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攻克天京:再次出山时,胡林翼已经为他打好基础

1864年7月19日,这应该是“中兴名臣”曾国藩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他收到前方发来的战报,嫡系“吉字营”湘军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1852年,曾国藩开始训练湘军,经过12年拼杀,中途两兄弟曾国华阵亡、曾国葆累死,才得以灭亡太平天国,成就一番事业,这代价确实很大。
灭亡太平天国,湘军功不可没,曾国藩也因此成为“中兴名臣”。那么,曾国藩为何能攻克天京呢?要知道,曾国藩前期战斗,以失败为主,被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压着打,非常狼狈。但是,再次出山时,曾国藩打仗顺风顺水,最终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其实,曾国藩能攻克天京,在他再次出山时,胡林翼已经为他打下基础。
图片
谈起湘军,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曾国藩,以及他赫赫有名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最终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那么,这话对还是不对呢?其实,这话只对一半,曾国藩确实是喜欢“结硬寨,打呆仗”,但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再则,曾国藩也不是一直主持湘军事务,中途他有段时间离开前线,被咸丰“雪藏”起来,若非胡林翼保荐,曾国藩很难再次出山。
1854年4月,曾国藩从衡阳北上,率17000湘军驻守长沙,开始正式与太平军战斗。此时,曾国藩并非“结硬寨,打呆仗”,而是正面与太平军厮杀,且正面攻坚作战,直接强攻坚固城池。结果呢?曾国藩屡次被翼王石达开吊打,湖口之战、樟树之战,湘军惨败而归,主力军团元气大伤。石达开经略江西时,曾国藩直属部队损失殆尽,湘军士气低迷。
图片
江西战争遭遇惨败,曾国藩官场也失意,成为众人嫌弃对象。办理湘军时,曾国藩没有实际职务,没有地方军政大权,只是一个空头的湖南“帮办团练大臣”而已。什么叫“帮办团练大臣”?就是协助巡抚办理团练武装,协助八旗、绿营镇压太平军。换句话说,此时曾国藩就是“炮灰”,而不是大清军队的统帅。
没有地方实权,还喜欢跟太平军正面硬抗,且强硬攻坚,结果自然很惨。江西之战惨败,江西巡抚文俊等更是歧视他;地方官员纷纷在饷银问题上为难湘军,曾国藩寄人篱下之感觉非常难受。为此,曾国藩决定以退为进,他以回家给父亲“丁忧”为由离开前线,希望咸丰皇帝能够下旨“夺情”挽留。谁知,咸丰皇帝不吃这一套,直接让他回家“丁忧”,且从未打算再次重用。如此,曾国藩离开了湘军,灰溜溜回到老家。
图片
曾国藩离开前线,湘军由谁来主持呢?答案是,胡林翼,此人综合能力比曾国藩还要厉害。
曾国藩评价:“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还说胡林翼才能是自己的十倍,“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
《清史稿》评价:“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借,其成功且较难。”
王闿运《湘军志》评价:“中兴之业,实基自胡”,意思是,清朝的中兴大业,胡林翼奠定基础,曾国藩只是继承而已。
胡林翼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他综合能力很强悍。曾国藩率湘军在江西征战时,几乎连战连败,若非石达开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战斗,曾国藩在南昌就成为俘虏。此时,胡林翼主持湖北战局,湘军一边围困武昌城,一边抵御太平军增援部队,且连连获胜。石达开摧毁“江南大营”后,率4万兵马增援武昌,结果被胡林翼阻挡在战场之外,直到“天京事变”爆发都未能靠近城池。
图片
湖北战场、江西战场一对比,曾国藩显然不如胡林翼能打。所以,曾国藩回家“丁忧”,咸丰并未挽留,因为他将胡林翼视为顶梁柱。为此,咸丰皇帝不惜授予胡林翼湖北巡抚职务,让他成为封疆大吏,管理一方。要知道,曾国藩苦苦谋求湖北巡抚一职,但咸丰就是不给他。1855年,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1860年,曾国藩才署理两江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那么,为何胡林翼在湖北就能搞定太平军呢?要知道,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尤其是两广“老兄弟”,更是悍不畏死。胡林翼攻打武昌,还要迎战石达开亲率的4万增援部队,结果还能打赢,确实不简单。此时,石达开是曾国藩的克星,经常压着曾国藩打。能够击败石达开,胡林翼确实有料,军事能力没得说。那么,胡林翼凭什么击败太平军呢?答案是,组建新兵种,并采取新战术。
图片
胡林翼很清楚,曾国藩“农夫与读书人”的湘军练兵模式看起来很不错,但战斗力不敢恭维。原因很简单,农夫有家庭,不一定会卖命;读书人嘴巴能说,不一定能干实事。此外,淳朴农夫(曾国藩喜欢在老家招募)、读书人数量不多,扩充军队非常难。正面硬拼,强攻城池,这是最“下策”,连孙子都嫌弃。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胡林翼认真分析湘军、太平军优缺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胡林翼认为,太平军擅长运动战,在大范围内机动作战,这是湘军所不能比拟呢。原因很简单,清朝是分省布防,督抚各自镇守疆土,军队协同作战之能力非常差。但是,太平军缺点也明显,就是缺乏攻坚战的重型武器,且没有专业化水师。此外,太平军主要城市都位于长江沿岸,没有水师协助,很难长期坚守。
图片
如此,胡林翼主持湘军期间,对湘军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从士兵招募、军队组建、战术方式等方面做了改变。士兵来源,不再是农夫,而是地痞、流氓、天地会;将领不再是读书人,而是行伍出身,有战斗经验者。1855年,胡林翼让鲍超去湖南招募士兵,组建“霆军”,就是此种建军模式,此后湘军各部延续,军力急剧扩张。
军队组建,则是水师、骑兵、步兵协同作战,重点引入多隆阿兵团,让索伦骑兵充当突击力量,这在争夺安徽之战中显示出巨大威力。战术方面,不再正面强攻坚固城池,而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今天下之大局,不以得城为喜,而以破援贼为功。”凭借大清国力优势,耗死太平军。武昌、九江、安庆、天京被湘军攻克,都是困死对手、饿死对手,然后夺取城池。
图片
1861年9月,胡林翼在武昌病逝,此时湘军凭借此种战术,相继夺取武昌、九江、安庆,同时“围点打援”时消灭了大量太平军精锐,陈玉成军团被打残,不成气候。1864年7月,曾国藩率湘军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其所采用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凭借大清国力以及水师优势,耗死对手。
换句话说,就算没有曾国藩,若是胡林翼身体无恙,由他来节制各路兵马,湘军一样可以攻克天京。可以说,曾国藩攻克天京,胡林翼已经打下基础。《清史稿》评价:“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借,其成功且较难。”可谓是一语中的。
参考书目:《湘军志》、《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