还为这款新坦克专门研制了M65型130毫米坦克炮,以及相关配套使用弹药。战场实战需要,279工程重型坦克采用半自动装弹机,由于配套半自动装弹机,279工程重型坦克射速可以达到5-8发/分钟。
图片
279工程试验样车
图片
279工程火炮
图片
279工程火炮
下面是279工程炮塔俯视剖面图,可见弹药和设备的布局详细情况,由于火炮口径太大自动装弹机上待发弹数量只能存放十多枚。火力凶猛但在战斗间隙必须及时进行补充,另外还配套14.5毫米并列机枪,如果直接命中估计得成为零件状态。
图片
“279工程”炮塔俯视剖面图
火力超强再来个全景标准照,外观上最大特征是四条履带,以及低矮风格造型确实很符合核战需要。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279工程重型坦克设计三视图如下,四条抓地履带是该坦克最主要外部特征,由于采用油压装备可以将整车放低。如果核爆冲击波到来时,可以牢牢抓住地面不至于被掀翻,而且车体一周还填充了防辐射层可以有效保护车组成员。
图片
“279工程”三视图
1959年,279工程完成试验样车同时进行了大量测试,动力系统配套1000马力柴油发动机,由于四条履带接地压强很小和轻型坦克差不多。正是这种动力和设计,坦克虽然重达60吨,但最高速度还是能达到55千米/小时,可以轻松通过崎岖山路和沼泽地带行进。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坦克车体采用双层结构,内层是整体铸造式,外层则由铸造装甲板焊接而成。内部放置了石墨等特殊材料,关联的座圈部位经过密封处理同样具备三防功能,炮塔正面装甲厚度305毫米、倾角30度防御能力不低。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图片
“279工程”重型坦克
总体而言,无法是火力、动车还是防护能力,279工程坦克性能似乎非常优秀,但经过全面测试结果却有279个缺点。包括60吨的战斗全重,使动力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可靠性不尽如人意,而且行走装置又过于复杂,常用零配件是其他坦克2倍以上造成乘员保障负担太大。虽然四条履带抓地力更强,但带来的维护难度更大,比如更换内侧负重轮和履带就挺费劲。
正是由于上述缺点不少,再加上赫鲁晓夫认为未来战争只需要核弹,因此1961年开始,所有战斗全重超过39吨的坦克研制项目统统下马。
图片
机甲和“279工程”重型核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