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特刊|北洋舰队炮塔铁甲舰-镇远号

文|老白 每周二、五更新
北洋舰队炮塔铁甲舰“镇远”号(1882年)
1885年服役时,炮塔铁甲舰“镇远”号是中国最大的军舰,尺寸规格在整个亚洲也是首屈一指。它的服役时间超过30年,既加入过清朝的北洋水师,也曾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一员,并推动了两国军事政治格局的演变。即使在1915年退役后,甚至直到现在,它都没有退出中日关系和亚洲海上秩序的舞台。
▲讲堂特刊视频
起源
图片
在内忧外患之下,到19世纪中叶,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为应对时局,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满族官僚发起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它后来被称为“洋务运动”。其核心是发展军事工业,意在借助西方军事技术,对内维持清朝统治,对外抵御外国入侵。
图片
其具体措施包括兴建兵工厂、造船厂和聘请外国顾问,后者将负责监督中国工匠,提供新工艺和新技术培训。
图片
虽然这场运动的重点是陆军建设,但清朝仍组建了四支完全不同的地方性舰队一他们分别是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分别以威海卫、上海、福州和广州为基地。
图片
虽然北洋舰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1年,但它真正成形是在日本海军崛起之后的1879年,正是倚仗海军,日本吞并了琉球群岛,将其设置为冲绳县,让当时的清政府受到很大的刺激。
图片
当时四大舰队中的北洋舰队,有一位灵魂人物,他就是李鸿章(1823- 1901年)。李鸿章曾在1870-1895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对来自东海彼岸的威胁心知肚明。
图片
从各种关系上看,北洋舰队其实并不算是当时清帝国的海军,而更像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这只海上军队的使命是从海上保护京畿地区。
图片
北洋舰队的发展离不开李鸿章,在发展的早期清王朝的海军风头其实是被南洋水师霸占的,后来李鸿章把大部分的海防资金都投向了北洋舰队,并有意识地效仿了英国皇家海军进行发展。
图片
在1880年7月李鸿章向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发去电报,要求他向德国斯德丁(Stettin)的伏尔铿船厂( AG Vulcan )订购炮塔铁甲舰,此舰就是“定远”号。
图片
在第二年又订购了性能与之完全相同的二号舰‘镇远”号。在当年连同所有舾装品在内,“定远”号和“镇远”号的单舰造价就达到了620万帝国马克。
设计和施工
图片
德国建造的“定远”和“镇远”号是在福建船政学堂几位毕业生的监督下进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刘步蟾和魏瀚。其中,“定远”号于1881年3月铺设龙骨,并在同年12月28日下水。1882 年3月,“镇远”号在同一个船台上正式开启修建工程,并在1882年11月28日下水。
图片
这两艘战舰的舰体和线型几乎与1877年下水的“萨克森”号( Sachsen )装甲巡航舰完全一致,可以当做是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次舰,毕竟是建造于德国。
图片
但是当时的北洋水师还是比较钟情于英国的战舰,当时要不是俄国的干扰,一开始的计划是从英国采购战舰的,因此这两艘战舰的舰体中部设置的两座炮台就主要效仿了英国的“不屈”号( HMSInflexible, 1876 年下水),以及较小的“阿伽农”级( Agamemnon class )和“巨像”级( Colossus class )。
图片
“镇远”号全长297英尺、宽63.6英尺,吃水深度为19.4英尺,标准排水量为7144吨,包含含400吨煤和24吨粮食满载排水量为7335吨。
图片
舰体主要采用钢铁支撑,前部配备有撞角艏,防护系统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铁甲堡技术,舰体自上层建筑到舷侧水线及水线以下,以305~355毫米的钢面铁甲将军舰除首尾部分外的船体紧密包裹,这套系防御系统覆盖了炮台、弹药库和机舱,装甲的总重量为1461 吨。当时制造出来之后成为德国造船工业中第一型采用复合装甲的军舰,为后来的德国舰船工业提供了技术积累。
图片
镇远号的动力系统采用八座克虏伯锅炉将蒸汽提供给两部卧式往复蒸汽机进行动力输出。这些蒸汽机为复合三缸式,由克虏伯工厂生产,功率为7200马力,在试航时曾让战舰达到过15.4节的最高航速。
图片
“镇远”号的为锅炉配备了高达1000吨的载煤量,在10节航速下续航力为4500海里,当时为了完成从波罗的海到渤海的远航,军舰上还配备了风帆和索具。
