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探秘|物之篇:它是世界地质与生态双珍宝,未来可期!

环视广东,你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生机盎然,是特有野生动物的天堂,黄腹角雉在丛林间翩翩起舞、莽山铁头烙在阴暗处吐着信子、藏酋猴在树头伸起了懒腰……
它环境宜人,是众多珍稀植物的住所,华南五针松摇曳着侧身迎客、中华双扇蕨挥舞着“大手”在风中纳凉、睡莲在水中含苞欲放……
它形态独特,各主峰之间并不连接,彼此相互独立,山谷呈纵横交错成山字形或回字形,下山穿越山谷再上山是这里的常态……
它神秘莫测,同纬度地区都是沙漠或者荒漠,只有这里是一片绿洲;各种名山大川闻所未闻的山地矮林在这里茁壮成长……
从广州市区驱车北上,4个多小时就可以直达这片土地——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它就是广东南岭。
图片
南岭这个“多面手”如何定位?用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平话一句话概括最为恰当:“南岭是一座丰腴的山岭, 它拥抱无数珍贵的动植物于怀中,造就了同纬度沙漠带上最大的‘绿洲’;南岭是一座神奇的山岭,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幻,形成了众多秀丽奇特的地质景观。它点缀着世界壮美的多元,也昭显着生态安全的格局,是世界上地质与生态的双重珍宝。”
从历史南岭走向生态南岭
南岭处于北纬23°37′至27°14′之间,东西绵延约7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又称五岭,可以追朔到《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文,“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五岭作为天然屏障,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岭南也因此被人称为“蛮夷之地”,并成就了赵佗南越王朝的皇帝梦。
图片
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对于五岭有详细的描述:“南岭山脉蔓延数干里,随地异名......南北交通,非限于曲似羊肠之河道,即为崎岖升降之山路,其艰难险阻,盖可想见。”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在岭间开辟了通道,岭南与中原的交往才频繁起来。
进入新中国以后,南岭作为历史上岭南地区的屏障功能已经不复存在,其生态价值逐渐体现出来。199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设有“南岭”条,定义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
图片
虽然没有起到划分我国温度带界线的作用,但是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勤业介绍,南岭地处中亚热带南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不同季节频繁交替的冷暖气团,使这里成为中国的多雨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100- 2000毫米之间。 南北的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南岭有多种类型的气候环境,气候资源丰富,使这里植物生长茂盛,天然植被表现出南北交错和有一定垂直分布的现象,成为一个庞大的自然植物库。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的种类也异常繁多。这些都造就了南岭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复杂而多样的区域之一。
当之无愧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
这片南方山岭,从被注意的第一天起,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地球的同一纬度,从西到东依次分布着美洲的墨西哥荒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和南亚西北部的塔尔沙漠,它们都属于沙漠和荒漠,而南岭却是一片珍贵的“绿洲”。
图片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片山岭的存在,大部分西北季风被阻挡,大量来自东南大海的暖湿气流被留下,才使得南粤大地的气候如此温暖湿润。再加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最终成就了这个地方——古代子遗植物的避难所,这也是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南岭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8%以上。在这片“绿洲”之上,保存着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原生植被垂直带。同时,优越的生态环境,也让南岭成为众多稀有野生动物的栖身之地。
图片
本图来源:央广网
前面提及的黄腹角雉和莽山铁头烙就是南岭物种的“人气网红”。其中黄腹角雉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处于濒危状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鸟类大熊猫。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求偶时节,雄鸟喉下的肉裙膨胀下垂,显现鲜艳的朱红色,翠蓝色的条纹纵横交错,头上那一对翠蓝色的肉角,挺直突出,更加锃亮,围绕着雌鸟展示曼妙舞姿 。而莽山铁头烙更是中国国家特级保护动物,头部为三角形,略大,有颊窝,看上去像是一块烙铁,故得此名,是已知的毒蛇类里的最大型蛇种。
图片
据统计,植物方面,南岭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170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111种;动物方面,南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8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64种。
打造我国第二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南岭,你也很难真正感受到它的内在美。 驱车来往在南岭各个山峰之间,层峦叠翠,万木葱茏,仙境如画。高耸入云的“广东松”、随处可见的各种菌种、爱吃贪玩的岭南猴子…让人恍然隐隔于世,感到十分自然,舒畅。
图片
作为当之无愧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南岭更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重大工程。这也是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资源,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健康,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27日,以“保护南岭生物特丰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岭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峰论坛在韶关举行。近30位院士专家在会上畅所欲言,共同为岭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会议强调在在广东省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保护和恢复南岭生物多样性既是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生态安全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图片
2007年我国建成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南岭作为世界地质与生态的双重宝库,动植物的天堂和乐园,同时肩负打造岭南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中心、岭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等多项功能,完全有能力打造我国第二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南岭,未来可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董业衡 耿旭静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董业衡 耿旭静 (标注除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董业衡 耿旭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汤南