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丨“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阿拉善”文学、摄影、视频作品巡展(一)

图片
由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阿拉善日报社、阿拉善广播电视台、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阿拉善盟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阿拉善”文学、摄影、视频作品创作大赛初评已经结束。经过综合评定,现进入网络巡展环节(一二三等奖作品将于颁奖之后巡展)。
图片
即日起
将推出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阿拉善”
文学、摄影、视频作品巡展
一起来欣赏吧!
图片
视频作品
Video
作品名称:沙漠绿洲
作者:罗巴格那
摄影作品
Photography
图片
作品名称:家乡的骆驼山
作者:阿拉德尔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名称:《大漠明珠—居延海》(组图)
作者:斯琴巴图
图片
作品名称:怪柳花
作者:李常辉
图片
作品名称:绿之梦
作者:罗巴格那
图片
作品名称:沙漠深处绽放扁桃花
作者:斯琴巴图
文学作品
literature
大漠植绿寄初心
作者:何爱羚
在我国北部边疆古丝绸之路边关要道上,在神舟飞船升起的地方,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有一片苍茫、神奇、雄浑、多彩的土地,这里天高地阔、驼铃悠远,这里金沙起舞、胡杨婆娑、山清水秀、生物多样;这里景色独特、历史厚重……。这就是我的故乡——苍天般的阿拉善。
中国秘境——阿拉善,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万,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沙漠最多、土地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境内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沙漠和戈壁占国土面积的98.5%,适宜人类生存的国土面积只剩下1.5%。阿拉善,昔日是我国沙尘暴的重要策源地和西北路径的主要通道;作为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恶化,动植物种类稀少、结构简单,多为蒙古野驴、野骆驼、马鹿、盘羊和旱生、超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四大沙漠像四条搅翻天地的黄龙,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存,阻碍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绿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植树造林就是种植生命,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带着这股对风沙、土地荒漠化彻骨的亲身苦痛,带着对生命绿色的无限渴望,七十年多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一代代阿拉善国有林场干部职工和大漠人,犹如梭梭般扎根荒漠,犹如骆驼般无怨无悔,在大漠戈壁中进行着顽强不屈播撒绿色、防沙治沙、还阿拉善蓝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伟大斗争。
阿拉善第一代林草人——“守山愚公”李克林,今年已经86岁了,他是新中国贺兰山林区的第一批护林员,文化程度不高,身材清廋,一生酷爱林区。护林员一干就是40多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穿梭于荆棘野草之间,攀援于峭壁高崖之上。累了,在林间打个盹;饿了,抓一把炒面充饥;渴了,喝口山泉。四十多年了,风雨无间,霜雪无阻。山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他的挚爱。老护林员李克林最担心的莫过于旱季的火情。有一年,哈拉坞马莲井子沟雷击起火,他火速上报、及时组织扑救,一次次的险情就在他们那一代国有林场人的坚守敬业中化解。他走过的路能绕地球多少圈?谁也说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阿拉善盟的成立和时代奋进的脚步、西部大开发的浩荡春风,一个植绿荒漠、再造秀美山川的行动在辽阔的阿拉善大地上掀起了高潮。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中的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工程在阿拉善相继实施。腾格里沙漠飞播造林打破了国际治沙权威关于深度沙漠无法飞播造林的论断,硬是在腾格里沙漠东缘绘出了一幅沙拐枣、花棒、梭梭等各类沙生灌木在沙丘上抽枝吐绿、充满活力的绿色画卷。生态建设保护形成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的良好局面,阿拉善走在了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此时此刻,我们深深地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黑河断流,额济纳胡杨林由于干旱缺水濒临树枯草死的危机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黑河集中调水,救活了居延海,救活了胡杨林,拯救了阿拉善!“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的佳话从那时起,一直在草原上被传为佳话。对此,我们也深深地记得阿拉善第二代国有林场人刘洪贵、马维荣、李天琪、刘宏义、李德平等一批批典型模范人物,他们用忘我执着、顽强不屈、永不言弃的国有林场人、大漠人的初心和事迹,感动着阿拉善草原的天、地、人。1985年,年仅19岁的李德平从内蒙古伊盟农牧业学校毕业,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额济纳旗,扎根戈壁林业战线二十年,以一副铁脚板走遍了全旗沟沟坎坎,参与了柽柳林免遭柽柳条叶甲虫防灾、荒漠河谷胡杨残林复壮更新等研究,以实实在在的绿化荒山、兴林富民的光辉业绩和在工作岗位上以身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集中展示了阿拉善漠野第二代国有林场人的优秀品格和奉献精神。
