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白皮书:短途差旅渐成主流,金融、互联网业出差频率下降

5月19日,携程商旅发布了《2020-2021中国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受疫情、老龄化,贸易战等复杂形式影响,2020年全球商务旅行支出下降幅度达51.5%,中国的商旅市场支出规模下降38%。在各国商旅支出普遍走低情况下,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2020年,在差旅内循环的趋势下,省内短途差旅逐渐成为主流之一,国内差旅活动不断渗透逐渐下沉的趋势或将愈发凸显。
在同日携程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中,商旅业务成为一大亮点——公司差旅管理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0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主要受益于商旅客流的扩大以及与住宿产品形成交叉销售产生的增长。
超四成的企业差旅量恢复至80%以上
2020年,世界形势和疫情为各国经济体带来连锁反应,迫使各类型企业在原有“降本增效”的信息化管理之外,逐步重视起以“创新、智能”为明显特点的数字化管理。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携程商旅董事长方继勤提到,“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进程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步伐已经不再是评价一个企业平庸或是卓越的标准,很有可能会成为企业消亡或是崛起的未来方向。”
白皮书通过调研发现,2020年在拥有海外差旅业务的企业中,企业的差旅活动仍以亚太地区为主要目的地,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同2019年的情况基本一致。超过80%的企业表示海外支出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出入境限制、航班取消、海外市场拓展受影响等。但企业表示,海外差旅业务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趋缓,随着各国疫情的控制趋好及出入境政策放开,海外差旅业务也将逐渐恢复。
白皮书显示,88%的商旅人士表示2020年差旅受疫情影响较大,其中51.1%的商旅人士表示4~8个月没有安排出差。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私营企业,小型企业差旅活动受疫情影响程度更高。从行业类型来看,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教育、互联网行业、工业等行业差旅活动受疫情影响更为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在“差旅基本未受影响”中占比更高,虽受海外封锁等限制,疫情并未对差旅业务产生太大影响,可能同业务拓展转向国内市场相关。
同2019年的调研相比,企业在疫情之下遇到的三大困难仍然是人力开支成本、市场拓展销售及远程办公不畅。关于企业差旅受影响的原因,出于员工出行安全考量居于首位,其次为业务拓展受阻以及城市管制/航班取消的客观因素影响。
从对企业差旅负责人的调研来看,截至2020年末,超过四成的企业差旅量恢复至80%以上,差旅量反超19年同期水平的企业也有11.1%。可见随着疫情形势转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恢复了差旅活动。从企业类型来看,中外合资企业恢复情况更佳。此外,大型企业恢复也相对更好,恢复至80%以上的比例高达52%。
图片
差旅重心呈现城市下沉、短途的趋势
从对差旅出行人士调研来看,2020年恢复出差的高峰月份集中在5~7月,6月份达到峰值,后续进入常态化差旅活动阶段。从各行业差旅需求热度来看,相比2019年,公共事业单位、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同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上升更为明显,正逐步重视差旅管理的重要性,成为差旅管控领域新的主力军。
从各线城市差旅恢复情况来看,四五线城市在2020年恢复情况更为领先。在海外差旅受到限制的时候,许多企业将差旅重心转向国内,并呈现城市下沉的趋势,这和短途出行、省内差旅增长有一定关系——2020年省内短途出差的比例提升9个百分点,短途差旅逐渐成为主流之一。从城市维度来看,江苏徐州(二线城市)成为差旅恢复情况+需求上升情况均领先的城市,高居榜首,其次为海南三亚,海口,河南郑州。
图片
在差旅开支方面,根据白皮书,受疫情影响,2020年62.3%的企业差旅费用总支出相较19年有所减少,17.9%的企业表示持平,仍有19.8%的企业表示差旅支出有所增加。外资企业差旅支出减少的比例更高,差旅支出增加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从机票、酒店差标和差旅补贴多个调研数据来看,疫情之下企业对于员工的差旅激励有所增强。
受制于2020年疫情导致的需求积压,2021年开年许多企业开启项目,利好差旅市场恢复。从企业差旅负责人的调研来看,2021年企业差旅量有所增长的比例高达66.3%,31%的企业表示2021年差旅量同比基本持平。
对于企业而言,保证差旅合规性成为首要目标,尤其是国央企,民营企业,大型企业格外看重差旅流程的规范化和合规性。控制成本支出降为第二位,企业对于成本管控的迫切需求趋弱。相比之下,员工差旅安全,减少员工垫资,采用一家差旅供应商统一管控比例均有所提升。
互联网、住宿餐饮行业差旅频率下降
从2020年商旅人士基本信息来看,男士仍然是主力军。工作5年及以上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居多,学历多集中在本科及以上,达到72.9%。差旅侠中已婚人士占比颇多,其中已婚有子女的人群达73.8%。
从年龄来看,小于44岁的中青年人士仍是出差主力军,达到88%以上。而大于45岁人士占比有所上升,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冲在第一线开展差旅业务。
从行业来看,2020年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出差频率相对更高。南都记者注意到,往年差旅频率较高的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互联网行业下降较为明显,更依赖于线下场景进行业务往来的行业受影响程度相对更高。
从出差目的来看,参加培训/考察、销售/客户服务和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是2020年出差三大目的。其中,销售/客户服务/市场拓展为目的的出差比例上升到第二位。说明疫情危机下,企业更加注重通过异地销售与市场拓展从而提升业务。市场环境停滞的情况下,拓展客户仍旧是业务发展的命脉。
广东升至差旅目的地第一位
从国内热门差旅目的省份/直辖市来看,广东、上海、北京是前三甲,其中广东省的排名上升至第一位,上海/北京排名有所下降,这同2020年的疫情反复有所关联。从预订渠道来看,手机APP是商旅人士预订差旅出行产品的主要渠道,且逐年有上升趋势,线下预订渠道占比不断降低。
从差旅酒店类型来看,中档酒店仍是商旅人士的首选,且相较于2019年比例有所提升;从酒店星级来看,更多的商旅人士偏好三四星的酒店,且比例有所提升。受差旅目的地城市下沉影响,400元以内的价格预订比例有所上升。
和以往有所差异的是,对于差旅者而言,无论从出差前、中、后来看,疫情相关的困扰均居首位。比如出差会担心目的地疫情、核验健康码的流程、出差回来后是否需要隔离等。在白皮书的“国内差旅幸福感城市评选”中,上海、杭州、成都是前三大差旅幸福感城市。分析称,上海作为商旅热门城市,在2020年3月便已下发“健康码互认、一码通行”的通知,为来沪人员带来便利。
方继勤认为,“疫情后,更多企业开始以全新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内部流程,管理意识得以加强。不同规模企业的决策者,都希望能掌握全面真实的差旅消费数据和行为过程数据,以数字化指导分析和决策,用数字运营代替经验主义。从趋势上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结构性变化,将不断促使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减员增效,来提高运营效率,数字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