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为何能幸存到秦一统天下后?是君子众多,还是明主励精图治?

西周时,卫国堪称一个大国。周公二次东征之后,将弟弟康叔封于卫(今河南淇县),管辖旧时商王畿,方圆有四百里地。相比后世分封诸侯国最大仅百里之地,卫国当然要庞大得多。
可惜,庞大的卫国在春秋后却没落得极快。
图片
公元前660年,赤狄在晋国重压之下被迫向东扩张,在荧泽(或在黄河以北)击溃了卫懿公率领的卫军,卫国第一次被灭国。其后,在宋桓公及齐桓公扶持下,卫国得以在曹(今河南滑县西南之白马故城)重新建国。卫戴公死后,卫文公“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让卫国复兴。卫文公去世之年,卫国国力从仅三十乘恢复到了三百乘,甚至还吞并了助纣为虐的邢国!
可无论卫文公再怎么努力,卫国都无法恢复到西周的鼎盛规模了。卫文公之后,东周局势愈发混乱,霸主此起彼伏。失去了往日荣光的卫国,只能在列强争霸的缝隙里艰难地苟延残喘。
眼见卫国越来越没存在感,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公元前544年,著名贤人季札访问晋国,之后到中原诸国聘问。到访卫国后,季札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卫国君子众多,不会有祸患!”在访问其他中原诸侯国时,季札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国内祸患,却对卫国如此放心、还断言卫国不会有祸患,是不是太过武断了?
要知道,在季札访问卫国前两年,昏庸的卫献公才刚刚结束内乱,坐稳了君位!
就在季札访问卫国二十二年后,卫国再次发生齐豹之乱,卫灵公差点被赶出卫国;其后,卫灵公太子蒯聩又因刺杀夫人南子失败,被迫逃出卫国;卫灵公死后,太子蒯聩与儿子卫出公互相争位,卫国又乱了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470年,卫出公被国人赶出卫国,公子黚(qián)被立为国君,卫国之乱方才告一段落!
图片
内乱如此频繁的卫国,岂能无祸患?
可奇怪的是,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卫国却直到公元前206年才被秦二世所灭,胜过了曾经的山东六国:齐、燕、韩、赵、魏、楚。为什么如此羸弱不堪卫国,能够幸存到最后?
春秋晚期时,晋国霸业已失,在齐国怂恿下,卫国曾长期与晋国作对。这让晋人十分不满,总想对卫国发起报复。
智伯荀瑶当上正卿后,某天忽然给卫国送去了良马四匹以及白璧一块。大国突然示好,这让卫敬公高兴不已,群臣也纷纷前来道贺。
图片
可卫敬公却注意到大夫南文子显得忧心忡忡,便开口问道:“大国对我们友好是好事,可您却这么忧虑,这是怎么回事?”当年卫庄公、卫出公互相争位,晋、齐两个大国在背后角力就是重要原因。现在智伯送来礼物,当然是想结好卫国,怎么不值得高兴?
南文子回答:“无功而得到赏赐,不耗费功力而得到礼物,都不可不详察其缘由。四匹良马、一块白璧,这是小国赠送给大国的礼物;可如今大国却送来这些礼物,您还是仔细考虑一下吧!”当年智伯计划讨伐仇由国,却由于道路不通,不敢轻易出兵。于是,他故意送给仇由国君一座青铜大钟。仇由国君大为高兴,立刻命人凿山填沟,修出一条平直大道来迎接这件大礼。等仇由人修好道路,晋国军队立刻顺着这条道就把仇由国给灭了!
经南文子这么一说,卫敬公也醒悟过来,马上命边境之人加强警戒。
智伯果然发兵准备偷袭卫国,可到边境上见卫人戒备森严又不得不退了回去,感慨道:“卫国确实有贤人,提前知道了我的计谋!”以前吴人季札说卫国“多贤人,没有忧患”,没想到数十年后又被一个晋国卿士给证实了。
此计不成,智伯再生一计。
他故意驱逐了嗣子颜,命他假装逃亡卫国。南文子一听这事,就觉得十分不妥:“嗣子颜是智伯的儿子,向来受宠。现在没有大过错却要逃亡,一定是别有隐情!”随即他就派人到边境告诫道:“如果嗣子颜的车超过五辆,就千万不要放他入境!”
