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壬辰卫国战争,明朝帮助属国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朝鲜历史:壬辰卫国战争,明朝帮助属国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关键词:党争、卫国战争
前因
朝鲜国内士林派和勋旧派的明争暗斗,党争不断,政局不稳,对外防御能力极弱,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图片
▲朝鲜士林派剧照
后果
战后的朝鲜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政府不得已采取加收重税,举办农奴阶级也可以参加的科举考试来缓解社会压力。
过程始末
1、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卫国战争,这是一场是朝鲜人民击退倭寇大规模武装侵略,保卫祖国疆土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遏制了日本在东亚的侵略野心。
16世纪末,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的,国内诸侯很不服气,叛乱的苗头随时随地可能破土而出,于是他将目光投向海外。
1591年6月,丰臣秀吉派使者告知朝鲜宣祖李昖,打算在第二年春天借道朝鲜攻打明国,希望得到协助。
图片
▲明朝名将李如松
得知此意的李昖想了想,朝鲜历来跟着明朝,过得挺好,日本离得远,实力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权衡利弊后,果断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请求。
丰臣秀吉正好拿住这个借口,于次年4月令他的部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率兵大举入侵朝鲜。战争初期,朝鲜节节败退。
图片
▲丰臣秀吉
这个时候的明朝早已将北方游牧民族压制多时,朝鲜几乎没有动武的时候,只要跟着明朝就有安定的环境,哪里还有像样的军备。
宣祖和大臣听闻日军大举入侵,惊慌失措,连忙派几个得力将领赶赴前线。这时日军已经侵入到忠清道一带,朝鲜军队也全线崩溃。
宣祖一听,这是极端不利战局,立马遂弃城北逃至鸭绿江边的义州。而日军渡过汉江攻占汉城,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图片
▲宣祖剧照
但是,一颗朝鲜将军却让日军吃了苦头。日本海军绕至西、南海岸,配合陆军占朝鲜领海岸地区,遇到了将领李舜臣。
这个天才将领研发了一种威力巨大、适合作战的龟船,提早做好了迎战的准备。1592年5月7日,李舜臣率领的舰队在玉浦前海发现日军的敌船50多艘,李将军身先士卒,带领水师闯入敌阵,经过数小时激战,击沉敌舰大半,日军不敢再抵挡,李舜臣乘胜追击,将其全部歼灭。
这次海战取得大捷,朝鲜总算看到了一点复国的希望,但是这希望还是太微弱。想要复国,必须取得明朝的支持。
图片
▲朝鲜名将李舜臣
2、流亡期间求助明朝
宣祖李昖流亡义州之后,不断地派使臣前往北京,除了向明朝皇帝提交正式国书请求外,还不停游说明朝阁臣、侍郎、宦官等,甚至表示愿意内附明朝,只求明朝能够尽快出兵。
但对于明朝而言,朝鲜的告急让人生疑,因为东北的女真人也打过朝鲜,明廷不相信朝鲜能这么快被倭寇吞并。甚至怀疑朝鲜与日本勾结想引明朝入瓮。
为了使明廷释疑,李昖将日本威胁朝鲜的文书转交给明廷,以示绝无二心。最终明神宗与群臣才相信日本侵略朝鲜,意在中国的野心,遂答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于7月派出5千名精锐入朝。
图片
▲宋应昌(1536年-1606年)
12月又命宋应昌为经略总理入朝军务、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领4万人上阵杀敌。
1593年中朝联军围攻平壤,8日晨,总攻打响了,炮声震耳欲聋,中朝联军破城而入,随后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明朝军队大将李如松的坐骑被敌炮击中,他立即换马,继续冲锋陷阵。猛将吴惟忠胸部中弹,血流如注,毫无畏惧。
另一员老将骆尚志被巨石砸伤了腿部,仍奋力登城。中朝联军收复了平壤,战局得到扭转。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丰臣秀吉假惺惺地提出与中朝方面和谈。在朝鲜主和派的配合下进入停战协商阶段。
但他们哪里知道丰臣秀吉是明里停战和谈,暗地积极备战。经过长达三年的“和平交涉”,丰臣秀吉自恃有了充分的准备,于1597年2月撕毁和约,重启战端。
图片
▲明神宗
令丰臣秀吉没想到的是中国明朝再次派出7万陆军赴朝参战,还增派了以陈璘、邓子龙为首的5千名水军支援朝鲜。日军在中朝水陆夹击下,屡战屡败,丰臣秀吉骑虎难下。
于1598年郁郁而终,并在临终前留下从朝鲜撤兵的遗命。得知这一消息的中朝海军于露梁进行阻截,挫伤大量日本逃兵。
至此壬辰卫国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图片
▲朝鲜卫国战争
结论
壬辰卫国战争整合了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使得日本三百年内不敢再侵略邻国,奠定之后东亚三国之间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参考文献】《成宗实录》《万历朝鲜战争》
【作者】史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