图片
但是由于战舰的重心位于前方,毕竟主炮塔就在前方,因此该舰航行时存在一定的艏倾现象。在船员的日常生活方面,舰上携带了三部70千瓦的发电机,这些发电机主要给240盏电灯和两部探照灯提供电力,并且还配备有海水净化设备,可将淡水提供给舰上20座储水罐,以满足330名舰员饮用所需。
图片
在武器配备上,“镇远”号的主要武器包括四门克虏伯12英寸20倍径后膛炮,主炮都被1英寸的钢制防护罩保护着,呈交错式布局,并且都具备朝同侧齐射的能力,不过同向齐射会破坏舰上的轻型飞桥,主炮搭载了197枚12英寸炮弹,每枚炮弹重达725磅,理论最大射程为8530码。
图片
除了主武器之外,舰上还安装有两门克虏伯5.9英寸40倍径火炮,这些火炮安装在舰首和舰尾的单管炮塔内,周围有3.5英寸厚的垂直装甲和1英寸厚的护罩保护。
图片
二级武器包括八座1.5英寸马克西姆-诺登菲尔特(Maxim-Nordenfeldt)型速射炮,并且在交付的时候该舰又增添了两门霍奇基斯( Hotchkiss)型1.85英寸副炮。同时还有安装在舰首和舰尾的三具15英寸鱼雷管,鱼雷管配备有21枚鱼雷。镇远号上还随船搭载了三艘鱼雷艇和一艘蒸汽哨戒艇,必要时可以吊入海中对敌人发动攻击。
图片
定远号战舰于1883年5月竣工,镇远号于次年4月竣工,但是当时的中法战争的爆发,这两艘战舰直到1885年7月,才悬挂着德国商船旗,在德国船员的操纵下驶向中国。
图片
在当年的11月抵达天津的大沽港,并在当地与中方完成交接, 当时交付的时候,该舰采用了英国皇家海军式的涂装,船体呈黑色,水线附近有一条红色色带纵贯全舰,上层建筑为白色,而烟囱、桅杆和炮塔则涂着浅黄色,舰首装饰着代表清王朝的金龙,至此正式加入北洋舰队服役,成为北洋舰队的骨干力量。
图片
当时战舰上的人员配置是40名一等水手、50名二等水手和50名三等水手,此外还有升火、管旗、鱼雷匠、电灯匠、厨师、文案和医官在内的各色人员,他们主要居住在主甲板前半部分的通舱和单间中,和军官住舱之间被发动机舱隔开。
图片
大部分的教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从英国德国和美国找来的,这些技术人员提供枪炮、水雷鱼雷和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指导,而其他的水兵大多数是从当地驻军和老式舰船上抽调的,北洋舰队本身的用人制度是自成体系的,所以舰队中任人唯亲的情况普遍存在,唯才是举的情况很少,因此北洋舰队中最大的舰只镇远舰上的人员有很大的分派问题。
图片
在当时的北洋舰队运作经费方面,北洋舰队的经费并非由清政府拨付,而是直接筹措自各个地区,包括广州和福州在内七个口岸海关年收入的40%、上海海关收入的8%、江浙两省关税-40万两白银、江西福建和广东的每年30万两白银。
图片
镇远号在日常运维使用和人员费用中,每月的花费达到了5387两白银,虽然舰上的有严厉的条例,但是晚清政府的官员腐败问题依然在舰上存在。
日本海军与北洋舰队
图片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 镇远”号和北洋舰队的各主力舰只一起在1886年、1891年和1892年对日本进行了训练远航,并访问了长崎、佐世保、神户、横滨和横须贺。这些远航是李鸿章本人提议的,他不仅希望用远海演习来提高舰队的操舰技巧,还希望彰显国威和推动对外交流,并让日本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北洋舰队的实力。
图片
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只有一艘主力舰一3717吨中央炮位铁甲舰“扶桑”号(Fuso, 1877 年下水),李鸿章的这个做法不仅没有震慑到日本,反而加深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反华情绪,同时也让日本民众愈发担忧来自清朝的威胁,甚至在访日期间还发生了不少摩擦。
图片
无论当年事件的真正原因如何,日本政客开始借此大肆鼓噪: 必须马上购买军舰,抵御中国的“威胁和入侵”。
图片
在这个鼓动之下的数月之内,日本便订购了三艘“松岛”级(Matsushima class )防护巡洋舰,它们由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Louis Emile Bertin)设计,与7150吨的“镇远”号和“定远”号相比,“松岛”级的排水量仅为4300吨,在吨位上并没有达到北洋舰队定远级战舰的水平。
中日甲午战争
图片
1894年8月1日,在20年的剑拔弩张之后,清政府和日本因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爆发战争,其导火索是清朝派出28000名士兵平息了夏天爆发的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人认为这违反了1884年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一按照规定,朝鲜政府将接受中日两国的联合保护。
图片
