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广人偏爱的本地宝——砂仁,全身都是宝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永丽
广东地处岭南,雨水较多, 春水连绵,寒湿外袭,易产生春倦,春困等症状。砂仁芳香化湿,行气和中,取本品配上适当汤料,食疗调节,是很好的良策。
图片
砂仁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最早记载见于唐代《药性论》,称为缩砂蜜。砂仁的药用历史记载达1300多年,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砂仁的评价是:“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这是古代人对砂仁的秒赞,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砂仁的几个方面。
来源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的广东、云南、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其中以产于广东阳春县的“阳春砂”为佳品。
功效和主治
功效:行气和中,和胃醒脾,收敛止泻,理气安胎,芳香燥湿,宽胸健胃。
主治:主用于脾胃气滞或中气不足所致的多种消化道证候。如胸膈胀满,气滞食积,呕吐泄泻,饮食少进,脾胃虚弱,冷滑下痢不禁,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气逆作咳,痰多喉痒,呼多吸少等。
临床应用
1、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呃逆,调脾。
2、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上腹饱胀等症。
3、胎动不安。
4、子痫昏迷。
5、全身浮肿、阴囊肿胀。
6、虚弱冷痢、滑脱不禁。
下面小编介绍几种日常食疗:
1、春砂仁党参黄芪排骨汤
【材料】
排骨250克,春砂仁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红枣6粒。
【制作】
1)排骨焯水沥干,春砂仁捣碎(连壳同使用);
2)清水煮沸,全部材料倒进煲2小时。
【功效】
健脾养胃,化湿温经,补气益血,通畅三焦,温行六腑。
2、春砂仁瘦肉水
【材料】
春砂仁15克,瘦肉200克,红枣3粒,姜一片。
【制作】
1)瘦肉洗干净,剁碎;
2)春砂仁捣碎,连壳及碎籽与瘦肉末拌匀;
3)把春砂仁瘦肉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和姜,倒入清水,炖2小时。
【功效】
化湿暖胃,醒脾养肾,凡暑湿或寒湿而胃口不开者,用宜此汤,见效尤快。
3、春砂仁粥
图片
【材料】
春砂仁末6克,大米适量。
【制作】
1)春砂仁拍扁;
2)将大米淘洗后,与春砂仁一起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
【功效】
温胃散寒,调中益气,对脾胃虚寒湿满者尤有益。
4、春砂仁蒸排骨
【材料】
排骨400克、春砂仁10克、酱油、酒、糖、生粉各适量;
【制作】
1)春砂仁捣碎;
2)所有材料与排骨拌匀后,腌15分钟;
3)蒸熟。
【功效】
温脾温胃,止泻止呕,行气化湿。
5、春砂仁鲫鱼汤
【材料】
春砂仁末5 克,豆蔻1 枚打碎制成粉,活鲫鱼500 克(毛重), 姜、葱、黄酒、味精、烹调油、食盐适量。
【制作】
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悬吊沥水。待锅中油热后将鱼煎至微黄,加葱、姜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继续煮至鱼汤呈白色,将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纱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鱼肉熟即可。
【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弱,虚寒气胀,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体虚水湿停滞,腹水及水肿等患者。
关于春砂仁作药膳食疗的,还有许多,如:春砂仁蒸鸡:健脾养胃,补中理气,化湿润肾。春砂仁蒸猪腰:益气和中、和肾醒脾。春砂仁猪横脷汤:化湿解郁,温脾胃,助消化,尤治食积,还有春砂仁蜜、春砂仁酒等等,随手就可以做出一道化湿开胃的佳肴。
砂仁用药宜忌
阴虚有热者忌服砂仁,口服,偶有过敏反应。凡泄泻因为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上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都要辩证鉴别,不能一概套用。总之,砂仁不适合阴虚火旺、津液亏损、大便干结的病人食用,不然会加重病情或者出现过敏反应。
春砂仁全身都是宝,叶、花、根、茎均可入药。
它们的功效有所相同,但又有所侧重:
1、叶、茎可提炼出植物油,暂命名为“砂仁叶油”,外用对唇周疱疹、皮肤湿疹、体癣有一定的效果,有较强的抗病毒、抗真菌作用。
2、花对消化道的作用稍弱,但有较好的疏肝解郁、行气宽胸功效,用于肝胃不和的胸胁苦满,嗳气吞酸,经前乳胀、痛经。
3、根部止痛止呕效果不及砂仁,但其安胎功效则优于砂仁,用于妊娠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
4、砂仁壳比砂仁果核的功效稍弱,擅长于宽胸启膈,行气解郁,主用于上消化道、食道、胸膈方面的疾患如胸闷不舒,吞咽不利,喉中如梗,善太息,悒郁恼怒等证。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菊香、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赖静雯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