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觉醒的标志,蹒跚起步的钢铁工业,汉阳铁厂

说起我国近代工业的崛起,不得不提到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建造的我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这里开启了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脚步,它的建成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也是近代武汉崛起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来到武汉我们决定去昔日的汉阳铁厂看看,感受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标志。
图片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可惜我们来到“汉阳铁厂”的遗址时却发现遗址已被高高的围墙所封闭。原汉阳铁厂门前,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的门楼也被挡在了围墙内,只能站在围墙外仰望它的雄姿。围墙外的售楼处正在热火朝天地接待着客户,似乎这里正在进行着商业改建,期待这个改建能更多地保留原铁厂的建筑规模,毕竟“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标志。
图片
好在围绕着售楼处的四周还保留着原汉阳铁厂的一些遗物,它们默默地伫立在那里,如同历史之门,无声地见证着中国现代工业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
图片
在汉阳铁厂之前,国内从未有过开办大型钢铁冶炼企业的经验,而那时的西方,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明智的中国人克服了保守思想,学习西方。以汉阳铁厂的创建,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工业之路。
图片
汉阳铁厂在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武汉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贝色麻是当时炼铁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酸性法,这种方法只能炼含磷低的铁矿石)、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图片
1894年6月30日,汉阳铁厂创办的第四年,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水,震惊世界。之后汉阳铁厂产品曾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地。至辛亥革命前,汉阳铁厂共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图片
图片
提到清末近代化工业化发展的起步与近代武汉城市改革的变迁,张之洞是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议。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图片
张之洞是晚清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兴办教育和发展工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应该说汉阳铁厂是张之洞推行洋务运动的产物。
图片
2015年11月,在陕西略阳县的一座大桥上发现仍在服役的数根钢轨竟是清末民初1902和1909年汉阳铁厂制造的,百年前的制造至今仍在使用,这些百岁钢轨足以证明汉阳造的质量,有网友戏称它们为“太坚强”。
图片
图片
今天的汉阳铁厂于2018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它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个记录着辉煌的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历史的铁厂,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的热度,也期待这座见证着中国现代工业的辉煌崛起的老厂遗址能得到极好的保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