“芨芨草绿入望迷,红柳胡杨阔天边。”走进新时代,新一代阿拉善国有林场人、阿拉善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的教导,以“阿拉善不是粮仓,也不是牧场,保护好2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就是对国家、自治区最大的贡献”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弘扬改革精神,编织绿色憧憬,在绿色与荒漠的抗争、不屈与风沙的较量中,持续描绘、书写着“大漠戈壁添绿色,生态屏障锁黄龙”新的植绿篇章:截止2019年9月,阿拉善盟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成效显著,公益造林、义务造林又汇聚起阿拉善生态建设的新力量。全盟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建设治理任务432.99万亩。其中:营造林1890.49万亩(飞播造林631.7万亩、封沙育林427.8万亩、人工造林759.09万亩、退化林分及森林抚育71.9万亩),退牧还草2542.5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2078.9万株,重点区域绿化74.65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238.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期的2.96%增加到8.01%。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阿拉善境内有各类野生动物193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如蒙古野驴、野骆驼、马鹿、盘羊、猎猫、天鹅、蓝马鸡等;境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肉苁蓉、麻麻黄、甘草、锁阳、苦豆子、山沉香等属野生名贵中药材驰名中外,其中:驰名的“沙漠人参”阿拉善肉苁蓉肉质肥厚,芸油性大,保健疗效强,面积632万亩,年贮藏量20万公斤;作为蒙药、藏药主药之一的山沉香,全国唯阿拉善独有,贮藏量80万公斤。每年春秋草原最美的季节,贺兰山巍峨苍翠、松涛阵阵,大漠苍茫、浩瀚无边,野驴、野骆驼、马鹿、盘羊、苍狼、猎猫出没奔跑、好生热闹;居延海湖水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游翔浅底,天鹅、大雁、仙鹤直击长空,瀚海大漠生物多样性的景色无不使人陶醉而流连忘返!
讲到这里,我一定要告诉大家一个不是国有林场人、胜似国有林场人的老共产党人——苏和“不忘初心、播撒绿色”的故事。2004年,57岁的苏和主动辞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职务,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带着老伴在荒无人烟的居延黑城子播撒绿色、防沙治沙。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荒漠戈壁上种下约9万株树苗,连成了长约3公里、宽约500米的一大片林地……。2014年4月28日,苏和老人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他是阿拉善大地上第一个获得如此崇高荣誉的播撒绿色的人。
梭梭是一种生长在荒漠地区,有着极强耐旱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的灌木,梭梭根部寄生的肉苁蓉又被誉为“沙漠人参”,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梭梭对人要求的很少,但给人、给大地奉献的却很多。在大漠戈壁添绿色、锁黄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英雄史诗中,我们阿拉善生态环境人、林草人和千千万万植绿人的品质、风格,多么像漠野的梭梭、胡杨啊!
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走进阿拉善生态环境人、林草人、植绿人生活和心灵深处的日子里,我常常为他们对阿拉善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深深地感动着。是的,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阿拉善生态环境人、林草人、植绿人就是凭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敢于与荒漠风沙搏斗的勇气、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初心不改”的优秀本色和守望大漠甘于奉献的骆驼胡杨精神,已经创造了一幅幅阿拉善大漠植绿、勇锁黄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美画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阿拉善生态环境人、林草人、植绿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植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好阿拉善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山——贺兰山,护理培育好世界上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地之一——额济纳胡杨林,进而建设好全盟植绿生态安全屏障,持续保护好阿拉善生物多样性、营造人与大自然命运共存目标环境的明天,我们一定会实现将阿拉善打造成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的美丽梦想!
我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