图片
智伯听说了此事,赶紧阻止了嗣子颜前往卫国。
正是有了像南文子这样的君子在,才让卫国躲过了一次次的灭顶之灾。
进入战国后,卫国国力愈发羸弱,根本无力与强国对抗。公元前320年,在魏国高压之下,卫国国君已贬号为君,号称卫嗣君。
公元前311年,魏国又派大将翟章攻打卫国,攻克了两座城池。这次魏国大举进攻,难道是要吞并卫国了?面对魏军的步步紧逼,卫嗣君愁得是寝食难安。
图片
就在这时,魏人如耳请见卫嗣君:“我请求魏国退兵,并罢免成陵君,可以吗?”成陵君也是魏国大夫,正是魏国伐卫的主导者。竟然有人不但能让魏国退兵,还能让魏国罢免成陵君,这是什么样的运气?
虽然如耳是魏人,可此时已成了卫嗣君最后的救命稻草:“先生如果能做到,我请世世代代以卫国来侍奉先生!”
得到了卫嗣君的重托,如耳先去见了成陵君,说:“以前魏国攻打赵国,切断羊肠道,攻克阏于,就要把赵国一分为二。之所以没能消灭赵国,是因为魏国作了纵约长。现在卫国即将亡国,他们正向西请求服侍秦国。与其让秦国来解救卫国,还不如魏国来解救卫国,那样卫国必将永远感激魏国!”
当前秦国对三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卫国求秦国帮忙,秦惠王很可能会出兵。如果秦国出手,魏国一定无法灭卫;那样卫国就必将成为秦国帮凶,对魏国大为不利。想到这,成陵君答应了如耳的请求。
可成陵君没想到,如耳还别有阴谋。
如耳随后又拜见了魏哀王:“我见过卫君了。卫国原本是周王室分支,虽然是小国,但宝器众多。现在卫国正逢大难,可宝器却始终不献出来,是因为他们觉得无论是攻打卫国还是放过卫国都不是您作主!所以,即便卫人献出宝物,也不一定归于大王。我私下想,谁先建议放过卫国,那一定是接受卫国贿赂之人!”成陵君位高权重,隐隐对魏哀王构成了巨大威胁。如耳说出这话,让魏哀王的疑心病更重了。
图片
如耳出宫后,成陵君随后就入宫,当面劝说魏哀王放过卫国。魏哀王大惊,之后他虽然同意放过卫国,却将成陵君罢免、终身都不再召见他!
因为如耳成功离间了魏国君臣,卫国又一次逃过了劫难!
然而,祸不单行。
就在魏军退却后不久,秦国大军又杀来,围攻卫国的蒲邑(今河南长垣)。魏国军队刚撤退,更强大的秦军又接踵而至,看来卫国今年注定是难逃一死了。
图片
这次率秦军攻打卫国的不是别人,正是秦惠王之弟樗里疾。虽然是秦王之弟,樗里疾却是凭战功一路晋升而获得封君之爵位。这次攻打卫国,樗里疾也是想另立战功。不过,正当蒲城之战打得火热之时,却突然出了意外:秦惠王去世,儿子秦武王被立为新君!
虽然恰逢国难,但樗里疾深知此时突然退兵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更何况,攻下蒲城也是给新王献上登基之礼。念及于此,樗里疾便坚定了不退兵的想法,反而加强了攻势。
面对强大的秦军,卫人无法,只能委托韩人胡衍代为游说樗里疾退兵。
因为向来与韩国交好,所以樗里疾愉快地接见了胡衍。见面后,胡衍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您进攻蒲城,是为了秦国还为了魏国?一旦蒲城被秦所占,那么卫国恐怕就要转身投入魏国了。失去河西之地后魏人没能重新夺取回来,这是因为魏国衰弱了。假如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就必然再度强大;魏国强大了,秦国黄河以西的土地就危险了。如果损害秦国而给魏国带来好处,那么新秦王一定会怨恨您!”秦武王虽然是樗里疾侄儿,但毕竟与兄弟又隔了一层。现在樗里疾拥兵在外还迟迟不回国奔丧,确实容易令新王起疑心。万一攻下蒲城却令魏国吞并了卫国,确实是对秦国不利,新王还会原谅自己吗?
