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问一号成功落户火星乌托邦平原的热闹之际,正在打造原型火星航班的星舰基地相对平静不少。看似静水流深的样子。
5月5日创造历史标高的SN15,随后被马斯克赋予新使命:有望复飞!不过看起来只是「有可能」,就像去年SN5、SN6那样,成功跳之后同样被指定复飞,结果不了了之。
直到5月14日,SN15被吊装到亚轨道发射台B上,外界才发现:复飞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从发射台A成功首飞之后,如果再从发射台B成功着陆,这意味着SN15一下子实现两级跳:成功可复制,快速可复用。
原本这是两个阶段测试,第一步先掌握星舰复杂飞行、软着陆技术,第二步才是复用星舰。或许马斯克和测试团队从SN15飞行数据中看到更多信心,于是两步并作一步,加快测试进程。
SN15何时复飞?目前无法确认。SN15需要体检复查,尤其是推进系统。之后才会安排新一轮发射前测试:低温加压测试、湿彩排、静态点火,直至瞄准发射窗口。
目前FAA尚未批准SN15复飞测试计划。对于外界而言,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星舰粉丝团,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适应SpaceX激进作风。当然,如果没有一路高歌猛进,恐怕马斯克有生之年都无法造出星舰。
SN16如何安排?目前尚在高塔襁褓之中的SN16,似乎有点小尴尬。最近进度明显慢下来。如果真的复飞SN15,作为双胞胎的TA来说,单纯再飞一次、复制成功显然没有太大意义。除非飞得更高(比如20公里以上),才有这个必要。否则,也可能等来弃之不用的结局。毕竟,最新升级版SN20才是轨道级发射的主角,其他都只是配角。
下一阶段测试重点:升格为轨道级发射。
我们知道,星舰基地正在谋划今夏开启的轨道级发射。主角SN20+BN3。从建造进度已经显而易见,SN20、BN3主要部件都已经打造过半,照此速度不到一个月,就会横空出世,整装待发。
从FCC审批文件我们得以探知一二,首次星舰入轨发射全程90分钟,飞越大半个地球,第二级星舰定向海上溅落在夏威夷群岛北端海域;第一级超重型火箭也将溅落在墨西哥湾海域。
首飞测试重点:在飞行过程中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以量化再入阶段气动控制,并更好地了解航天器的整个飞行状态。
就像SpaceX提交FCC文件所解释的那样:「这种飞行状态很难通过计算准确预测或者模拟。这些数据将决定首次试飞之后航天器设计及操作概念的优化,并且为我们在内部模拟使用而建立更好的模型。」
只有真正飞行过,才知道如何改进星舰,才能让星舰系统变得更靠谱。而这种路径至少要飞过多次后,才会从「白日做梦」变成「梦想成真」。想想看,从第一代星虫一直飞到第三代星舰SN15,这中间的路径图飞过多少故事……
当然,加速度效应还会继续有效,SN20+BN3之后,我们将会看到SN21+BN4,SN22+BN5,SN23+BN6。
据悉,SN24+BN7组合将会进行重大设计升级。等到今年年底前,这对星舰组合发射之际,用于回收星舰/超重型的两个大型海上平台想必已经建成,到时候我们有幸一睹一二级星舰从天而降、稳稳落定海上平台的盛况。
请不要忘了,就在两年前博卡奇卡海滩上还只有几间白色帐篷,而现在,这里已经变成热火朝天的星舰基地,敲敲打打一艘艘星舰,铿锵有力地打造未来之门、火星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