当时,大部分西方评论家认为,面对现代化和更加精锐的清朝陆海军,日本将不堪一击,结果却大相径庭,当时在朝鲜港口牙山(Asan)外海、清政府的海军舰队被日军俘获和击沉各一艘,伤亡逾100人。
图片
当时的北洋舰队的装甲和火炮威力上是比日军的舰队要好的,但是在射速、航速和机动性上不如日军舰队,再加上当时中枢指挥混乱、清朝政局腐败、所以北洋舰队经费匮乏、物资短缺和弹药质量低等问题造成无法主动与新锐的日本联合舰队交战,最终战败。
图片
其实那个时候本来是可以在装备上赶上日本的,当时李鸿章原本计划用35.4万两白银采购六门速射炮以提升“定远”号和“镇远”号抗击日本新式巡洋舰的能力,但是当时为了庆祝慈禧太后的60寿辰,这笔经费就被挪用了,一部分用于在顾和园建造明轮船式样的大理石石舫等花销,最终武器升级的经费就没有了。
图片
第二个问题是当时北洋舰队的定远号使用主炮进行同侧齐射的时候把自己的飞桥摧毁了,将该舰的提督丁汝昌掩埋在残骸下,这个时候战舰没有了最高指挥官的有效直接指挥造成混乱,进一步削弱了主力舰艇的火力输出。
图片
在其余战舰被击毁或者击溃的情况下,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成为日本战舰的唯一看得上的目标,日军舰队对这两艘战舰疯狂进行火力输出,在这场海战中,“镇远"号一共中弹220余发,不过主装甲带依然完好,只有装甲甲板被高速炮弹击穿。
图片
在17点30分日本舰队开始掉头撤退,留下满目疮痍的“定远"和“镇远”的时候,“镇远”号全舰只有13名官兵丧生、28人受伤,而整个北洋舰队则有五艘军舰被击沉,700多人阵亡,120人受伤。
图片
而敌军的联合舰队没有一艘军舰沉没,但是镇远号一枚炮弹击中松岛号的前主炮露台造成成连环爆炸,使日军伤亡达96人,这个战役中日军一共 70人阵亡、208人受伤,大半以上都是由镇远号造成的。
北洋舰队的覆灭
图片
大战之后,北洋舰队幸存下来的战舰都在旅顺修复舰体,但是当时的局势越来越恶化,舰队被迫穿过渤海海峡前往威海驻扎,只留下满目疮痍的“镇远”号继续修理,随着旅顺处于危险境地,镇远号只能继续退回威海港,但是退回的时候威海港水域已布满了阻止日军突袭的障碍物。“镇远”号无法顺利的回港,在小心翼翼的驶入港内时,舰体还是被划开一个20英尺长的破口,导致左舷机舱进水,好在堵漏成功最终进入港口。
图片
在1894年11月22日,旅顺最终还是陷落,随着旅顺的陷落,北洋舰队不仅丢掉了主要基地,还失去了让镇远号恢复航行能力的干船坞和修理设施。
图片
第二年的1895年1月30日,日军对威海发动进攻,而满身创伤的镇远被困在了港内,但是它依然在猛烈炮击进攻的日本陆海军部队,当时一天该舰就发射了119枚炮弹,随着定远号在1895年2月5日被鱼雷击伤搁浅,定远号也加入了镇远号的行列:在港内担任浮动炮台使用。
图片
但是此时的北洋舰队已经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因此在2月9日的时候,兄弟定远号遭到岸上炮火的严重破坏,清朝的守军已走投无路,于是他们决定在港内凿沉定远号,并集体自杀,最终全部沦陷。
图片
此时的镇远号除了舰体受损之外,其余部分依旧大致完好,日军侵占改港之后决定将其当作战利品,包括它在内的九艘舰船,被编入日本的联合舰队,至此结束了北洋舰队的历史。
图片
在当时的镇远号的外国军官这样评价镇远号上的士兵:在甲板接被弹雨不停横扫时,他们仍然表现出了可敬的毅力和勇气。
镇远结局
图片
镇远舰被日军俘获之后,将其进行修整,在随后参加了日俄战争对俄军舰的炮击,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镇远号开始被日军当做一等海防舰和一等巡洋舰在本土海域进行使用,直到1911年4月退役后驶入日本横须贺,当做一艘靶舰使用,随后第二年的4月在横滨出售拆解。
图片
镇远号舰如其名,它可以将当时的清政府国威延伸到远方,并在甲午战争之前为清朝带来了九年的和平,军舰的中国官兵也表现出应有的高水平,可以说是一艘绝无仅有的军舰,只可惜因政局腐败无法让其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只能随着清政府走向灭亡之路。
本文参考自布鲁斯·泰勒主编的《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此书是一部解读战列舰文化的全景式百科作品,其维度和深度可谓是前所未见
里面的一部分资料和照片此前从未公开披露过
里面的内容介绍涉及到战舰所属国的社会背景、舰上生活等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一本文字详实,观点新颖,资料考究,图片丰富的超级战舰前世今生的重现
无论是战舰爱好者还是学习战舰知识,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本书采用优质纸张印刷,无论是收藏学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已经上线讲堂军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点击下方小程序商城购买。
-关注武器大讲堂获取节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