想到这,樗里疾也犹豫了:“那该怎么办?”
胡衍趁机劝道:“您放弃攻打蒲城,我替您劝说蒲城守卫也不要再打了,以此让卫国国君感激您的恩德。”
双方停战可以让秦军全身而退,樗里疾也没二话,马上就同意了。
图片
进入蒲城后,胡衍却故意吓唬卫人:“樗里疾知道蒲城已是困难重重,声称一定要攻破蒲城。现在唯有我能让樗里疾停止进攻!”
蒲城守卫听了,马上拜了两拜,并献上黄金三百镒,说:“秦军如能撤退,我将请卫国国君重赏于您!”
胡衍从蒲城拿到了酬金,转手就送给了樗里疾,樗里疾也就顺势撤军了。
卫国艰难地应付着来自列强的攻击,已经疲态尽显。虽然在春秋时代卫人还能自豪地声称卫国君子众多,但战国时代卫国君子更多是为其它强国服务,却鲜少留在国内。这两次卫国的危机,都是依靠外人帮忙才侥幸逃过一劫。照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哪个强国看卫国不顺眼,就能立即吞并它。
不过,此时卫嗣君似乎醒悟过来,开始励精图治。
图片
一位卫国罪犯逃入了魏国,为此卫嗣君开价百金想要赎回这名罪犯,可魏人却偏偏不肯给。引渡罪犯遇挫,卫嗣君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要将左氏(卫邑,今山东定陶西)献给魏国以换回这名逃犯!卫国群臣大惊失色,纷纷前来劝阻:“以百金之地来换一个逃犯,恐怕不合适吧?”
可卫嗣君却很决绝:“治理得安定不在国小,治理得混乱不在国大,用教化来教导百姓,三百户之城足以治理太平;假如百姓不懂廉耻,就算有十座左氏城,又有何用?”
为弘扬法制,不惜送大国土地,足见卫嗣君励精图治之心!
听说此事后,魏王感慨道:“国君要治理国家却不听从他,这不吉祥。”然后,魏国就不附加任何条件,主动将这位逃犯送回了卫国。
看起来,卫嗣君应该是位明主。可为何卫嗣君执政数十年,卫国却每况愈下呢?
就在同一年,卫嗣君突然卧床不起。
这时卫人富术就劝大夫殷顺且:“您听我的话去劝谏国君,不要增减一句话,国君一定会亲近您。人活着时的所作所为,与将死时是完全不同的。国君在世时,贪图美色,喜欢重用緤(xiè)错、挐(rú)薄这样的小人。群臣都以为国君轻视国家而贪恋美色,不会有人跟他谈论国事。您去对国君说:‘您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很荒谬,緤错在国内独断专行,挐薄却与之同流合污。从今往后,卫国后人必定无法祭祀祖先了!’”
图片
病榻之上的卫嗣君听了这话,却连连称赞:“说的太好了!”他马上将殷顺且任命为国相,并交待后事:“我死后,卫国就交给你了!”
卫嗣君死后,殷顺且就扶持太子期为国君,并把緤错和挐薄都驱逐了。
以此而言,无论是季札所看到的卫国君子众多,还是卫嗣君的励精图治,都不足以说明卫国为何能幸存到秦一统天下之后。卫国确实“多君子”,但卫国君子在战国时更多是在为其它强国服务,如吕不韦、吴起等人;卫嗣君也许想过要励精图治,可这不过是寿命将尽时的突然醒悟,并不足以改变卫国命运。
那卫国凭什么比韩、赵、魏、楚、齐、燕等等其他强国生存得更长久?
图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者就停在树边,却不准备砍伐它。庄子很奇怪,上前问为什么。伐木者回答:“这棵树没地方可用!”庄子听了,不由得感慨道:“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享天年!”
自春秋早期以后,卫国就踏上了衰败之路;春秋晚期的内乱频繁,使得卫国就更难以对其他国构成威胁。因此,进入战国后卫国默默无闻,根本成不了大气候。正因卫国“不成材”,不会对列国造成威胁,才能在列强环视的乱世中幸存下来,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后。
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卫以无为而胜过山东六国!
不过,虽然胜过了山东六国,可在秦二世手中最终还是将卫国给灭了——“不成材”,终究还是成不了卫国的永久护身符!
——完——
作者|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