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搜救、废墟破拆、狭小空间救援 千名消防员上演救援大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戴伟
犬搜救、废墟破拆、狭小空间救援、航空运输投送……5月8日,“使命召唤•齐鲁砺剑—2021”地震灾害救援跨区域综合实战拉动演练全面展开。来自全省16支地震灾害救援队的1300余名消防指战员,在演练现场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开展救援,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一场“地震救援大片”就此上演。
图片
“慢点,慢点,一定要注意安全。”5月8日9点半上午,“震区”现场某居民楼三层,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正借助专业器材,对天花板进行支撑加固。
“通过前期侦查,我们发现有人员被困四楼。”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副总指挥田洪彬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图片
原来,5月7日晚,包括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内的16支参演地震灾害救援队先按照救援区域划分领受作战任务,并连夜对灾情现场开展侦察、灾情评估及营救方案制作等任务。
图片
灾情现场,侦查员按照规程仔细对灾情进行摸排,除了用肉眼观察、呼喊搜寻外,还利用雷达测试仪、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装备对幸存人员进行搜寻定位,对现场暗藏的危险点,侦查员则会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在实施救援时重点关注。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6支地震灾害救援队携带必要的现场救援器材装备和持续操作所需的生活物资,依次进入救援区域,对被困人员展开破拆施救。
图片
“现在被困人员在四楼,但通往四楼的救援通道堵塞。”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副总指挥田洪彬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经过多方考虑和衡量,他们制定的救援方案就是向上对三层和四层之间的楼板进行破拆,从而打通生命通道。为了防止在破拆时,天花板出现坍塌形成二次伤害,消防员则需要借助专业器材对头顶的楼板进行支撑保护。
10点5分,伴随着支护组完成支护作业,破拆组搭建好作业平台,消防员利用冲击钻先对天花板打孔。
“喂,有人吗?听到了吗?”不到10分钟,消防员就成功在天花板上打出一个直径几厘米的观察孔。利用“蛇眼”探测仪,他们发现被困者躺在四楼处于“昏迷”状态,面对救援人员的呼救毫无反应。
图片
“快,马上破拆。”情况紧急,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立即开始向上对天花板破拆。
十厘米、二十厘米、三十厘米……伴随掉落在消防员头顶、肩上的碎石末越积越厚,一个方型的救援通道也在慢慢扩大并逐步打通。
图片
11点25分,救援通道打通,两名消防员携带急救箱、多功能救生担架通过拉梯进入四楼,对伤员包扎、简单救治,再转移至三楼。
图片
与此同时,在三楼阳台处,另一个绳索救援通道也在搭建中。“通过这条绳索通道,我们就能迅速将伤员从三楼转移至一楼的安全地带。”田洪彬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图片
11:58分,消防员利用迅速搭建的绳索救援通道,成功将被困者从三楼快速转移至一楼的安全地带。
图片
尽管略有疲惫,可顾不上拍去身上的厚厚灰尘,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又迅速集结在另一处灾情现场展开了救援。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进入灾情现场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搜救犬机动专业支队。10名训导员携10头搜救犬进入指定救援区域,对被困人员进行搜索定位。由于搜救犬拥有超级灵敏的听觉、视觉和味觉,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拥有超能力的“消防员”。
图片
而在搜救犬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还发现居民楼下设置有一个人体气味导流罩,一名消防员藏身罩内,一根十余米长的塑料软管从导流罩内伸出,一直延伸至居民楼内。“这比单纯的藏人搜救更难。”现场,山东消防搜救犬机动专业支队的邵帅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揭秘”:塑料软管的另一头就藏在该居民楼某层的杂物中,“这是模拟人员因地震被困深层废墟,仅有少量气味会通过缝隙漏出。这对搜救犬和训导员来说,难度更大,也更贴近实战”。
断崖救助、深井救助、在仅容一人的狭小空间内破拆救援……全省16支地震灾害救援队的1300余名消防指战员为尽快将被困人员救出,在灾情现场也是分秒必争。
下午6点,伴随着两驾消防救援直升机将伤员快速转运,5月8日的演练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国家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消防救援队伍开展这次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坚持‘实兵、实战、实装‘,采取不打招呼不漏细节没有预案随机拉动的模式,全要素全时段的模拟地震灾害救援的全过程。”5月8日,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李建春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表示,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检验队伍快速集结、编队行进、装备携行、宿营搭建、现场救援及通讯、宣传和战勤保障等能力,磨合各单位应急联动响应的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分层级对演练进行系统总结,对演练所有项目科目进行复盘,及时总结作战经验、查找不足,确保我们消防救援队伍全面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